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紅 唐 婷
(1、貴州民族大學建筑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2、貴州民族大學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貴陽 550025 3、貴州大學明德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中圖分類號:G3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6344(2015)09-0115-01
某空腹球面網殼結構靜力特性分析
陳春紅*1,2唐 婷2
(1、貴州民族大學建筑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2、貴州民族大學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貴陽 550025 3、貴州大學明德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中圖分類號:G3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6344(2015)09-0115-01
通過建立球面空腹網殼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球面空腹網殼結構在靜荷載作用下內力分布規律,提取了該類結構的內力云圖,然后總結分析了該類網殼結構內力特征,鑒于該結構的對稱性,選取其中一榀具有代表性的空腹拱進行分析總結,對鋼架的桿件內力進行對比,對該類結構的上弦桿,下弦桿和腹桿的內力特征對比,對該類結構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空腹球網殼結構;靜內力分析;桿件內力特性
常規網殼雖具有剛度大,跨越較大空間,造型優美等特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3]:相鄰桿件間夾角受限,使結構厚度增大;桿件稠密;用鋼量大等。空腹網殼結構能較好的解決上述問題。空腹網殼結構是根據格構式壓桿的工作原理,將單層網殼的桿件用格構式壓桿替代得到的一種新型網殼結構。總的來說,就是通過改變桿件在空間的布置,使結構兼具空腹和拱兩類結構的優點從而改善受力性能,如圖1所示。
1.1 模型設計
按照空間網格結構的一般原則[4~6],本文選取的球面空腹網殼計算模型跨度L為42m,矢跨比f/L為1/5,網殼厚度h為0.9m。鑒于結構具有多條對稱軸,故整體分析后取結構1/4模型進行分析,為便于分析內力特征,分別取具有代表性的橫向空腹拱截面I-I,縱向空腹拱由跨中向支座上下弦桿依次編號為1~8號桿件,腹桿依次編號為01~09號桿件(圖1)。

圖1 球面空腹網殼1/2單元和計算模型(1/4單元桿件編號)
1.2 模型參數
空腹網殼為空間剛接桿系結構,模型桿件均選用空間梁單元Beam4模擬,材料屬性彈性模量E=2.06×1011N/m2,泊松比0.3,材料密度7850kg/m3;外荷載恒載取0.5kN/m2,活載取0.5kN/m2,考慮荷載組合“1.2恒+1.4活”,考慮工況:自重+外荷載,轉化為上弦桿節點荷載后施加在上弦節點荷載取7.5kN。
圖1(1)~(9)列出了球面空腹網殼結構1/4模型的上、下弦桿及腹桿的內力圖,選取的空腹拱整理得到靜內力見表1。由表1可知,桿件總體軸力較大,與肋桿相比,空腹網殼環向桿和腹桿內力較小,每一節間彎矩均存在反彎點。分別取空腹球面網殼跨中空腹拱上、下弦和腹桿為研究對象,所選單元上的桿件呈現的內力特征分析如下:
一、腹桿內力特征:據圖1中(1)~(3)和表1可知,上述腹桿均以承受剪力為主,彎矩值較小,這與空腹網殼結構的內力特性基本一致;由跨中至邊緣支座剪力值逐漸增大,腹桿最大值出現在支座附加。腹桿的內力總體偏小,腹桿在支座附加增大的原因在于在支座附近結構剪力較大,腹桿主要傳遞剪力。因此支座附近的腹桿設計時應引起重視。


圖2 空腹球面網殼結構桿件內力圖(結構1/4單元)
二、上弦桿靜內力特征:據圖1中(4)~(6)和表1可知,所選對稱單元的上弦桿主要承受壓力,在壓力總體分布上,肋桿跨中大邊緣小;環桿內力相對肋桿內力值較小,跨中下而邊緣大,且支座邊緣的環桿承受較大拉力;跨中截面上桿件壓力最大,整個單元上環向弦桿(整體坐標系下)桿件壓力值明顯大于拱向桿件;另外,跨中截面兩側環向桿件承受拉力;在剪力分布上,該部分桿件所受剪力值較小(與受壓相比),較大的剪力出現在各支座附近;在彎矩分布方面,該部分桿件所受力矩值較小,較大的力矩分布在各支座附近。

表1 空腹球面網殼I-I截面桿件靜內力對比
三、下弦桿件靜內力特征:據圖1中(7)~(9)和表1可知,空腹球面網殼對稱單元的大多數下弦拱向桿承受拉力,相比環向桿件,拱向桿件承擔了大部分內力,肋桿沿跨中至邊緣支座桿件內力逐漸增大,逐漸有受拉桿向壓桿過度,相比環桿受力明顯較小,最大拉力出現在跨中拱向桿件上,最大壓力主要分布最外環肋桿桿件上。下弦最外圈桿件由于與支座連接,相比上弦內力較小。
本章通過建立跨度為 42m球面空腹網殼模型,進行了靜力分析,選取了 1/4模型,得出主要結論為如下:
(1) 通過對球面空腹網殼靜力分析,桿件內力與軸力相比,網殼桿件靜彎矩均較小,由球面空腹網殼在靜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圖可知,桿件總體軸力較大,與肋桿相比,空腹網殼環向桿和腹桿內力較小,每一節間彎矩均存在反彎點。
(2) 空腹球面網殼剪力主要依靠腹桿傳遞,應重視制作附近腹桿的設計,雖然空腹網殼是空間結構,屬于空間整體受力,但拱向上弦下弦桿件是主要的受力構件,環向桿件受力較小,主要是承受拱向桿件平面外受力,環向最外圈內力較大,設計時應引起重視。
(References)
[1]馬克儉等. 新型建筑空間網格結構理論與實踐[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馬克儉,黃勇等. 肋環形球面空腹網殼結構的靜力性能分析[J]. 北京:空間結構,2009,15(2):3-9.
[3]董石麟等.新型空間結構分析、設計與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0.
[4]空間網格結構技術規程(JGJ 7-2010) [Z]. 北京: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5]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018-2003) [Z].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6]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 [Z].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聯合基金),黔科合J字LKM[2013]12號
陳春紅(1986- ),男,工學碩士,研究方向:結構工程*通訊作者:陳春紅,Email:cch2008599@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