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封閉的、循環式的精致農場,依據當地土壤資源、水文氣象等資源條件,提出了含健康農業、卓越農業、樂活農業三大精致農業的初步設計思路,介紹了農場的具體分區布局,并探討了農場的運作模式。在此基礎上,針對鮮可達精致農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并給出建議。以鮮可達精致農場為實例,旨在綜合研究小型精致農場的設計與發展,提出發展思路,為環境友好、高效種養模式的建立提供參考。
關鍵詞鮮可達;精致農場;吉園圃;設計
中圖分類號S2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07-133-04
精致農業(Quality Agriculture)是依托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的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其目標是生產高品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農產品[1]。隨著精致農業在全國各地的成功發展,人們對于精致農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安徽鮮可達精致農場也由此建立。該農場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宣州區洪林鎮),占地面積22 500 hm2,創辦于2013年,耕地由政府流轉并實施土地平整后交付使用,初步流轉期20年,道路、溝渠及水源配套良好。鮮可達農場由宣城市供銷商業總公司、宣城市華宣資產運營總公司、安徽省惠峰投資集團共同出資組建專業農業管理公司,依托安徽省農科院、國家級水產專家、臺灣資深農業專家等專家團隊開展研究。研究匯集多次專業研討的內容形成初步方案,旨在聽取更多意見,以便豐富完善設計,對農場建設與發展有所幫助。
1農場區域概況
1.1地理位置
鮮可達精致農場位于洪林鎮宣州區省級現代農業開發園區內,農場西側為橫跨中國東中西的318國道,南與G50高速公路毗鄰,距南京、合肥、杭州、蘇州等大中城市僅需2 h車程,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便于農場各項產品的配送與運輸。
1.2自然環境
1.2.1土壤資源。
鮮可達精致農場屬丘陵地貌,耕作土壤類型為水稻土沙泥田,成土母質為近代河流沖積物,耕地形狀如圖1所示,耕作層土壤理化性質為pH 5.5,有機質21.7 g/kg,全氮0.126%,速效磷7 mg/kg,速效鉀89 mg/kg,全磷0.41 g/kg,全鉀19.4 g/kg,有效硫19.7 mg/kg,有效硼0.62 mg/kg,有效鐵6.1 mg/kg,有效銅0.55 mg/kg,有效錳11.8 mg/kg,有效鋅2.5 mg/kg,物理性粘粒39.14%,質地為中壤
圖1鮮可達精致農場耕地形狀
偏輕。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高,宜于多種作物生長。
1.2.2水文氣象。
鮮可達精致農場坐落在擁有皖南原生態環境的麻姑山茶場腳下,鄰近紅旗水庫,遠離工廠污染,空氣清新,灌溉條件良好。農場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陽光充足、氣候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5.9 ℃,年溫差1.6 ℃,年平均降雨量為1 368 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年平均蒸發量為1 333.4 mm,年平均無霜期約230 d,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120.4 h,光照條件、光能資源比較豐富。
2鮮可達農場的初步設計
2.1農場設計目標
鮮可達精致農場引入臺灣精致農業理念,以“鮮可達精致農業綠色優化方案”為依托,以特色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為基礎,以生產出高品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且具有公信力品牌的農產品為目標,引領人們追求樂耕、樂享、樂活的“CSL”生活理念[2];結合先進商業地產營銷思路,創新新型現代農業管理模式,實施小區域連鎖運營。
該項目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農業資源,按田園景觀化、園區公園化、環境生態化的要求,通過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致農業標準體系,嚴格按照食品標準化、專業化、商品化的生產流程,通過生產供應營養價值高、綠色健康的精致農產品,打造將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鄉村風情休閑場所融于一體的精致農業園,并成為精致農業綠色優化方案的制定者和精致農業的倡導者。
