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菲 劉 濤 (沈陽市和平區文化館 110000)
淺談群眾文化中的美術活動
韓 菲 劉 濤 (沈陽市和平區文化館 110000)
近年來,以休閑、娛樂為目的的群眾美術活動越來越受到社區居民的喜愛,越來越成為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如何使美術活動更加貼近老百姓的業余文化生活,如何使美術輔導工作更加適合群眾文化的需要,也是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面對和首要解決的問題。
群眾文化;美術活動
近年來,以休閑、娛樂為目的的群眾美術活動越來越受到社區居民的喜愛,群眾美術氛圍也日益濃厚,創作激情高漲,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越來越成為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如何使美術活動更加貼近老百姓的業余文化生活,如何使美術輔導工作更加適合群眾文化的需要,也是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面對和首要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對群眾文化的美術活動開展問題,闡述一些粗淺認識。
1.群眾文化的美術活動內容豐富,涵蓋了美術中所有的門類。首先,繪畫與書法作為最普遍、最活躍的群眾美術活動,深受各個階層的社區居民的喜愛。其次,雕塑也是群眾文化中的一個主要藝術門類,在我們北方除了以木雕、泥塑意外,最普遍的是冰雕和雪雕,這二者成為冰雪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此外,在造型和外觀上具有審美價值的工藝美術也是群眾美術活動的主要方式,例如刺繡剪紙藝術。
2.群眾文化的美術活動開展形式多樣。(1)資源豐富。以和平區為例:我區居民素質較高,廣大居民對美術有著極大的興趣。我區有著像魯迅美術學院這樣的高等學府,有著在美術領域上全國影響的知名專家,也有像東北大學退休教授等一批熱愛美術書法的高級知識分子,文化資源豐富。(2)團隊活躍。我區有十余支書畫團隊常年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例如:南市場街道群芳社區的含華軒書畫院,在省內非常知名,它是由殘疾人口叼畫家楊忠組建,現共有會員70余名。文安路社區的書畫協會,這個社區居民劉國恩老先生是大學退休老教師,為社區群眾免費授課,講解書法入門講座。文安路書畫團隊會員已有近六十名。(3)展覽豐富。定期組織的美術比賽與展覽,在社區居民中產生了良好的反響。在每年的春節、端午、重陽節等重大節日前夕,組織一些群眾性的書畫展,在街道社區活動室里掛滿了居民的作品,并邀請一些著名的畫家書法家現場點評和指導,每次書畫展都得到了社區居民和書畫愛好者的積極響應。
近年來,群眾文化的工作者們為社區群眾營造了良好的藝術氛圍,充分發動群眾的學習和創作熱情,付出了不少努力。為繁榮美術,促進藝術交流,出作品,出人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在我們的工作中還有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1.美術活動內容形式單一,多以描摹傳統水墨畫、書法為其主要形式,都呈現出千篇一律的面孔。貼近生活的民間藝術卻離老百姓越來越遠,商業性逐漸取代原生性,隨著老一代民間藝術家逐漸過逝,民間藝術輔導層出現斷代,傳統民間美術有待保護。
2.文化館美術干部自身業務水平雖然較高,但是對理論研究較少少。技術、藝術修養問題與我們平時的理論研究學習有極大的關系的。若對理論沒有很好的研究,在創作上就無法生動的表現主題;對生活就沒有更好的認識,那么作品就缺乏靈魂與真實性,從而也不能給社區群眾帶來更好的輔導。
3.美術活動場地,文化經費不足。美術方面的圖書少之又少,沒有專門的美術活動場地;某些地區存在文化設施跟不上群眾需求,沒能發揮應有作用的問題;文化館美術干部下街道社區輔導時沒有教學場地,無法組織現場創作活動。
