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燕 (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041000)
張揚的個性
——試論金農花卉小品革新下的裝飾意趣
張文燕 (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041000)
金農作為“揚州八怪”之首,一生心力并未全在繪畫領域,無論是在詩、書、畫、印還是在鑒賞、收藏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的繪畫形式也不拘泥于單一,人物、鞍馬、山水、花鳥都有涉獵,但其最擅長的應屬花鳥,作品流傳較多的也屬花鳥。他的小品花鳥畫的藝術風格形成也是其繪畫創新的典范,相較于其他的繪畫形式也更多了一份新奇的美感與裝飾性。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金農小品花鳥畫既奇且怪的繪畫風格特征與裝飾意趣做主要分析,探討他在拓展寫意花鳥畫方面的貢獻以及對后世造成的影響。
金農;花鳥畫;裝飾性
金農一生歷經康雍乾三朝,這個時期的封建王朝逐漸走向衰落,同樣代表著上層建筑的繪畫藝術也逐漸的從百花齊放走向了沿襲舊古的局面。繪畫不再反映人們的生活與思想,而是開始了復古的風潮。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為了打破這種與古不化因循守舊的蕭條景象,作為革新勢力的揚州八怪出現了,而作為“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更是利用自己獨特的審美體驗和生活感悟把革新做到了極致。
金農是一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家,他自創“漆書”,書法稚拙雅致、古樸厚重,畢生有金石之好,他的花鳥作品中留有濃重的金石氣息,這種金石氣息也使他繪畫中的裝飾意趣更多了一些歷史感,不僅如此他還是位葆有永恒創造力的畫家,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獨特的人生智慧。
(一)集詩書畫印于一體的形式美
金農花鳥畫的革新之一就是其在經營位置上的推陳出新,打破了傳統花鳥畫在構圖上的規律,例如“之”字形構圖與“S”形構圖,采取了更加隨意與灑脫的構圖方式。例如在《玉壺春色圖圖》中,他就采取了更為自由灑脫的方式,將梅樹干通貫于正中,頂天立地,打破之前傳統折枝花的構圖觀念,布局奇特,使整幅畫面更富有張力。這種具有突破創新性的畫面布局有著極強的裝飾意趣。這幅畫中枝干粗壯挺拔,花瓣小巧別致,枝葉繁茂,亂中有序,將梅花的凌寒傲骨表現的淋漓盡致。畫面右側上端采用了其獨創的“漆書”作為長提款,字體古樸稚拙,蒼勁有力,富有特色。在構圖上也更注重畫者內心情感的表達,詩詞、書法、繪畫、印章高度統一,加強了畫面的完整性和裝飾性,也更加側重于抒發畫者內心的胸臆,或發泄胸中的不滿與悲憤,或贊揚人們品格的高尚與真善。詩書畫印所帶來的韻律感也增強了金農花鳥畫的裝飾感與形式美。繪畫借助詩詞歌賦獲得另外一種空間、意象,也更能增強畫面的裝飾意趣。再如冬心先生74歲時所作《墨梅圖》。梅花自右下角出枝干,逐漸延伸到畫面的左上方,右上角為題字。該圖恣意無方的獨到,用筆老辣,以枯筆淡墨勾勒梅花的枝干,再配以“清寒盡得一枝梅,恰好鄰僧送米來。寄與口口應笑我,我如雞鶴立蒼苔。”的詩句。詩與畫合二為一,寄托了他的思想感情,突出了他獨特的品格,具有更加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完全是冬心先生人生感慨的奔騰,整幅畫給人的感覺是人老畫亦老。
(二)枯筆渴墨的韻律美
中國畫是靠線造型的一門藝術,線條的長短粗細、濃淡干濕、輕柔虛實都會使畫面產生豐富的變化,毛筆通過中鋒、側鋒、藏鋒、漏鋒的變化,使畫面產生節奏感與韻律感。南朝謝赫提出的“骨法用筆”,講求用筆來把握骨力的大小,通過骨力的運用來支撐整幅畫面。因此,除了表現物象外,線條本身也具有裝飾性。