2.2設計方案
基于耕地環境、土壤肥力等基本條件,提出如下設計方案。方案含健康農業、卓越農業、樂活農業三大精致農業,其未來發展規劃如下。
2.2.1健康農業。健康農業即透過構建作物的健康管理模式,建立從農場到餐桌可追溯的生產供應體系,強化安全理念,同時推動健康產業與國際接軌。通過集合農業專家的智慧和實踐經驗,參考國際質量標準,制定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過程產品質量控制的JZ吉園圃認證標準,將更多質量安全可追溯的精致農產品推向市場。
健康農業將以推動構建作物的健康管理模式及JZ吉園圃精致農產品認證為基石,循序漸進,建立農產品安全無縫管理體系,逐步實現無毒農業的理想。
(1)在生產上:①改良土壤,在農業園內實施測土配方精準施肥,主要施用有機肥料,依據土壤化驗的結果及種植作物的需要適量補充大、中、微量元素。農場將建大型沼氣池,對種植、養殖產生的有機物料發酵處理,以保證生產中對優質、價廉、安全高效有機肥的需求。農場前3年需要通過大面積種植綠肥、收購作物秸稈等方法完成園區土壤的無毒改良。
②園中將采用大型溫室設施,具有投資小、土地利用率高,室內環境相對穩定、節能,便于作業和工廠生產等優點。計算機智能化調控裝置可準確采集室溫、地溫、葉溫、室內濕度、CO2濃度、風速、風向、土壤含水量、溶液濃度、作物生育狀況等參數,并將室內溫、光、水、肥、氣等調整到最佳狀態。采用智能化溫室綜合環境控制系統可節能、節水、節肥、節省農藥,提高作物抗病性。③園中將引進現代化無土栽培技術。無土栽培具有節水、節能、省工、省肥、減輕土壤污染、防止連作障礙、減輕土壤傳播病蟲害等優點,可向人們提供健康、營養、無公害、無污染的精致農產品。無土栽培的營養液可循環利用,能節省投資,保護生態環境。同時為防治溫室內部的化學物質污染,在溫室內減少農藥使用量,大力發展生物防治技術。
(2)在管理上:將加強農產品源頭和流通過程的安全管理監測,強化農藥購買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建立吉園圃安全管理制度,通過“確定吉園圃認證標準—流程現場實地評估實踐操作規程—及時檢查執行結果與市場發展的契合度”三者的循環來進行企業自身的JZ吉園圃標準認證,最終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致農業標準體系,成為精致農業綠色優化方案的制定者和精致農業的倡導者。
(3)在銷售上:統籌產品的包裝設計、理貨、配銷,建立品牌;建立多元化精致農產品銷售通路,如企業認證、電子商務、餐飲業等,并加強產品的包裝設計,建立產品自有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
農場將建立鮮可達精致產品可追溯系統,在整個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提供產品信息的廣度、可追溯信息(向前和向后)的長度、確定問題產生的根源或產品特性的準確性程度,做到24小時無間斷展示農作的全過程,實現從土地到餐桌的無縫對接。
2.2.2卓越農業。
卓越農業是將發展農業生物技術,推動花卉、植物種苗、禽畜養殖等產業。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已在多個作物育種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一方面結合傳統育種、防疫、養殖、肥料及農藥等,提升傳統農業品質;另一方面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促進農業與食品、醫藥、環保等結合,拓展新的應用領域。目前,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商機可期。鮮可達精致農場將從育苗工廠、植物工廠、陽臺農業、香草精油等幾方面構建卓越農業。
建立精致農業研究院,根據市場變化和需求,開展高科技現代化農場建設。安徽宣城市精致農業研究院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安徽省鮮可達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水產專家丁鳳琴女士、臺灣資深農業專家吳宏國先生等共同組建,并與安徽農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建立合作關系。精致農業研究院是將臺灣精致農業理念和技術本土化的首家研究機構,是一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扶持企業孵化和當地人才培養的實體平臺。
