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擇
創建美麗鄉村有了 2 1項硬指標
● 張 擇
國家三包政策規定:汽車在碰撞時安全裝置無法按規定的功能起到應有的保護作用,如安全帶、安全氣囊或座椅固定裝置的失效,汽車行駛中駕駛員或乘員車門自行打開,都將被視為“安全裝置失效”。
但這些糾紛解決或者政策的落實,最后都歸結到一個問題:什么情況下屬于“安全裝置失效”?
5月27日,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共同發布了《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GB/T 32000-2015)。該標準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要素進行了規范,涉及村莊規劃、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匯集了財政、環保、住建、農業等部委的相關工作要求,規定了21項量化指標。標準于今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指出,美麗鄉村建設引入標準化管理理念和手段,對于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質量和水平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為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術指導,使美麗鄉村建設有標可依,使鄉村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有章可循,使美麗鄉村建設有據可考。
美麗鄉村,綠水青山先行。國家標準《美麗鄉村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生態美占了很大篇幅。對于老百姓十分關心的污染問題,國標按照農業、工業、生活三大塊對美麗鄉村的建設設下了硬指標。
工業污染防治方面,村域內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物等污染物要達標排放,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率要達到100%。而在農業生產中,推廣植物病蟲害統防統治,不得使用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農藥瓶、廢棄塑料薄膜、育秧盤等農業生產廢棄物要及時處理,其中農膜回收率不得低于8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也不得低于70%;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不得低于80%,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100%,水產養殖廢水也應達標排放。
而對于村民的生活垃圾,美麗鄉村要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得低于80%;生活污水要建立污水處理系統并定期維護,生活污水處理農戶覆蓋率不低于70%。
同時,美麗鄉村會下大力氣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未來將科學使用并逐步減少木、草、秸稈、竹等傳統燃料的直接使用,推廣使用電能、太陽能、風能、沼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使用清潔能源的農戶數比例不得低于70%。

在村莊建設中,標準也規定了道路、橋梁、飲水、供電、通信等生活設施和農業生產設施的建設要求,明確規定主干道建設要進出暢通,路面硬化率達100%,科學設置道路交通標志,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特色景觀旅游景點還應設置指示牌。
有了硬件,軟件也要跟上去。根據標準,美麗鄉村要普及學前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其中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不得低于85%,九年義務教育目標人群覆蓋率要達到100%,代表“一個學校入學人數與畢業人數百分比”的義務教育鞏固率不得低于93%。
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保護與傳承方面,美麗鄉村要發掘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等鄉村物質文化,進行整修和保護;一些民間民族表演藝術、傳統戲劇和曲藝、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族服飾、民俗活動、農業文化、口頭語言等鄉村非物質文化進行傳承和保護。
同時,美麗鄉村還要建立鄉村傳統文化管護制度,編制歷史文化遺存資源清單,落實管護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形成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體系。
另外,《指南》還對鄉風文明和基層組織建設進行了規定,明確了公眾參與和監督兩個長效管理機制,鼓勵開展第三方村民滿意度調查,確保在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機制,保障村民合法權益。
對于《指南》的實施,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提出,如何貫徹落實是一個標準實施的關鍵,而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農民既是建設過程本身的主力軍,又是建設成果的享有者。他建議,地方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宣傳教育等方式充分調動起農民建設美麗鄉村的積極性,讓《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順利實施。
農業部科教司美麗鄉村創建辦公室主任魏玉棟也表示,《指南》的發布實施意味著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評價、考核有了權威的依據。他指出,在貫徹落實《指南》的過程中,應該制定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目標體系,明確創建的內容和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試點鄉村的示范帶動作用,同時要推出美麗鄉村建設的參考模式,開展相關研究,搭建交流平臺,提供相關服務等。他還透露,下一步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的科技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引導各地以《指南》為藍本,組織專家制定有地方特色的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