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清 (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 210013)
“臨時家具”與用戶自設計
鄒玉清 (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 210013)
當下的城市化洪流和小時代的價值觀在不斷的碰撞和融合,生活里各式各樣的“臨時家具”應運而生。表象的背后是科技、社會、人文意識的蘇醒。臨時家具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用戶的參與性和個性化以及自主設計的特點,設計已經在時代中無處不在,邏輯思維下的設計方法和流程正在變成一個生活常識,融化在受過現代教育的人群的意識里。這時的“臨時家具”并不是短缺時代的權益之計,而是與現時代的智慧以及人文意識交互的一個表象。
臨時家具;自設計;設計融化
南藝課題XJ2013019城市公共家具的文化與交互研究
建屋買房打造家具,在曾經漫長的社會和歷史發展中是一件很嚴肅重要的事情,擇時,擇地,擇料,擇匠,都是有典可據的,例如《魯班經》中描述的大床:下腳帶床共高二尺二寸二分,正床方七寸七分大,或五寸五分大……,后學專用記此。逐月安床設帳吉日,正月:丁酉、已卯……十二月:……丙子、庚子等,勤敬耕讀的做好這些事情,在傳統社會中,是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甚至明朝天啟年間,皇帝也樂此不疲。
當下的城市化,流動,北上廣,個人奮斗,大時代的洪流和小時代的價值觀在不斷的碰撞和融合,動態變化的生活與典籍中描述的正兒八經的有田宅有家具的長久安靜的生活場景已經格格不入。連IKEA(宜家)家具在當下都顯得有點太正式了。
每年的數百萬大學新鮮畢業打拼社會的學生,2億左右的進城務工人員以及大量異地工作的人士,大多數只能租房居住。生活,工作,子女教育是更重要也更需要花費的事情,這部分人群的居住和工作的地點的經常變動,使得高價值高格調的傳統家具不再是此生活情境中的大多數人選項,認為家具這樣的物品,堪用即可。
相對于傳統家具的品質與人文沉淀以及財產傳承,這樣具有較短的產品生命周期、能用就行的“臨時家具”,可能是這個時代在城市化進程中產生的新的一種家具類別。
那么傳統的高內涵家具和這樣“臨時家具”是進化與替代關系嗎,應該不是,這是時代背景之下的產物,一件家具產品的品質“尊貴”或者“白丁”與否,可以由孔子在《系傳》中的“時”與“位”來解釋——在這個時代的大背景和個人努力的小時代背景下,相對來說,“臨時家具”應該是個適“時”的選擇。
尊重用戶的體驗與選擇是臨時家具的基礎。臨時家具由材料上來區別,有實木家具、木質人造板家具、竹藤家具、金屬家具、塑料家具、玻璃家具、石材家具、軟體家具等等不一而足。
“臨時家具”從類別上來講:有支承式家具、儲藏式家具以及生活休閑家具。
臨時家具從材料成本上來考慮,一是采用大工業低成本的生產方式。二是利用大批量、工業化生產的型材。三是合理的利用可廢棄材料的DIY實現也是低成本的方式之一。
常見的大工業低成本的方式,有注塑生產,鈑金加工,人造板加工。在低成本的約束下,實現產品的單一功能或者合并功能,以及保持對用戶的尊重。體現一定程度的設計品質。
從網店到品牌實體店,這樣十幾到幾十倍的差價不同的價位家具,質量和品位一般也沒有什么問題,用戶也會做出自己的最具性價比的選擇。
在購買之外,自設計DIY的臨時家具也是一個逐漸增加的類別。
常見可以用來自設計DIY“臨時家具”的型材有金屬型材、塑木型材、管材等等。通過現有的工業化材料,進行再設計而成為家具或者家具的組成部分,此外,閑置物料的再利用、再設計,也是臨時家具的一個常見的個方式。
當下的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很多產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被閑置,但主要功能或者部分功能依然完善,用戶可能在自身現有和潛在需求變化的情況下改變產品的用途,這是在DIY再設計中的很重要的一個驅動力。比如,兒童家具棄用后的DIY再設計為書架,凳子,小桌子等等。
臨時家具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用戶的參與性和個性化以及自主設計的特點,設計已經在時代中無處不在,邏輯思維下的設計正在變成一個生活常識,設計專業在變革和重新進化之前就逐漸融化在各學科當中,融化在受過現代教育的人群的意識里。
有google谷歌aidu百度vikipedia維基百科3D打印的存在,使得當下的生活對信息的需求上基本達到了“信息對稱”的程度,普通人做個自設計的產品設計,在概念上也不會比自己PS個照片難度上大多少。設計作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普通的家庭主婦都會來點簡單的美圖技能,很多用戶自身的生活體驗、教育程度、工作視野都比較有品質,同時對設計也有的不錯見解,在產品的選擇,設計品質的取向上都有自己的個性選擇,這時的普通設計師已經無法再處于指導用戶品味的位置去告訴用戶什么是好設計,怎樣進行產品選擇。設計師這時更接近設計活動的組織與管理者或是一個設計教練的角色:協助用戶根據自身的需求做好設計,在產品化以及具體的落實上根據職業經驗來幫助客戶。這樣基本上是一個和客戶共同設計的狀態。
如果說,在大工業時代,是由技術創新引領需求,用戶需要根據廠商的要求去學習具體產品的操作,去適應產品。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制造業中的那些著名品牌,比如NOKIA、MOTO、SONY、APPLE逐漸式微。在信息時代,用戶的自我意識、個性意識都在不斷的蘇醒和成長,一個新的時代不可避免的到來,傳統的設計方法和流程得到的設計結果逐漸不能滿足用戶的越來越多樣化的個性化的需求,教條式的設計過去式不能提供有效的用戶粘性,不能同步理解用戶的快速變化的需求也提供不了突破性的創新產品。
受過教育的普通用戶會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產品的自設計。包括完全的自設計和自組裝和高度的定制。家具,這個身邊離生活最近的產品,在快速變換的生活面前,必然會逐漸的“臨時”化。
時代與科技以及人文的意識都在快速的發展,人口結構的改變,家庭觀念與價值觀的變化,受教育程度的普遍高等化,這都使得設計,這個改變生活的專業變成一個普適的常識。
傳統的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背靠的是大工業生產的時代,經濟和成本利潤這些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則,設計師為企業或者產業服務,設計大批量生產的產品。當下,產品設計的基本的舊有原則和基本技能已經不能成為一個職業的壁壘。在科技進步和人文意識的催化下,“自設計”首先在家具的設計上體現出來,這時的“臨時家具”并不是短缺時代的權益之計,而是與現時代的智慧、人文意識交互的一個表象。
[1]查理.芒格箴言錄彼得.考夫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魯班經匠家鏡.海南出版社,2009.
鄒玉清(1977—),男,漢族,江蘇人,碩士學歷,南京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