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英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 511325)
裝飾圖案在書籍裝幀中的應用研究
肖華英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 511325)
優美的書籍裝幀設計表現出書籍知識性、基礎性、創新性和實踐性相結合。運用裝飾圖案是書籍裝幀中不可或缺的審美需要,生動的裝飾圖案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裝飾圖案的直觀性和超越文字的局限,更能增加文字的說服力。對裝飾圖案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設計出真、善、美的作品,從而與觀者之間形成心靈的溝通與交流,使得書籍裝幀設計更加富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從內容到裝飾圖案在書籍裝幀設計運用都是高度和諧統一的,是藝術與技術完美的結合體。它不但能使讀者獲得知識,而且能給讀者帶來美的精神享受。
書籍裝幀;裝飾圖案;應用
書籍裝幀設計包含了書籍所需的材料與工藝的總和,它以圖形、版式、文字、色彩等視覺符號的形式傳達出書籍內容、思想和精神。運用裝飾圖案的精髓,結合現代國際化的語言融入到現代書籍裝幀設計中,使得更具有社會性和文化內涵。彰顯出新的創意,新的生命力,賦予新的時代含義,體現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本文就裝飾圖案在書籍裝幀中的應用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裝飾圖案題材層出不窮,形式豐富多彩,都體現出傳統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一些好的書籍裝幀設計就是很好運用了裝飾圖案,將形式美、意境美與書籍裝幀的美學巧妙結合。例如著名的設計大師原研哉、靳埭強、呂敬人等在書籍設計領域的突出表現,不僅說明他們具有非凡的表現力,更能準確把握住裝飾圖案在書籍裝幀的應用。特別是書畫的水墨裝飾圖案在經典的古書設計是常見的,如四大名著《西游記》的書籍裝幀體現,將泛黃的宣紙和濃淡適宜的墨色,恰到好處表現出書籍裝幀的層次和韻味。對抽象裝飾圖案提取在書籍裝幀的應用,如裝飾圖案的動物、植物、繪畫、回紋、饕餮紋、花紋、祥云、龍紋、臉譜、剪紙、瓷器、太極、八卦、蝙蝠、牡丹等,這些紋樣本身就蘊含中國的佛、儒、老子等哲學思想和深厚文化內涵。只有正確認識這些裝飾圖案的藝術魅力,才能更好運用到書籍裝幀當中,提升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繼承。
裝飾圖案在書籍裝幀中的構成是立體的、也是平面的。外表上看到封面、封底和書脊三方面,從外入內隨著人的視覺流動,每一項都是平面的。所有這些平面都要進行裝幀設計,給人美的感受。書籍裝幀通過封面、環襯、扉頁、步步接近正文。這一連續的欣賞過程,猶如在游覽中國的園林,逐步引向深入,曲徑通幽。從書籍裝幀看到文字中所記載的形象、活動、環境等。這種由外入內不斷行進過程,則根據不同的類型,不同風格的書籍內容。產生不同的韻律變化,運用裝飾圖案結合書籍裝幀內容創造性的運用。
像廣告設計構圖那樣,把裝飾圖案進行為點、線、面的設計提煉,有機地融入書籍裝幀結構中,進行各種排列組合和分割,產生趣味新穎的形式,讓人感到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就要求我們對所要裝幀對象的內容、性質、特點和讀者對象等等作出正確的判斷。不僅要關注如何在書籍的開本、材料和印刷工藝。通過想象聯想、調動自己的設計能力,并使其藝術上的裝飾圖案美學追求與書籍“文化形態”的內蘊想呼應。對政治、科學理論、嚴肅的文學作品要莊重大方、穩定性好,裝飾圖案不宜多。感情色彩比較溶厚的文藝書強調形式多樣,需要設計者設計出新穎獨特的裝飾圖案吸引這部分消費者的注意。兒童圖書裝飾圖案追求天真活潑,必須多配卡通裝飾圖案、動物裝飾圖案、花草裝飾圖案等,吸引小朋友那種注意和喜歡。