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星 (福清市社會文化服務中心 350300)
新形勢下強力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對策
謝天星 (福清市社會文化服務中心 350300)
文章以福建省福清市為例,闡述了近些年來扎實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具體舉措和辦法,并相應提出在新形勢下強力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對策,對當前構建文化強市建設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文化遺產保護;福清市;研究對策
近些年,福清市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扎實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各項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共有33項,其中省級3項,福州市級4項。福清市和新厝鎮分別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閩劇)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伡鼓)之鄉”。
1.構建有效的組織領導機制。把文化遺產保護保護工作擺上重要工作的議事日程,突出“三個保障”,從機制上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成立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由市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統一協調全市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部署,定期通報進展情況,督促各項任務的落實。二是強化業務保障。聘請專家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業務咨詢、項目論證和人員培訓、研究指導,為推進項目升級提供有力佐證。三是強化經費保障。市財政列支文物維護經費200萬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50萬元,重要文物保護另行立項安排建設資金。同時還充分發動社會各界捐修文物文保建筑。據不完全統計,市財政和社會資金用于文物修繕經費達2900萬元。
2.抓好文化遺產資源的普查摸底。2005年組織開展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全面摸底調查,公布本市三批3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組織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共登錄不可移動文物405處。2014年啟動福清市第一次國有單位可移動文物普查,開展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調查摸底工作,初步登記各類文物150件(套)。在深入普查、摸清家底的基礎上,認真做好文物保護單位的建檔和規劃工作。目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四有”記錄檔案已建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劃定工作正有序推進。
3.科學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把文化遺產工作擺在和抓經濟抓發展同樣重要位置。一方面,每年安排專項經費抓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僅2014年市財政和社會捐資修護的資金就達2000多萬元,先后啟動推進龍江橋、彌勒巖、東關寨等一批重要文物保護工作。另一方面,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性開發和建設,完成龍江橋搶險加固工程方案設計,啟動海口古鎮文化旅游規劃和建設,不斷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4.開展文化遺產的展示利用。在堅持保護為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文化遺產資源優勢,加強展示展覽,合理開發利用。一是開展“文化遺產日”專題宣傳活動,每年6月9日在市區重要位置組織開展文化遺產圖片等展示活動,運用文化遺產資源攝影圖片展和傳承活動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增強市民保護文化遺產意識。二是以“鬧元宵·看民俗”民俗文化節等大型活動和一些傳統節日為載體,大力弘揚了優秀民間民俗文化,營造了濃厚文化氛圍。到目前為止,已舉辦五屆民俗文化節活動,并多次組隊參加福州市舉辦的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展示福清優秀文化遺產內涵和風采。三是建設僑鄉博物館和南少林文化展示中心平臺,向社會各界充分展現了我市文化遺產的特色和價值。四是組織開展“民俗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在市實驗小學舉辦六一兒童節·民俗文化專場演出,在市濱江小學成立閩劇興趣班,在玉屏中心小學設立宗鶴拳傳習所等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下一步,福清市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精神,擺實保護發展文化遺產思路和舉措,扎實推動福清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進一步彰顯千年融城的歷史風貌和古韻特色,為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工作作出福清應有的努力。
1.強化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充實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全市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完善聯席會議制度,督促各項任務的落實;成立福清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擔文化遺產日常事務性工作。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績效管理,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2.做好文化遺產保護性規劃。對全市文化遺產保護進行深入規劃,明確歷史名街、名鎮和各級歷史文化遺存的核心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和控制要求。建立健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管理制度體系,最大限度地維護文化名城的真實性和整體性。
3.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重點推進利橋古街開發建設,盡快把利橋古街建成形態、業態、文態合一的歷史文化產業街區。推進海口古鎮開發建設,按照保護和開發相結合,深入挖掘古鎮豐富的文化內涵,融合現代文化創意理念,打造濱海古鎮文化旅游觀光區。多形式推進“夢文化節”活動,深度挖掘夢文化內涵,打造石竹山“夢文化”旅游區,擴大“夢文化”的品牌知名度。推進黃檗祖庭國際禪林文化養生區開發建設,重塑黃檗文化影響力。依托東關寨修護,結合后溪漂流建設,突出農家樂、休閑游特點,大力推進一都山鄉生態休閑旅游區的開發和建設。
4.對一批重點文化遺產項目進行掛牌。加強對重點的名人故居和傳統古村落等分類分批進行掛牌,以更好發揮作用。
5.出版一套文化遺產叢書。進一步挖掘福清優秀傳統文化,梳理歷史發展文脈,適時出版《福清文化遺產》叢書。
謝天星,男,1962年出生,現工作于福建省福清市社會文化服務中心,群文館員,研究方向為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