只紅偉 (哈爾濱師范大學 150000)
中國畫的視覺形式美初探
只紅偉 (哈爾濱師范大學 150000)
中國畫運用獨特筆法,以形寫神、形具神生、神形兼備,給人們在視覺上的一種形式美和內心里的一種意境美。本文從構圖、筆法和感觀三方面來探討中國畫的視覺形式美,以期加深人們對中國畫藝術審美的認識。
中國畫;視覺;形式美
中國畫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國畫的寫意,將畫家的內心感受和審美情趣淋漓盡致地表現在畫面上,給觀者一種視覺上的形式美,使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獲得藝術美的享受。中國畫的構圖形式美、筆法形式美和感官形式美,體現了中國氣質、中國韻味和中國風范,是值得后人永遠探究的課題。
中國畫在構圖上常用散點透視法,不局限時間與空間,空間布局根據畫家需要,靈活自由構圖,視野寬廣遼闊。中國畫大師齊白石在畫蝦時,畫面上大蝦小蝦都布置在畫面上,沒有近大遠小之分,在平面上呈現動態畫面,每個蝦都活靈活現、暢游水中、栩栩如生,給人一種妙不可言的視覺形式美。《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著名風俗畫,在構圖上,以散點透視法把超越時空的物像巧妙布置在一幅畫面中,猶如一組動態畫面組合在一起靜態呈現。畫面呈現出汴河兩岸延綿幾十里的繁華景象,這種全景式構圖就是運用了高度概括凝練的表現手法,實現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中國畫在構圖上還常用簡略筆墨描繪豐富內容的手法,如山水畫中“以大觀小”,花鳥畫中“以小觀大”。中國畫在構圖上還常用留白方法,計白當黑,在使觀者視覺得到緩解、消除視覺疲勞的同時,還給觀者留下發揮想象的空間,讓觀者享受無窮無盡的形式美。
中國畫畫家們在長期的繪畫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一些構圖方式方法,主要有“井字四位法”確定構圖中心,讓觀者在欣賞畫面時,一眼就盯住畫面的最精彩之處。“之字形”構圖法,合理有效安排畫面物象,畫面物象呈現順暢流動、柔和迂回、婉轉起伏之形式美,觀者欣賞視線 流暢動感。“開合呼應”構圖法,作品通過起承轉合、開合呼應來完成,使章法和構圖融合為一體。開合要有氣勢、有走向,使畫面和諧統一,形成開闊的視覺張力?!敖诲e變化”構圖法,布置物象,各種物象姿態發生不同變化,并呼應聯系,使畫面生動優美、豐富多彩。
中國畫用毛筆作畫,用水墨做顏料,毛筆繪畫軟硬兼施,畫面色彩潤澤和諧、流動節奏富有韻律,畫家精心組合點線面體,使畫面具有感情色彩,引發人們無窮的意趣和綿綿的思緒,增強畫面的視覺形式美,給人們一種愉悅輕松美感。點線面體筆法技巧,相互結合、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既可以綜合運用表現技法,也可以以某一種表現方式為主,體現畫家的繪畫特色風格,體現中國畫技法的多樣性。中國畫以線造形,運用獨特筆法,用線勾勒出物象的輪廓、質感和體積。無論是山水破線還是衣服紋線,都有豐富的線型,畫家巧妙運用點線面,描繪出各種形態各異的物象,獲得程序固定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中國畫畫家長期研究、提煉筆法,使筆法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也形成了“以形寫神”“形具神生”“神高于形”的美學觀,如人物畫,畫面中的人不僅僅形似.更要是神似,要畫出人的精神面貌。畫山水、花卉、蟲鳥都要動態十足、栩栩如生,不僅給人們一種視覺形式之美,更要給人一種動態傳神之美。
中國畫的傳統筆法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如點有大混點和小混點、有破筆點和介子點、有菊花點和松葉點等等,線有高古游絲描和琴弦描、也有蘭葉描和柳葉描等,面有沒骨法和減筆法等等。這些筆法巧妙靈活地運用在繪畫上,畫面上能產生韻味美和律動感,可以把大自然描繪得惟妙惟肖,生動自然,給人們在視覺上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產生視覺形式美。
中國畫雖然不是寫實畫,但清透律動的畫面,總會愉悅人們的感官,給人們一種無以言表、妙不可言的意境美。中國畫講究“六法”,“氣韻生動”是“六法”之首,本質就是“以形寫神”,就是作品完成之后,畫面給人的一種視覺感觀,通過畫面的形式美刺激觀者的視覺感官,讓觀者感知畫面背后蘊含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就是“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的精神狀態。欣賞中國畫的感官形式美就是從畫面簡約的構圖形式中獲得豐富的精神感受,這種精神感受主要表現在畫面的精、氣、神三方面。如吳冠中的作品《母韻》,大師游刃有余地運用了中國畫的筆法技巧,將點線面體刻畫得淋漓盡致,筆法用筆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畫面無論從視覺感觀上還是從內心情感上都給人一種形式美的享受。中國畫的感官形式美就是畫家控制筆墨、調節畫面的有無、實虛和形神,使畫面達到和諧一致、辯證統一,使畫面雖給人以有限的感觀,背后卻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產生中國畫的藝術美和意境美。
中國畫的感官形式美還體現在把詩、書、畫、印四門藝術同時布置在一幅畫中,使中國畫藝術更加豐富多彩,中國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詩畫結合,可以準確表達畫家的思想情感,畫面豐富多彩、富有詩意,詩文意蘊直觀、形象淺顯,詩畫交相輝映、相得益彰。觀者在欣賞畫作的同時,可以想象詩的意境;在吟詩聯想時,可以看看與詩意相對應的情境畫面,再欣賞中國的書法和印章,觀賞者自覺不自覺地就陶醉在中國畫的詩情畫意之中,獲得情操陶冶、藝術享受和精神滿足。在營造中國畫的感官形式美中,畫家注重“取舍”,根據創作意圖,選擇、提煉、裁剪畫面素材,“有舍有得”,使畫面達到畫家想要表達的藝術審美效果。在繪畫中畫家同時注重“呼應”,云霧繚繞、依山傍水等就是“呼應”。在中國人物繪畫的構圖中,有人與人、樹與樹、云與水、花與鳥之間的呼應,使畫面整體達到統一和諧、遙天共水光一色的感官形式美。中國傳統繪畫還注重“虛實”。特別在中國人物繪畫當中,使用虛實結合的構圖手法,適度留白,使畫面布局有致、氣韻生動,達到藝術意境。齊白石大師畫蝦,整幅畫面沒有水,只有主體蝦,卻把蝦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大師主要就是利用留白技巧,大片留白就是水,虛實結合,相輔相成,把中國畫的韻味、氣勢、意境酣暢淋漓滴表現出來。
中國畫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形式唯美,在構圖上、筆法和感觀上都給人們形式美和意境美的享受。中國畫借物寫心、因物立意,觀賞者通過畫面形式獲得視覺感官享受,透過畫面形式還能獲得無限暢想,有限的畫面和無限的自然,渾然一體,交相輝映,唯美絕倫,獲得更高層面上的精神享受,升華畫面的視覺形式美。
[1]吳冠中.吳冠中文集.四傳美術出版,1989.
[2]宗白華.美學與意境.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03.
[3]王令中.視覺藝術心理.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8.
[4]韓瑋.中國畫構圖藝術[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