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元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00)
淺談漆畫的工藝性
龔 元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00)
漆畫來源于漆器,所以無論是對本體語言的尋找,還是對現代性的適應,都不能繞開其工藝的屬性。工藝性是漆畫能成為獨立畫種的重要條件,也是漆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漆畫;工藝性;現代性
漆藝作為中國的國粹之一,在幾千年的歷史中達到了極高的水準。目前,普遍認為漆藝分為漆畫和漆立體兩種表現形態,分別著重漆在平面和立體上的呈現。本文的討論中心是漆畫,側重于對其工藝性的探究。
一般認為,我國漆畫的正式誕生于建國以后。受到60年代越南磨漆畫的影響,我漆畫開始走入自覺。1984年的第六屆全國美展上,漆畫首次被作為獨立畫種開辟展廳。由此,大漆正式進入架上領域。
越南磨漆畫的介入,打破了中國漆文化的自律性演進。一方面,工藝美術行業開始嘗試進入繪畫領域,進行繪畫形式的探索;另一方面,其他繪畫門類中的藝術家群體開始以漆作為媒材,賦予漆以新的表現風格和內涵,同時弱化技藝和材料的重要性,意圖將其引入純媒介的范疇。于此同時,關于漆畫的工藝性討論層出不窮,工藝性之于漆畫而言,是否具有和漆器一樣的價值?對待工藝,應該堅持什么樣的立場?身份的不同決定了觀點的各異,但是對漆畫而言,這一討論十分重要,它是對漆畫本體語言的探索和界定,關乎漆畫的內涵和發展方向。
漆畫的工藝性
所謂工藝,即百工之藝。是包含了工的技術性和藝之裝飾性的復合詞,從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的語境來分析,此處的“藝”和純藝的“藝”是存在一定的縫隙,它更適用于大生產的體系和作為日用品的善,而非純藝術所強調的獨創性。在早期的論述中,便有觀點認為漆藝即漆工藝:“漆藝就是漆工藝,其作品主要是漆器,包括漆屏風等眾多的作品形式。”1這種是20世紀9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聲音,彼時的漆畫主要以裝飾藝術的形式呈現,故仍有聲音認為漆畫不應脫離漆器而存在。
而致力于將漆畫發展為純藝術的藝術家也十分重視漆畫的工藝性,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喬十光便在《漆趣與畫味——中國漆畫創作現狀的思考》中言道:“這些來自不同方面的意見,恰好說明了漆畫具有雙重屬性:它既是繪畫,又是工藝美術。”2從這點上來說,喬十光將漆畫的工藝性的繪畫性提到了相同的高度。也可見作為純藝術的漆畫,工藝性的確更傾向于技藝的層面。
繪畫性的基礎
如果工藝僅僅是指技術,為何會引來如此多的討論?事實上,作為漆器的延伸品,漆畫一方面受到身為“漆”的制約,另一方面又享受“漆”的特權,置身在二者之間的,就是是否應該堅持漆的工藝性問題。追究到底,是因為漆畫還未適應現代的話語體系。
漆畫的現代性成長可以分為兩塊,一是對自身的定位和繪畫語言的進一步完善,以適合現代性的表現;二是尋找合適于自己的表現內容和形式,而現代性的特征之一是脫離實在,因此形式也可以作為內容的一部分。在這兩部分中,漆畫首先要做的就是完成給自身的定位。
作為一個新興畫種,漆畫的發展不乏其他畫種的介入,因此它很容易進入模糊地帶。所以在將漆畫作為媒材使用前,應當將漆畫定位于“漆”上,因為漆畫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和其他繪畫門類一樣,“都含有對客體有序系統和觀者有序系統之關系游戲的意味。”3換言之,無論是對創作者而言,還是對觀者而言,他們的創作都是系統間的呼應。這種系統不但包含了對內容的認知,還包含了技法、材料和對繪畫效果的認知。漆畫也是一樣,即使它是由很多支離的表象構成,它也必須具有自己的邏輯框架,這個框架就是構建于技法之上的漆語言。舉例來說,如果一幅漆畫模仿了油畫的表現技法和媒材特征,最后呈現出油畫的效果,那么這幅漆畫的意義恐怕只能是“漆可以達到油畫的效果”,這可以說成是對表現能力的某種探索,但若是形成風氣,就會無限擴大漆畫的界限,模糊漆畫的定位。
如此可見,定位于“漆”,就不能忽視工藝。在漆的發展歷史中,工藝性為主,裝飾性為輔。漆畫產生以前,漆的裝飾被作為技工藝的集中展示,其本質是工藝的。因此,不難發現,即使以工藝為重,漆器所散發出的典雅與含蓄的氣質卻不曾被淹沒,這證明了“技進乎道”的哲學命題,也反映出“技”的中立屬性,它的效果取決于使用它的人,而非技本身。復雜的工藝技巧雖然規定了一定的步驟和范式,容易將創作者局限在技的表現上,但又為漆畫的表現提供了獨特的語匯體系,可以說,漆的工藝性正是其繪畫性的基礎。因此,漆畫應當堅持其“工藝”的屬性。
但是漆畫和單純的漆工藝也有不同,漆畫重“技”乃是因為漆畫需要豐富它的面貌。1983年,喬十光初構漆畫的概念體系時,曾言“它不能像油畫、水粉畫那樣自由地運用冷暖色彩,不能像素描那樣豐富地運用明暗層次。它不善于逼真地、栩栩如生地再現對象,只能在似與不似之間表現對象。”4而在“2014海峽漆藝術大展”上,無論是對顏色的運用,還是寫實手法、肌理表現,都得到了完善。可見,在幾十年的技法探索中,漆畫對于主題的適應性和表現能力得到了增強。
此外,即使是相同的效果,其制作步驟可能也并不相同,這是漆的一大特征,是“技”的魅力,也是為何要重“技”的原因。因為漆畫的繪畫效果和成本取決于對其工藝性的理解與掌握。
發展道路上的必須
從媒材的角度來說,漆和油畫相同。事實上,每一個畫種都需要不斷發展顛覆對自己定位,如此才會得以成熟。這樣看來,對漆“工藝”的強調,也不過是漆畫在成熟路上的必經之路。
注釋:
1.李硯祖.《漆藝即漆工藝》《美術觀察》1996(11):P14.
2.喬十光.《致一位漆藝師傅的信》,《喬十光文集》,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P36.
3.瑪麗-諾斯·博丹內.《視覺心理學》《藝術的心理世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P101.
4.喬十光.《漫談漆畫創作》,《喬十光文集》,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P13.
[1]李硯祖.《漆藝即漆工藝》,《美術觀察》,1996(11).
[2]喬十光.《喬十光文集》,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
[3]阿恩海姆·霍蘭、蔡爾德等(著),周憲(譯).《藝術的心理世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潘公凱(主撰).《中國現代美術之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龔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