研究院擁有精致農業育苗工廠,可為農場提供各類質量可靠的動植物種苗;可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研究開發高科技含量的精致農業產品,提升農產品商品價值和市場競爭力,保障精致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同時可圍繞功能養生食材,開展各類精致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究,開發獨特的精致養生食品,滿足國內外企業生產市場需要。精致農業研究院下設果蔬研究室、水產研究室、畜牧研究室、深加工研究室。
2.2.3樂活農業。
樂活農業包含農業休閑旅游及農業精品產業,如茶類、養殖魚業、保健蔬果等。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3]。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8.5萬個村開展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達到170萬家,年接待游客8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 400億元。農業精品產業強調時尚、安全、樂活的理念,其產品具有品牌形象,與一般產品相比具有較高的附加值,這種附加值是一定層次的客戶群體可接受并會重復購買的,進而養成一種生活需求。因此將選擇可全年供應、耐儲存性高并具有品牌效應的產品進行推廣發展,包括功能養生茶類、優質葡萄酒、精致水產品等幾項。
農業休閑旅游可依靠已有農業產業,在進行農業生產的同時,進一步深挖產業潛力,結合農業生產、自然資源、農場生活等,發展多層次、多元化特色旅游項目。依據不同客戶開展健康養生、體驗學習等多主題游程;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文化活動,開拓校外教學、企業農村體驗假期等市場,提供農業生態旅游。
農業精品產業將依靠精良的現代生產技術,完善的品牌管理,打造鮮可達精品農產品。未來將發展特色茗茶,如秋葵花茶,提供茶品的來源追溯,打造健康養生茶文化,建立鮮可達茗茶優質形象;將依托生產的無公害葡萄,在改善制酒技術及酒類衛生檢驗等的基礎上,發展各類特色葡萄酒產品,塑造鮮可達精品葡萄酒品牌形象;將以現有魚蝦類生產技術為基礎,提高技術門檻,創新加工及保鮮技術,研究各精品水產的營養、機能特性,凸顯精品水產品的健康營養價值,保障產品品質,建立頂級精品市場。
2.3分區布局與設計
2.3.1分布布局。
項目規劃建設分為精致廣場、精致農業園、經濟循環園和精致物流園4個功能園區。
精致廣場:包括植物醫院,鮮直超市,交易廣場,科技、綜合樓等建筑設施。
精致農業園:包括百果園、荷塘月色、葡萄莊園、吉園圃、秋葵苑、五谷豐登、養生菜園、瓜天下等種植園區。
經濟循環園:包括一系列沼氣生產設備。
精致物流園:包括綜合辦公區、凈化車間、檢驗中心、加工車間、包裝車間、食品保鮮庫、成品倉庫等設施。
綠化林帶:自然林(喬木、灌木)、經濟林和風景林(綠化和美化樹種)。
道路:分4級設計(水泥公路、砂石公路、農用路、田間路),適宜于貨車、客車、農用車通行,具有生產和游覽互不影響的便捷功能。
水系:分3級設計,季節性河道、支渠、斗渠,適合天然降水匯流、地表自流漫灌及噴灌和滴灌。
43卷1期
趙燕洲安徽鮮可達精致農場初步設計
2.3.2分區設計。
(1)精致廣場。占地1.73 hm2,其中包括0.67 hm2科技、綜合樓,主要用于公司辦公,農場主栽作物的品種選育、引種示范及推廣、栽培技術等的研究工作;植物醫院0.33 hm2,主要用于植物病蟲害等的預測與防治;鮮直超市0.07 hm2,主要用于進行新鮮或加工后蔬果產品的直接售賣;交易廣場0.67 hm2,主要用于與客商等進行業務洽談,開展各類產品展銷等。
(2)精致農業園。為給社會提供安全健康的精致農產品,如蔬菜、水果、糧食和魚蝦等,擬建立一個大型農業園,初步計劃占地91.33 hm2。精致農業園將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各類高端精致蔬菜、水果、糧食和魚蝦等。精致農業園選址要求在具有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的地區,即具有無污染的空氣、水源、土壤環境,并能與傳統農業有效隔離,因此將其置于整個農場的中部。
精致農業園內初步設置7個園區,其中吉園圃占地3.87 hm2,主要產品為各類“吉園圃”安全蔬果,其生產過程經由專家指導及JZ吉園圃認證,生產信息可通過鮮可達精致產品可追溯系統查詢,保障蔬果安全。荷塘月色占地2 hm2,按照最新精致養殖技術養殖淡水魚、淡水蝦和淡水蟹等水產品,同時在池中種植水生作物,如蓮藕等,可收獲無公害蓮葉、蓮子、藕等產品。在相應季節可增加游客體驗項目,舉辦釣魚、釣蝦、釣蟹、采蓮等活動。
百果園、葡萄莊園和五谷豐登園區均為無毒土壤,采用最新栽培技術及測土配方施肥,其中百果園占地2.13 hm2,主要種植各類良種水果,包括瑞士西瓜、臺灣圣女果、脫毒草莓、富硒葡萄等,生產高品質精致水果;葡萄莊園占地13.60 hm2,主要產品為各類葡萄,分為葡萄種植區和葡萄酒坊,葡萄種植區主要種植各品種葡萄,如美人指、黃金指、青提、黃提、京亞、黑密、貴妃玫瑰等,同時在該區游客可根據對不同葡萄的喜好自行采摘,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葡萄酒坊主要用于生產各類精品葡萄酒,也可對游客開放參觀或親自動手制作;五谷豐登占地16.67 hm2,主要產品為玉米、花生、豌豆、紅薯等作物,也可在收獲季節讓游客自行采摘、煮食,或者為游客野炊所用,從而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
