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云南玉溪師范學院 653100 )
探究民族地區高校在少數民族藝術傳承中的作用
李 娟 (云南玉溪師范學院 653100 )
中華民族藝術文化歷史悠久,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影響這人們的生活習慣,對于少數民族來說,少數民族音樂舞蹈藝術是其中的瑰寶之一。因此,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而言,高校不僅需要培養人才,還需要承擔起傳播和發展少數民族藝術文化的歷史使命。本文就云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民族藝術傳承進行分析,以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民族舞蹈藝術傳承重要性,都擔負起自己應盡的責任。
民族高校;少數民族舞蹈藝術;藝術傳承
少數民族藝術在傳承的過程中有多種方式,如家族世代遺傳、父輩授業、行業傳承等等。但是現如今少數民族藝術出現青黃不接的現狀,針對這一現狀來說,如何傳播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出民族藝術傳承的合格繼承人已經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而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來說,本身具備傳承民族藝術文化傳承的重任。并且現如今隨著我國現代化城市進程不斷加快,大部分的民族高校在進行民族藝術傳承的過程中,都選擇了適合自己且適合高校自身發展的新的社會環境,對于少數民族藝術而言,少數民族地區獲取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是學校中接受到的教育,并且對于少數民族而言,在進行藝術傳承的過程中,仍然無法脫離這一主要的傳承途徑,那么如何才能準確。主動的將少數民族藝術文化歸納到學校的教育軌道中,使得藝術的傳承可以真正的成為活態傳承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從而來說在民族地區的高校中,如何對少數民族藝術進行傳承是當下學習教育過程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在地方高校中民族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主要是通過教育的途徑來完成的。高校教育在傳承民族藝術的過程中蘊含了本民族獨有的民族精神。少數民族地方高校的高等教育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還履行了普通高等院校的一般職能,在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專門技術人才的同時還擔負起傳承少數民族藝術。因而來說,高校具有傳承少數民族藝術的基本使命。
并且對于民族高校的學生而言,自身并不具備民族的主體意識,因此在地方高校中的藝術教育中,對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的民族藝術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僅是對簡單的音樂、舞蹈知識與技能進行教授,因而只能形成淺層次的藝術人士。并且高中階段,學生們因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而對民族藝術進行忽視,從而造成了大學前的藝術教育出現斷代現象。并且對于各民族藝術的出現、發展及中華民族藝術的優良傳統文化,甚至是民族的藝術文化,學生根本就不了解。因而來說,構建高等學校藝術教育模式、傳承與開發少數民族藝術是當下地方高校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弘揚民族藝術是音樂舞蹈發展的重要趨勢
對本土音樂舞蹈進行傳承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音樂舞蹈創作及發展的必然趨勢。并且國際音樂教學學會曾經在《世界振興音樂教育宣言》中層明確指出:“所有學習者,均享有參與本地鄉土音樂文化、其他民族音樂文化以及世界音樂文化的機會。”從該宣言中我們已經明確的認識到鄉土音樂文化已經普遍的引起人們的重視,并且由于民族音樂舞蹈屬于鄉土音樂文化中的一種,因此也逐漸得以發展起來。就我國現如今的高校音樂舞蹈教育來說,我國地方民族高校也十分重視民族音樂舞蹈的教育,地方院校都開設了少數民族藝術的理論與實踐課程,并且在青年歌手大賽中設有專門的原生態唱法組與民族聲樂組兩個項目;全國的舞蹈大賽中也設有民族舞的獎項。從國家到地方的重視程度上可以看出民族藝術受歡迎的程度日益加強,民族民間的藝術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二)民族地方高校是未來民族藝術發展的平臺
現如今,在當今世界的音樂舞蹈創作中,弘揚民族藝術是當今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來說,對民族藝術經典進行整理和弘揚是及其重要的。對民族藝術的音樂和舞蹈來說,振興民族舞蹈與音樂文化需大量的學習、研究與表演。民族藝術的傳承主要是通過口傳深受、心領神會得以自發形成與發展的。總的來說,這類藝術文化的傳承形式常常是一種無序的、無規律的發展狀態。現如今,隨著生活壓力增加和生活節奏的加快,民間藝術的自發傳承者逐漸缺乏,因而導致了眾多藝術種類和藝術作品失傳。但是現今,隨著高校教育的普及,教育在人們的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藝術教育而言,民族藝術想要得到發展就必須以當地高校為依托,將地方高校作為民族藝術傳承的發展基地,并且地方高校還應該擔負起對本地民族藝術的保護與研究,從而使得民族藝術能夠走出本土,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
對于全國甚至是全球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而言,對本土民族藝術進行傳承、對本土民族文化進行弘揚,是每個本土藝術家不容推卸的責任。就國內而言,國家對少數民族的藝術文藝及民間藝術的發展都起到重視作用。現如今,我國的地方高校已經相繼開展了各種少數民族音樂和舞蹈的課程,這一做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我國的民族藝術與民間藝術得到了有力的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一過程和現狀中,民族藝術仍然有許多東西需要靠我們去挖掘去發現。
對于眾多的民族文化而言,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授是通過老一輩向下一輩進行口傳身授或者是心領神會得到了,多數人學習少數民族藝術只是為了謀得一份生計或是出于愛好而去學習少數民族藝術的,我是一個有55個少數民族的國家,其中大有98%以上的民族使用的語言是自己民族傳承下來的語言,其中有25%以上的民族擁有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字。由此可見,我們國家的民族文化及民族藝術是豐富多彩的,針對少數民族文化而言,其自身具備了較為獨特的多元化及多樣化,并且還具有極為有效的區域限制,對于民族文化,特別是民族音樂文化而言,而言,其大部分的來源,都是本族人民在進行日常生活以及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的思想凝聚而成,同時也是少數民族本身文化一個重要的內容,它不僅僅可以真實的反映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內容,同時還能將少數民族獨特的生活風貌、生活方式、傳統風俗以及思想價值道德情感等觀念真實的體現,能夠將該民族傳承的民族精神呈現在每一個人的面前。民族音樂舞蹈,本身便具有極為強烈并且真實的民族情感、民族內涵。所以,民族地方內部的高校應該積極主動的利用這種具有不凡內涵的文化精華對每一代年輕人進行良性的培養及塑造。
[1]楊蓉.湘西地方音樂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及利用[J].民族論壇,2005(8).
[2]張天彤.重樹民族音樂文化觀[J].中國音樂,2001(1).
李娟,女,(1980.11-),籍貫:新疆,民族:蒙古族,職稱:講師,學位:碩士,研究方向,少數民族舞蹈藝術 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