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簫 (新疆藝術學院 830001)
當代新疆民俗雕塑的狀況與思考
陳 簫 (新疆藝術學院 830001)
新疆的民俗雕塑一直處于邊緣化的狀態,也有一些優秀經得起時代考驗和歷史推敲的作品,但是少之又少,大多流于草率。沒有像新疆油畫那樣大放異彩。新疆是絲綢之路中西方文化的交匯點,祖國的西部邊陲。新疆有著奇異的民俗題材、具有異域風情,傳統的民俗資源豐富多彩。具有雕塑創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作為新疆的雕塑工作者我認為我們當下的任務是要振興新疆的民俗雕塑,創造出輝煌的成就。
新疆民俗雕塑;現狀;發展
新疆的雕塑事業現在還處在一個初步發展階段,作為一個雕塑專業教師,我深刻地認識到新疆雕塑底子很薄。雖然之前有一些雕塑界前輩為新疆的雕塑事業付出心血,但是整體從業者水平還有待提高。雖然題材很多但精品卻很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疆人,對新疆的民俗文化、生活方式有著深厚的感情,加上我現在又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所以我深感責任重大,如何使新疆的民俗雕塑得到振興并在當下大放異彩。在雕塑界能占有一席之地是一個新疆雕塑工作者的責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祖國的西部邊陲,并且是中西方文化的交匯點。這里的風土人情與中部地區有著很大差異。新疆的民俗題材奇異、獨特,是很好的雕塑素材。新疆民俗雕塑的發展有本省的邏輯,也與歷史的變遷息息相關,并受到政治環境和經濟狀況的制約。雕塑是新疆近代美術項目中比較弱的一個美術門類,民俗雕塑目前幾乎是一片荒漠,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元化的。現存雕塑比較多見的往往只是偉大歷史人物雕像、紀念碑雕塑之類的作品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遠,更談不上表現民俗風情了。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年雕塑從業者的數量在迅速增長,絕大部分是本地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基本上忙于做所謂的“行活”維持生計,很少從事專業創作。
在當今重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大環境下,新疆這塊絲綢之路的中樞地段上的油畫家創建和弘揚西域畫風卻不見雕塑家的痕跡。我們具有得天獨厚的藝術生態資源,只要我們自覺努力并將自己的藝術之根深深扎進養育我們的沃土之中,根據自己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去抒發內心的真摯、熱烈的感受。就能使新疆民俗雕塑發揚、發展。
新疆雕塑藝術在曾經有過輝煌,后來由于自然、宗教、文化、人為等原因斷線,最后衰敗了。解放前夕,找不到一位雕塑家,昔日的作品也銷毀殆盡成為一片荒漠。在偏遠地區偶爾可以看到一些古突厥留下的草原石人,古代新疆雕塑的一些輝煌成就這樣浸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新疆的軍墾大軍在解放后改變了這種局面,雕塑事業的墾荒也就成為屯墾戍邊大業的一部分,陸續有一些美術院校的青年學生和美術工作者來到新疆從事雕塑創作。建國初期以李宇翔先生、宋興華先生為代表。后來又有孫增禮、王引家先生等為新疆雕塑界培養了很多人才,為新疆雕塑的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新疆民俗雕塑處于一個發展的“瓶頸”,需要新疆的雕塑工作者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來面對當今多元化發展的藝術環境。加強雕塑的交流學習,建立一支新型的綜合素質過硬的雕塑創作隊伍,努力做好雕塑的普及工作。建立雕塑的群眾基礎,爭取得到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振興新疆的民俗雕塑事業使之走出低谷是我們當下的任務。
(一)客觀原因
雖然新疆幅員遼闊但是畢竟處于祖國的西部邊陲,各個方面條件相對比較落后,雕塑方面的文化交流很少,這些在某一方面極大地限制了新疆雕塑事業的發展。加上新疆美術界對雕塑的重視不夠,觀眾對雕塑缺乏了解、不關心雕塑、不欣賞雕塑更談不上收藏之類的了。這使得雕塑在新疆首先失去了廣大的群眾基礎。
(二)主觀原因
當前,在新疆的雕塑界出現了一個斷層現象,就是建國后來到新疆的雕塑家雖然能力很高但是有的年事已高,有的去世,有的調離了新疆,新生的雕塑人才良莠不齊,很少從事自主的雕塑創作。更談不上新疆民俗雕塑的創作了,要打破這種瓶頸我們要認真的思考和研究,目前新疆雕塑形式稍有改善,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用積極的態度,解放思想,加強交流不斷創新,推動新疆民俗雕塑事業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發揚新疆建國初期老一輩雕塑家的進取精神
學習老一輩藝術家的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藝術,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誘惑,不要在這種潮流中迷失自我,找到自己位置。誠實的面對自我,剖析自我,看到長處與不足,的創作有生動性、豐富性、復雜性。我作為一個新疆的雕塑工作深刻地體會到時代賦予的使命。首先,學習老一輩雕塑家的執著敬和業精神以及他們扎實的雕塑功底,不流于形式和表面,似是而非;其次,要學習他們高尚正直的人品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人們常說的“畫如其人”,我想雕塑作品也不例外,要做出經得起首先要有端正的人格,廣博的思想修養和藝術修養,講究修身養性,這種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都是要經過長期的潛心學習和沉淀才樹立起來的,要對自己嚴格要求。
(二)加強交流學習拓寬視野
目前,新疆雕塑從業者主要的輸出單位是新疆藝術學院,加強新疆藝術學院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有效提高從業者整體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學習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誠實的面對自我,看到長處與不足,剖析自我,嚴以致學。雕塑藝術貫通古今、源遠流長,它是人類文明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古至今雕塑有各種風格、流派、材料,這需要我們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遷,雕塑的語言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豐富著雕塑的形式和內容,也不斷擴大著雕塑的概念范疇。這需要我們加強實踐找到一條適合自己風格的道路。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傳統,從本土的文化資源中汲取養料,從各個方面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要有辯證的藝術思維方法,學以致用,善于分析、取舍和解決藝術實踐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永遠保持鮮活的藝術感受力和藝術生發力。要把在學校學習和研究的成果與新疆的本土實際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充分弘揚新疆的地域民俗特色。
綜上所述,新疆的雕塑工作者理應為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我認為“民族性”是藝術作品的一個重要因素。新疆本土雕塑藝術家創作出來的作品,理應具有鮮明的本土民族特色、民族氣質。這些特色都不同程度的反映在藝術作品中,形成顯著的民族特色。這就是大家常常講到的“民族性”。這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要利用好這個平臺,現今天時、地利、都已具備只欠人和,這就要求我們加倍的努力,推動新疆民俗雕塑走向輝煌,創作出帶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的作品,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使之走出新疆、走向全國,才能在國際藝術大家庭占有一席之地。是新疆的民俗雕塑得到振興。
[1] [俄]列夫托爾斯泰著.《論藝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9.
[2]雷正民著.《美術現狀教評》.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發行,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