秋葵苑、養生菜園和瓜天下可部分采用無土栽培,其中秋葵苑占地11.40 hm2,主要產品為精致蔬菜秋葵,是一種高檔營養保健蔬菜,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可作為園區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和精品產業。養生菜園占地21.73 hm2,主要產品為枸杞芽、紫背天葵(觀音菜)、養心菜、黃秋葵等功能養生菜及秋葵花菜、桑葉茶、菊花茶、金銀花茶、蓮葉茶等具有美容養顏、保健養生作用的功能養生花茶,也可在此區安排茶藝表演,向游人展示特色精致養生茶文化。瓜天下占地22.07 hm2,在現代化日光溫室內種植甜瓜、木瓜等瓜類作物。
(3)精致物流園。共占地1.60 hm2,其中包括綜合辦公區0.33 hm2、凈化車間0.07 hm2、檢驗中心133.40 hm2、加工車間0.40 hm2、包裝車間0.27 hm2、食品保鮮庫0.20 hm2、成品倉庫0.32 hm2,主要用于各類產品的保存、加工與包裝。
(4)經濟循環園。占地4.67 hm2,其中包括數個面積為80~100 m3的沼氣池及沼氣柜。農場所有有機廢棄物將被注入沼氣池轉化成能源和有機肥。農業與生活廢料將注入數個沼氣池進行無害化發酵,并依據出氣量安裝配套的發電機,為育苗工廠供電,沼渣和沼液供給精致農業園使用,用于改良土壤或養魚等,從而使整個農場達到零排放,零排污[4]。在種植園中長期施用沼肥,可疏松土壤,有利于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豐富土壤氮、磷、鉀養分,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而用沼肥養魚則有利于改善魚塘生態環境,提高優質魚比例。沼肥施入魚塘,不再發酵,降低了泛塘死魚的可能性,同時能減輕魚產品病蟲的危害。
沼氣發酵池項目建設完成后,將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發酵池原料供應情況,研制出最佳沼氣發酵池管理技術規范(包括最佳沼液的濃度、溫度、pH、C/N比、微量元素濃度、發酵池原料預處理法)。管理人員將全天候監測沼氣發酵池的運行情況,特別是監測沼液的濃度、溫度、pH、C/N比和出氣情況,隨時調節并及時加料,保證沼氣發酵池常年出氣量最大化。根據出氣量安裝配套為大棚供暖的電熱設施。
(5)綠化林帶。包括自然林帶、經濟林片和路邊風景林帶。
(6)道路。環繞各個園區的水泥路、院內的石子路、田間路等。
(7)排灌系統。按排灌系統、果園、蔬菜溫室開挖支排水溝,使整個區域形成層次分明的排灌網;增設噴、滴灌設施,實現灌溉自動化,節約水源,節省勞力,保護土壤,同時有利于集約化科學管理,展示推廣。
2.4運作模式
2.4.1生產模式。
以“鮮可達精致農業綠色優化方案”為依托,建立標準化種苗繁育示范基地帶動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壯大發展。
(1)產前認證。做好農場關于土壤、灌溉水質和空氣質量認證,樹立產地品牌和產品品牌。
(2)生產流程。選種,選用優質、高產、無轉基因成分的市場暢銷品種,保證用種安全;育苗,按照生產季節安排,采用統一標準化穴盤集中育苗,確保壯苗齊苗;施肥,根據測土數據施有機肥,或者采用復墾植被還田或結合微生物菌劑等自然發酵堆肥供肥;澆水,噴灌、滴灌相結合;防蟲,物理和生物防治結合,如防蟲網、誘蟲燈、粘蟲黃板、誘捕器等,禁用化學農藥;采收,按照商品化要求人工采收,在分級包裝區立即進行標準化包裝;保鮮,產品包裝后若需要暫時儲存,進入保鮮冷庫真空預冷,保持產品新鮮。
(3)周年供應。根據市場消費需求和氣候條件,合理安排不同季節生產種類、面積等。①葉菜類:菜心、芥藍、小白菜、小甘藍、菠菜、生菜等;②瓜果類:西瓜、圣女果、草莓、葡萄、小南瓜、青瓜、番茄等;③功能養生類:營養保健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的特色精致農產品,如枸杞芽、紫背天葵(觀音菜)、養心菜、黃秋葵等功能養生菜及秋葵花菜、桑葉茶、菊花茶、金銀花茶、蓮葉茶等功能養生花茶等。④水產類:各類淡水魚蝦蟹等。
為確保生產基地無毒生產環境,通過間種、套種、合理輪作等耕作制度,嚴格禁止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的使用規范,保證產品品質。
2.4.2
管理模式。“三標一統”,即標準化生產、標準化采收、標準化包裝和統一運輸。加強一線生產人員安全生產意識宣傳,健全農場產品生產溯源體系,從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整個生產流程推行檔案記錄,建立嚴格的操作規范、質量監督和檢測體系,推行市場準入機制,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2.4.3銷售模式。