書籍裝幀的裝飾圖案設計提取包括了攝影、插圖和圖案,有寫實的、還有抽象的,還有寫意的。具體的寫實手法應用在少兒的知識讀物、通俗讀物和某些文藝、科技讀物的封面裝飾圖案設計中較多。因為少年兒童和文化程度低的讀者對于具體的形象更容易理解。而科技讀物和一些建筑、生活用品之類畫冊封面運用具體裝飾圖案。具備科學性、準確性和感人的說明力。有些科技、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書籍,有時很難用具體的裝飾圖案去提煉表現。可以運用抽象裝飾圖案形式表現。使讀者能夠意會到其中的含義,得到精神感受。簡練的自然形式的手法獲得具有氣韻的情調和感人的聯想。以滿足觀者知識的、想象的、審美的多方面要求。
例如,楊佩瑾《浣紗王后》,從書的封面設計到內紋設計都有大量紋樣運用,這些設計都是通過對裝飾圖案的紋樣簡化和變形的運用。將繁瑣的圖案進行慨括和提煉,保留好原圖的神韻基礎上簡易化,使得紋樣的主題更凝練、簡潔。裝飾圖案紋樣豐富而繁瑣,難以在書籍裝幀得以體現,所以少不了對裝飾圖案進行變形處理,簡化處理后在形式上更具有美感,融合書籍裝幀的的內容、版式、幾何圖形等更增添現代感和可讀性。
書籍裝幀設計離不開文字,文字有時也被看作是種裝飾圖案。雖然現代的電腦字庫有很多選擇,一些特殊的藝術效果,離不開手寫字體的獨特魅力。如手寫的王羲之書法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線條多變、妙絕古今。例如,朱熹《千字文》,整個都是文字為主裝飾圖案,內文設計是用文武線,排成大小不一、粗細不同的線條,跟朱熹的奔放的書法形成對比,平衡整體關系,動中有靜,封面運用古書常用的手法木雕圖案表現,把書籍的古樸風發揮的淋漓盡致。還有一些古書書籍裝幀運用象形字,配合篆書、隸書、楷書、行書等字體符號裝飾圖案,使之古樸有趣,大大提升表現力,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
將裝飾圖案進行原形的分解、提煉優美的部分,進行重新組合,獲得具有反映書籍裝幀本身的新面貌,這樣可以更好的傳遞書籍裝幀的理念,能讓讀者在最短時間內伴隨視覺美感讀完書籍內容,優美的排版和有趣的裝飾圖案更讓讀者愛不釋手。設計師對裝飾圖案的形態特征,挖掘圖案的視覺感染力,處理好文字、色彩、版式與書內容之間的關系,避免色彩過于豐富,影響裝飾圖案的視覺沖擊力。避免裝飾圖案過于繁瑣,弱化了讀者興趣。使文字和裝飾圖案有主次之分、層次之分、簡而不空,兩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有機結合。達到與書籍內容、顏色、版式和諧統一。
裝飾圖案在書籍裝幀中應用主要體現在:將裝飾圖案去簡化;色彩運用與內容不沖突;充分運用裝飾圖案的美感與現代語言相結合;形式多樣化,突出整體的內涵感染力。呈現中國的裝飾圖案與西方的構成兼容。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又具有必要的從屬性。抓住它的形象本身,表現一定的主題,同時又必須服從書籍內容、成為輔插圖。時代要求我們必須認真研究書籍裝幀的藝術特征。要關注它的發展,關注它的變化,一成不變的模式不復存在。新時期對設計師、出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不斷提高充實,豐富自己的藝術積累,堅持獨立創意,不斷進取,才能把我國的書籍裝幀裝飾圖案藝術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1]宋新娟.何方等.書籍裝幀設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5.
[2]李祖定.中國傳統吉祥圖案[M].上海:上海科技普及出版社,1989.
[3]楊榮忠.論中國傳統圖案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運用[J].企業家天地,2011(05).
[4]柴方松,邵德瑞.書籍裝幀設計[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