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梅 (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文化館 246000)
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黃 梅 (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文化館 246000)
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其建設,不僅能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整體情況還不太樂觀,出現了一些問題急需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去解決。鑒于此,本文結合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從四方面入手就如何加強群眾文化建設進行了探究,以期促進群眾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群眾文化;建設;問題;對策
近年來,群眾文化建設不斷取得進步,文化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多彩,但從整體發展來看,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仍然處在初級階段,存在許多問題,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建和諧社會為準繩,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為標準,不斷開拓創新,積極探索群眾文化建設的新路子,把我市群眾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讓群眾文化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群眾文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變化,改善和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趨勢,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
1.認識不足,對群眾文化建設不夠重視。雖然近年來政府一再強調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但仍有一些基層干部的文化意識不強,對文化建設在提高群眾素質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的作用認識不足,沒有對其加以重視,導致文化發展緩慢,難以滿足群眾需求。
2.文化工作者素質不高,專業人才匱乏。搞好群眾文化建設關鍵要靠人才。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群眾文化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卻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缺乏管理能力,不能將文化建設和廣大人民群眾聯系起來;另一方面是缺乏業務能力和專業知識,不能有效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3.文化活動經費不足,導致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無論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還是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離不開資金的投入。雖然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但與廣大群眾的需求相比,投入還顯不足,一些地區普遍存在文化活動經費緊張和文化服務養不起、買不起、獎勵扶持少的現象,以至于阻礙了群眾文化建設的進程。
4.文化活動形式單一,毫無地方特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們開始逐漸注重精神層面,即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就目前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來看,仍和以往沒有什么不同,大多還是傳統的歌舞活動,毫無地方特色,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實踐,提出了以下解決對策。
1.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到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各級黨委政府應該認識到加強其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將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文化發展戰略、目標、措施、項目等方面硬化目標任務,強化工作措施,做到把文化建設同經濟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協調發展。同時,進一步完善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考核體系,分階段、分步驟確定文化工作任務目標,嚴格獎懲制度,切實增強抓好文化建設的工作責任,確保文化建設各項目標與任務的實現。
2.多措并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群眾文化隊伍。發展群眾文化主要靠人才,它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起著決定因素。因此,在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越來越高的今天,文化館必須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的群眾文化隊伍。一方面,文化館要加強對文化工作者的培訓,凝聚人心,穩定隊伍。為了防止群眾文化隊伍后繼無人,文化館不僅要優化結構,從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入手,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進修與短期培訓等方法,抓好現有文化隊伍素質的提升,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還要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凝聚人心,穩定隊伍。另一方面,文化館要嚴格要求,充分吸納人才,發揮民間文藝人才的作用。為了解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缺乏專業人才的問題,文化館不僅要與學校、企事業單位聯系,吸納其中的專業人才,還要充分挖掘社會中的優秀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只有這樣,雙管齊下,專業文化隊伍與民間文藝團隊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地推動群眾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3.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加快群眾文化服務陣地建設。經費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保證,要想群眾文化活動有場地可開、有設施可用,就必須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進一步健全公共財政體制,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剛性投入機制,逐年增加對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要轉變政府單一的財政投入方式,積極探索社會資本興辦群眾文化事業的有效途徑,引入市場機制,出臺地方性法規,采取政策激勵、資金扶持等措施,調動公司、企業等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群眾文化建設,以彌補經費的不足,使群眾文化事業逐步走向規范化、經常化、多樣化、制度化的軌道。
4.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單一、簡單的文化活動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討、學習,組織和開展有內涵、有特色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首先,應結合群眾文化的功能,將文化活動與普及文化科學知識、公民道德教育結合起來,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文化藝術活動、科學知識普及活動、文化服務活動等,從而將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用抽象的思維形式和文學藝術形象展現出來,灌輸給廣大人民群眾,使他們受到教育和感染;其次,要以廣場、公園、文化活動中心、健身路徑為陣地,以傳統節假日、重大紀念日為依托,創造性地開展各種與節日、紀念日相關的文化藝術表演、展示、競賽活動,以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再次,要在深入走訪、系統調研的基礎上,摸清我市民間文化的分布情況,挖掘本地特色文化,組織、開辦一些特色文化活動,創建文化品牌,從而將我市的文化底蘊以種種具象的形態展現出來,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
總之,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作為群眾文化工作者,我們只有從實際出發,不斷學習、探索、研究,才能解決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促進群眾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1]沈承晉.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探究[J].群文天地, 2012(12).
[2]姚延玲.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現狀與發展[J].現代企業教育,2012(15).
[3]蒙昌梅.對做好群眾文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09).
[4]曹梅.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 2014(15).
[5]張瑞紅.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才智,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