建立政府機關、大型企業食堂專供直通車,社區鮮直超市加盟連鎖店,供銷系統農產品批發大市場銷售專區,福利團購和深加工訂單采購等基本銷售保障體系,積極安排合作社、家庭農場與大型超市直供對接,組織參與全國農產品交易會,承辦中國(宣城)功能養生國際文化節等展示展銷平臺。
3需解決的問題與建議
3.1土壤問題
經過實地考察和測定,農場中的部分土壤并不符合精致農產品生產要求,主要問題有:農場土地種植過水稻,使得部分土壤耕作層被破壞;土壤有機質含量很低,營養達不到作物生長需求;土壤不瀝水,排水性較差。為盡快提升土壤質量,將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到肥沃土壤標準,需為精致農業園提供大量、優質、低成本的無有害物質殘留的有機肥。而土壤質量改良可通過多項措施并舉來進行,如通過種植紫云英進行改良,通過作物秸稈(水稻、玉米等)還田進行改良,通過養魚池的塘泥肥沃土壤等。通過這些措施,預計在2~3年內即可解決土壤問題。
3.2種植風險問題
在農場生產過程中,會遭遇各類種植風險,如干旱等自然災害、病蟲害等,如何規避和預防各種災害,保證農產品質量,也是農場建設和生產過程中需特別重視的問題。鑒于此,特提出如下建議:①干旱、雨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建設初期做好排澇、防風、河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密切注意關鍵生育期天氣變化,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②病蟲害危害作物生產:通過休耕曬天、輪作換茬、清潔田園從源頭殺滅病菌,生產過程中加強病蟲害預防監控,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③產量品質問題:整個生產流程中通過選用良種、提供科學專業配套生產技術,嚴格生產操作流程,保證產量品質。
3.3注重科技指導及人才培養
鮮可達精致農場的發展需要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致農業標準體系,并對消費者倡導精致農產品的理念,而這一目標僅僅依靠農場自身是不可能實現的。鮮可達精致農場在技術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單位和技術人員指導,在實施中根據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選擇種植養殖的品種,保障質量,才能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致農業標準體系,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精致農產品。同時農場可充分發揮其科研成果轉化的優勢及技術、人才資源優勢,培養種苗培育、農產品加工、生物工程等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從而擴大精致農業專業人才隊伍,以便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倡導精致農產品理念,從而促進農場的進一步發展,使其成為精致農業綠色優化方案的制定者和精致農業的倡導者。
4展望
鮮可達精致農場環境條件好、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土地資源豐富,可充分發展多種農業項目。農場從現代農業發展的方面考慮各子項目的綜合開發利用,使項目總體上產生良性循環,變廢為寶,并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保護了環境,有顯著的生態效益。未來農場的各個子項均保證引進良種栽培和飼養,同時采用先進的耕作技術和飼養方法,依托科研院校不斷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調整生態生產模式的同時,發展深加工,形成產業化生產,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致農業標準體系,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真正做到健康農業、卓越農業、樂活農業,引領人們追求樂耕、樂享、樂活的“CSL”生活理念。
參考文獻
[1]
王前忠,王凌西.關于臺灣省的“精致農業”[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2(6):20-22.
[2] 周瓊,曾玉榮.臺灣精致農業政策導向與實施[J].臺灣農業探索,2013(5):9-16.
[3] 艾戈農.以休閑農業為主的新型農地綜合開發模式探索[J].農家科技,2014(4):4-7.
[4] 弋曉康,韓勇.生態家園中沼氣發酵產物的綜合利用[J].農機化研究,2006(3):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