金農作畫喜用枯筆渴墨,用筆硬朗老辣,穩重實在,不故作姿態。他的梅花多用這種筆法,除此之外,他還自創“漆書”,以碑體入畫,他的這種字體稚拙古樸,筆畫方正,棱角分明,字體突出于紙面,具有較強的裝飾性。而且,這種書寫性也被充分的利用到了他的花鳥畫中,他的《墨梅圖》中,多用書法的中鋒用筆表現梅花的枝干,從而使梅花看起來蒼勁有力,孤傲挺拔,這也體現了金農的性情品格。用墨上,他喜用濃稠的墨汁,用側鋒在紙上迅速的掃過,產生濃重渾厚的感覺。
(三)清雅絢麗的色彩
傳統中國畫雖然以水墨為主導,但也不乏對色彩的使用和糅合,古時將“丹青”作為中國畫的代稱,也說明了色彩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唐代的壁畫更是以色彩絢麗奪目著稱,即使是以淡雅工細著稱的宋代小品繪畫,也是隨著色彩的渲染加工才顯得清新雅致。宋元時期的文人畫追求畫面的抒情性,更注重傳達內心的平淡自然與孤冷清高,因此在色彩的使用上更偏向淡雅樸素,注重抑色揚墨。寫意花鳥一經出現就是以水墨為手段來進行表現,到了文人畫興盛的元代,一大批優秀的文人畫家,如柯久思、管道升、錢選、王冕、李衎更是將寫意花鳥發展到了水墨淋漓的狀態。金農在繼承了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之上,由于受當時江南一帶市民文化的興起和商業興盛的影響,又加入了許多新鮮的元素,出現了很多色彩和水墨交相輝映的佳作。除此之外,他還吸收了沒骨畫的技法,使色彩和墨韻得以更好的融洽結合,極大的增強了畫面色彩的豐富性。
同時,這時期的江南,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文化的興盛,文人畫家的沒落,致使金農一方面要保持文人畫家的清高孤傲,平靜淡然,另一方面又要適應市場需求,因此,不得不在傳統的基礎上對畫面的色彩進行改良。再加上金農本身出身于普通的市民家庭,藝術風格也較接近于市民審美范疇的類型。在畫法上他也采用了元人辛貢、王冕的粉、白描法。他的大部分作品中以沒骨畫法居多,色彩明麗,狀物細致,在既迎合市場需求的環境下又不丟失文人士大夫的灑脫自然、抒情寫意的心性。在既繼承傳統規范化的程式,也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加入了新的個性化的色彩,并且賦予了畫面新的生命。
金農通過對現實物象的大膽取舍,用筆墨色彩、符號造型,將藝術形象塑造的更加趨向于自己的主觀意識,他的這種含有裝飾意趣的作品也體現了他的審美意趣。他的這種革新為之后的“海派”畫家做好了鋪墊,使之后的寫意花鳥更趨向由于世俗化,更富有裝飾意趣“海派”的繪畫色彩用語言偏向清雅絢麗,作為“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可以說是“海派”色彩風格的開創者。以及沒骨畫法也被“海上畫派”吸收。
另外,作為“揚州八怪”之首,金農張揚的個性,叛逆的思想,以及敢于挑戰傳統與壓迫的精神,還有對藝術的執著與對創新的探索,都值得當代藝術家所學習。他的繪畫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藝術精神和審美品位,都對后世有著極強的啟示。
[1][清]《冬心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顧麟文.《揚州八家史料》.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
[3]牛克誠.《色彩的中國繪畫》.中國美術出版社,2002.
張文燕,女,籍貫:山西臨汾,出生日期:1992年12月11日,研究方向:美術學,單位: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專業:藝術碩士2013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