4.社區群眾的美術能力和欣賞層次不同,兩極分化嚴重。以我和平區為例,雖然有幾所高等學府,有著退休的大學教授和知名專家,文化資源豐富,居民素質普遍較高,但是大部分社區居民美術觀念落后,美術欣賞層次有待于提高。常常聽到群眾對某些作品贊嘆“跟真的一樣兒”,在好作品前無奈地搖頭說“看不懂”等等,這種現象極為普遍,這些問題讓我們深深感到了自己的責任,群眾美術輔導工作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和研究。
5.美術展賽活動忽略了群眾性。有一些群眾文化美術展覽和比賽活動,往往是重視活動最后產生了幾件精品、關心的是活動有何聲勢、方方面面反映的如何,而對于社區群眾參加活動的熱情卻不注重保護,不考慮到活動的導向性和長期性,對于美術作品的評比也缺乏群眾性,過高的要求水準打擊了好多社區群眾的創作和參賽的積極性。
1.社區群眾美術創作,應在休閑、娛樂的基礎上,激發他們觀察生活,反映生活的熱情,創作出與時代相適應的作品,如社區新生活、家庭生活的變化、社區文化活動等。并且要緊緊地抓住東北地方特色題材,挖掘民間藝術,找出真正適合社區群眾參與、貼近群眾生活、容易學習接受的美術活動,例如一些貼近生活的墻畫藝術、服裝藝術等實用美術方面多做研究,讓社區群眾能夠體會到美存在于生活之中,真正的參與到群眾文化的美術活動中去。
2.對于群眾文化美術干部嚴格要求,首先要注重讀書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修養;多注重理論研究,觀摩美術動態,把握時代脈搏,陶冶藝術情操,提高藝術思想境界,確立積極向上的美術創作觀。其次,要深入生活,多觀察多寫生。要避免停留在臨摩的層面上徘徊不前。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激活創作,才有創作沖動和創作能量。另外,希望上級文化部門能多組織一些美術理論培訓,提供美術干部再深造再學習的機會,提高專業人員的文化程度和水平。
3.爭取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支持,可采取政府、地方、企業相結合的辦法,增加資金投入,解決美術活動場地,文化經費不足等困難問題,大量購買美術方面的圖書,管好、用好社區文化設施,使之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使文化設施能進一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社區群眾創造良好的學習交流的空間和藝術氛圍。
4.群眾文化的美術干部下街道、社區的輔導工作要從兩個方面開展。首先針對沒有美術基礎的有喜歡美術的社區居民做好基礎輔導,要幫助社區群眾提高對美術的欣賞和認識,從基礎知識開始循序漸進的講解,通過較有系統的輔導學習,讓美術初學者對美術書法有初步的認識。另外,要重視藝術骨干作用,加強隊伍的建設,培養新人,在技法和創作思想上進行輔導,讓美術骨干增加新的認識和收獲,創作出既有深度又有硬度的優秀作品,樹立敢于沖擊更高層次的展覽和沖擊獎項的信心。
5.群眾文化中的美術展覽與比賽不同于純專業學術活動,群眾文化中的展覽與比賽首先要體現在群眾性,要重視群眾的參與面和自發性,要體現寓教于樂,要有群眾文化的娛樂性,要滿足群眾文化的需求;另外作為社區居民是生活在基層,用其獨特的視角創作的美術作品,生活氣息濃厚,可能有些手法不太成熟,這就要求我們的評審專家不能以純專業學術的角度或標準來衡量群眾美術的參展作品,避免由此產生錯誤導向,打消了群眾的美術創作和參加展覽比賽的積極性,使群眾美術走向死胡同;要充分地調動了社區群眾的創作熱情,加強藝術的交流活動,以展覽比賽活動來推動創作,以創作涌現人材,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繁榮了我區的群眾美術活動。
建設和諧社會,使群眾文化迎來了生機盎然的春天,給群眾文化工作者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是推動群眾美術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一個新起點,因此,主動發揮群眾美術工作者的團隊力量,進一步拓展群眾的美術創作空間,持續激發群眾的創作熱情,多方爭取各級領導、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與支持,才能不斷提高美術活動在群眾文化中的影響力,才能開創群眾文化中美術活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