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四川音樂學院 610500)
論當前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建構
李晶晶 (四川音樂學院 610500)
當前,高校鋼琴教學模式仍然采用的是那種較為傳統的模式,教師教學方法呆板固化,學生學習方法機械單調。這種鋼琴教學模式使得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下降,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減少,無法培養出具有真正藝術氣質的鋼琴音樂家。因此,本文指出了高校鋼琴教學模式必須盡快實現創新,并通過具體的建構方式來促進鋼琴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優化,真正提高高校鋼琴教學的質量與水準,從而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鋼琴音樂的藝術魅力。
高校鋼琴教學;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建構
高校鋼琴教學對于培養學生鋼琴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并對激發學生對于鋼琴音樂的情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但是,就目前的高校鋼琴教學現狀來看,其教學模式仍然拘泥于傳統模式,缺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實際教學效果難以適應社會與學生的需要,久而久之,還會造成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興趣,無法切實提升學生的鋼琴基本能力與音樂藝術素養。因此,高校鋼琴教學模式必須盡快進行創新,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發揮出主導性地位,最終在高校內部形成一個濃郁的鋼琴教學氛圍,促進學生鋼琴音樂藝術素養的全面發展,并提升鋼琴教學效果。
當前,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音樂基礎良莠不齊,彈奏基本功較弱,教學理念較為落后,鋼琴課程不夠合理。這些都使得高校必須盡快創新鋼琴教學模式,并建構一個合理的教學模式,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出學生對于鋼琴音樂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并不斷提高他們對于鋼琴音樂的感受能力,培養他們成為具有創新精神與藝術氣息的新一代鋼琴藝術家。事實上,高校鋼琴教學需要學生對樂譜有一個較為熟練的把握,深入理解樂曲的節奏感與內涵,那種傳統的教師教法與學生學法無法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學生演奏出來的鋼琴曲目缺乏應有的靈氣與藝術感。高校鋼琴教學必須建構一個具有創造性與藝術性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鋼琴教學內容,多樣化鋼琴教學形式,促進鋼琴藝術的長期發展,培養出具有獨特藝術氣息的鋼琴人才。
所謂教學模式就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建構一個相對穩定的教學模型。鑒于當前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傳統化與呆板化,高校必須盡快創新和建構一個全新的鋼琴教學模式,以提高鋼琴人才的培養質量。
(一)進一步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由于鋼琴教學目標在整個鋼琴教學模式中占據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在對高校鋼琴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建構的時候,必須從教學目標入手,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重新確立一個合適的教學目標。鋼琴教學是一個特殊的學科教學,它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出具有鋼琴藝術氣息的音樂人才。因此,高校鋼琴教師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鋼琴藝術審美能力,并以提高學生對于鋼琴音樂的感受力與藝術接受力作為最為重要的目標。這就需要高校鋼琴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熟練掌握鋼琴樂譜,體會鋼琴樂曲中的藝術靈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學習需要。一旦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鋼琴教師應該及時且有效的為學生提供解決方法。這樣,鋼琴教師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激情,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鋼琴藝術修養,提高他們的鋼琴演奏水平,更好的感受鋼琴演奏節奏感與旋律感。鋼琴教師還可以更為有效的培養學生鋼琴高尚的情操,提高他們對于鋼琴音樂的審美力與感知力。這些都可以讓高校鋼琴教學目標更為明確與可行,從而為鋼琴教學模式創新性建構提供基本支撐。
(二)積極轉變鋼琴教師的教學理念。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性建構,還離不開鋼琴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鋼琴科學且合理的教學目標確定,可以為鋼琴教學模式創新性建構提供基本指導,而鋼琴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則可以為鋼琴教學模式創新性建構提供必要的條件。當前,不少高校鋼琴教師的教學理念仍然局限于傳統教學理念,這就需要我們對他們的教學理念進行創新性改變。高校鋼琴教師可以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鋼琴技能與藝術氣息,并建立一個和諧且友善的師生關系。那么,高校鋼琴教師就應該積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與身心發展規律來建構一個合理的教學模式,不斷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真正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并對教學模式進行靈活的改進,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較高職業操守與專業素養的高校鋼琴教師,這些將為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性建構提供人力支撐。
(三)不斷豐富鋼琴教學內容。高校現有的鋼琴教學模式中的教學內容顯得有些枯燥乏味,鋼琴教師往往為學生提供一種較為固化的演示性教學模型。學生對于鋼琴樂曲中的藝術背景與文化內涵知之甚少。這樣,高校鋼琴教學就變成了對學生進行鋼琴演奏技巧與指法的機械式傳授過程。這與鋼琴教學的目標之間是完全相悖的。因此,高校鋼琴教學模式必須盡快從教學內容方面實現改變,讓教學內容顯得更為多元化,比如說,鋼琴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更多有關鋼琴樂曲的背景文化知識,激發出學生對于鋼琴樂曲的興趣,并引發他們的創新思維,這樣,更有利于高校鋼琴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成果。事實上,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性建構,必須切實做到以鋼琴教師作為教學主導,學生作為教學中心,改變那種傳統的對學生進行機械式灌輸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與感知能力來進行鋼琴學習,并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更好的體會到鋼琴音樂的獨特魅力。這樣的教學內容將可以大大激發出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興趣與渴望,學生不僅可以在鋼琴學習中學到相關的鋼琴知識與技巧,而且還可以體會到鋼琴音樂的藝術魅力,對于真正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與獨立思考能力具有不可多得的價值。
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建構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鋼琴教師必須充分意識到當前鋼琴教學模式的弱點,進一步明確鋼琴教學目標,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讓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真正實現自我創新性建構,最終為提高高校鋼琴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鋼琴人才提供重要的保障。
參考文敞:
[1]李立.高師鋼琴教師教育觀念的創新與綜合素質的培養[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10).
[2]王婷婷.堅持專業水準培養合格師資—對于高師鋼琴教學的思考[J].鋼琴藝術,2003(11).
[3]于瑞華.略談新課程背景下高師鋼琴教學改革[fJl.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06).
李晶晶(1981—),女,四川成都人,高等鋼琴師范教學專業,研究生,四川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院鋼琴教師,研究方向:鋼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