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 (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 210000)
淺析新媒體給中國動漫藝術帶來的改變
張 瑩 (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 210000)
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契機,讓我們進入了一個媒介時代。新媒體藝術作為當今世界藝術的新主流之一,在探尋技術如何更好的為人類服務的同時,正以其巨大的滲透力融入我們的生活。而動畫作為藝術創作中的一個較綜合的類型,它的發展和價值受到了新媒體藝術強大的沖擊。本文就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中國動漫藝術帶來的一系列變化,選取傳播形式、文化屬性、藝術審美三方面的變化,做淺層次的分析。
新媒體動漫藝術傳播形式文化屬性審美
目前,以手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正迅速發展,呈現出繁榮的市場經濟狀況,傳統的以手繪為主的動漫開始與新媒體時代下的各式新型軟件相融合。新媒體時代下的動漫作品區別于傳統的報紙、雜志、廣播、電影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發展前景更為廣闊,從而誕生出新的動漫藝術形態——新媒體動漫藝術,其逐漸形成了以網絡動漫、網絡動畫、網絡和手機為主的動漫游戲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動漫藝術表現形式。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動漫藝術引入了新的軟件形式及技術,給中國動漫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平臺,從動畫主體本身來看,新媒體技術使動畫的內容更加生動,動作更加準確,高質的畫面效果帶給受眾巨大的視覺沖擊力。從動漫的傳播形式、文化屬性、藝術審美等方面看,新媒體也給中國的動漫藝術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新媒體動漫是指以手機、移動電視、網絡、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區別于傳統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影等傳統媒體為平臺的向觀眾展示的動漫藝術形態。
信息社會的到來,網絡、通信、媒介的成熟與普及,是新媒體動漫藝術產生的必要條件之一;從傳統手繪的二維動畫到以FLASH、MAYA等新型動漫制作軟件為主的動漫藝術表現形式,從手機短信的靜態文字到移動彩信,將文字、照片、圖片、聲音、視頻等制作成動漫即時的動態呈現形式,這些新型動漫制作軟件的開發是新媒體動漫藝術產生的條件之二。
新媒體藝術給動漫藝術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中國動漫藝術帶來了多方面的改變。
(一)傳播形式的變化
中國傳統動漫的傳播渠道主要是電視、刊物、報紙,而新媒體則為中國動漫產業開啟了另一扇希望的大門,除傳統的傳播形式之外,網絡、手機、移動終端等,這都是新媒體時代中國動漫傳播形式的變化,其中最主要的傳播形式的變化是手機傳播與網絡傳播。
1.手機傳播的動漫
手機傳播的動漫是以手機為載體而進行的動漫作品的播放、運營,其包括漫畫、動畫、游戲三大類。手機動漫和游戲最大的特點就是實時便攜性可操作,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動漫和玩游戲。隨著手機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及人們對手機性能要求的提高,手機將不再僅僅作為通信工具,更要能隨時隨地滿足人們的即時信息和娛樂需求,所以手機動漫成為動漫傳播的主要形式之一。
2.網絡傳播的動漫
網絡傳播的動漫以動漫網站為載體,通過電腦軟件制作和網絡傳播并從中獲得收益。我國新媒體與動漫的融合,突破了動漫作品播出難、發表難、面世難的囧態,彌補了電視媒體只在某一時間段播出動漫作品的劣勢,網絡的傳播讓更多的觀眾可以自主選擇時間觀看、點播自己喜愛的動畫節目。
(二)文化屬性的變化
1.新媒體動漫讓國家對文化軟實力更加重視
早期我國的動畫作品有限,在網絡慢慢融進我們的生活,新媒體時代到來的同時,我國沒有大量的優秀動漫作品,導致日本、美國的動漫作品深受80后、90后的追捧。調查顯示,現全球播放的動漫中有60%來自日本,而由此衍生的周邊產品和相關產業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日本動漫中所蘊含的本土文化及主流價值觀正無形地影響著熱衷他們的人。而我國的動漫事業現在正處于發展中,政府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現對我國的動漫事業大力扶持,加速發展。
2.制作者觀念的改變
我國傳統的動漫制作者片面的把動漫作品的對象定位于幼兒和青少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制作者拋開了這一理論開始將動漫看做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在創作出讓人驚嘆的動漫的同時并開發了周邊產品。如動漫作品《喜洋洋與灰太郎》就形成了大人帶小孩去看的影院動畫片。與此同時,新媒體時代下,我國的動漫制作者開始制作FLASH、三維的系列動畫片、影院動畫片,手機APP小游戲等等,各個年齡層的動漫作品更是層出不窮,制作者形成了區別于傳統的創作理念。
3.觀眾觀念的改變
在網絡沒有被人們廣泛熟知和應用以前,很多人往往認為中國動漫是“給小朋友看的”。而隨著網絡、電子、通信、手機等現代化產品充斥我們生活的時候,在新媒體藝術的探尋下,內容創新的動畫藝術作品被大量地創作出來,豐富著人們的生活,觀眾的觀念發生了變化,新媒體技術的優化普及和運用,手機、電腦、網絡的成熟與便捷,使受眾群體的范圍越來越大,動畫的類型越來越多,足以讓觀眾擇其所好。
(三)藝術審美的變化
新媒體動漫作品不再局限于只有傳統的動畫制作人的審美,而是轉變成了大眾的綜合審美。
1.審美接受的多元娛樂化
審美接受的多元娛樂化表現在新媒體動漫的內容創作與主流價值觀念上,新媒體動漫題材涵蓋廣,風格多樣,深受人們喜愛。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手機短信的通行,我國動畫創作的觀念、趣味、風格都呈現出多元共融的局面。同時人們接受動漫大多出于娛樂的目的,動漫可以實現人們平時不可能實現的愿望,可以表演人們平時不可能看到的表演,滿足人們的期待和想象,無形中減輕人們的社會壓力和情感宣泄。
2.審美取向的世俗化
動漫作品給人類帶來審美趣味和審美愉悅的同時,也逐漸越來越世俗化的被人們接受。如當下流行的動漫手機短信和QQ、微信等聊天工具里的動畫表情,都是將正式嚴肅或者神圣的話語解析為貼近生活的圖文一起的表情和動畫,都是FLASH的逐幀動畫,最具代表的動畫世俗表情是深入人心的綠豆蛙,圓圓胖胖的可愛綠色青蛙。
3.審美感性的互動化
新媒體動漫區別于傳統動漫的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依托網絡平臺,創作者可以與觀眾近距離接觸,創作者可以創作出更貼近目標觀眾群內心需求的作品,同時觀眾也可以借助網絡的適時互動深入體會動漫創作的整個流程。
新媒體藝術給中國動漫帶來的改變除了這三點以外,還相應的改變了我國動畫創作的藝術內涵、傳播特征、知識觀念等,而且新媒體藝術將我國動畫產業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行業發展的可能性更多更穩定也更快捷。新媒體藝術已經占據各種藝術形式的重要地位,使各式的動漫作品在此環境下被大量地創作出來,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開拓了我國動畫產業良性循環的良好模式。
[1]吳昕昕.《新媒體動漫的傳播特性分析》.長沙理工大學報,2011(06).
[2]沈浩竇芳.《淺析傳統動畫與新媒體藝術的融合》.電影評介,2012(21).
[3]唐雍容.《淺談新媒體藝術對動畫藝術的影響》.大眾文藝,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