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皓 任紅禧
走進位于哈爾濱市呼蘭區燕京路東段的一處辦公樓,偌大的辦公區域,許多辦公桌前擺放著“黨員先鋒崗”的紅色標牌,有的工作人員胸牌上也赫然印著“共產黨員”的字樣。這不是黨政機關的辦事大廳,而是一家民營企業——哈爾濱三聯藥業有限公司的綜合服務辦公區。
在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像這樣公開亮出黨員身份、實行黨員設崗定責的非公企業還有21家。
始建于1991年的哈爾濱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歷經20余載,完成了由農業小鎮向工業化和城市化聯動發展的華麗轉身。在經濟蒸蒸日上的同時,非公企業黨建的觸角也在不斷延伸,通過理順黨組織“建立”與“建設”、企業主“領頭”與黨組織“領引”、黨員“優秀”與“優越”、黨建工作“點上”與“面上”的關系,致力打通“瓶頸”,不斷推進區域內非公企業黨建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進而構建起黨建引領服務的便民、利民工作新機制。
“建立”與“建設”
“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要想開展得好,不能只建不管。” 這是呼蘭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靜的深切體會。
開發區內的天寶石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就曾是“只建不管”的“后進”支部。在黨支部組建之初,由于公司處于草創階段,業務工作千頭萬緒,一度忽視了黨組織的建設。2015年年初,該黨支部被開發區黨委列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為了幫助天寶石墨盡快完成整頓,區委組織部和開發區黨委多次前往該公司調研,在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還具體指導黨支部建設的相關工作。不久,經黨員選舉,產生了新的黨支部,公司總經理當選黨支部書記。新班子通過明確分工,強化了黨建工作領導力量;繼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實現了“一室六有”——有標牌、有黨旗、有學習資料、有電教設備、有工作制度、有專人管理;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等示范崗位,結合公司積分管理制度,給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每月增加30~50積分,并體現在年終獎金中,進一步強化了黨員的角色意識。
如今,該黨支部的工作漸入佳境,由“后進”變為“先進”。
“領頭”與“領引”
“我們老總就是黨總支書記,保證了黨組織具有絕對的話語權。”派斯菲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黨總支組織委員戴欽芝說,企業“出資人”的態度及重視程度,對黨建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
從29年前年收入不足20萬元的小藥廠到如今產值過億元的大型制藥企業,派斯菲科的管理者們深知,企業壯大的背后,是以黨員為主體的“精英”們的戮力同心、辛勤付出。正是基于對黨組織重要性的認識,公司管理層對黨組織建設和活動全力支持,并不惜重金打造了一個“高大上”的黨員活動之家。
企業主有認識、有態度,領航的重任便落在黨組織的肩上。在派斯菲科,生產工作一遇到困難,總是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在前面“打樣兒”;抗洪救災、抗震救災、搶救危重產婦、救治川崎病患兒等等,黨總支都及時發出號召,黨總支書記、董事長傅紹蘭帶頭捐款捐物,先后捐贈價值500余萬元的藥品。
當職工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解不開的“疙瘩”時,很多人都愿意找組織委員戴欽芝傾訴。由于名字里有個“欽”字,而她又總是能代表黨組織發聲,所以,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欽差大臣”。黨組織在員工中的影響和威望由此可見一斑。
“優秀”與“優越”
“對我來說,這是激勵與鞭策,可以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黨員,要做事在前、吃苦在前,給大家打出個樣兒來。” 在園區,每個黨員的胸前都有一枚金色的黨徽閃耀。對此,三聯藥業有限公司的黨員職員王瑞虹感觸頗深。她認為,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
按規定,三聯藥業公司下午五點下班,但每逢生產任務重時,如果有員工不方便加班,黨員二話不說就頂上。今年公司行政樓裝修,光靠保潔員打掃衛生根本干不過來。5月的一天下午,正在歇班的車間主任張宇帶著30多名職工用一下午時間把4000多平方米的倉庫收拾利索了。類似這種黨員自覺奉獻的“小事兒”,在三聯,在園區的各個企業,比比皆是。
“有人問,黨員除了奉獻,有啥實際好處?”三聯藥業公司黨委宣傳委員殷洪玉是這樣解釋的:在三聯,黨員與普通職工的不一樣,除了表現在黨員要多做奉獻外,還表現在待遇有區別上,“我們公司有個口號:不讓雷鋒吃虧”。
除了薪酬待遇有“特殊”,三聯公司還把黨員放在重要位置上。三聯藥業黨委是擁有90名黨員的大“家庭”,黨員們基本上都是中高層管理人員、車間主任、業務骨干等;在選人用人時,黨員身份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同等條件下,黨員優先考慮。如此一來,既勉勵了全體黨員,也激勵了廣大員工。
“點上”與“面上”
利民開發區目前已建立非公企業黨組織22個,但黨組織的覆蓋工作仍任重道遠,如何將“點”上的經驗全面鋪開?
2015年7月1日上午,派斯菲科藥業有限公司門庭若市,“呼蘭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會議”在此召開,五個企業黨組織代表“現身說法”,向參會的200多位企業負責人介紹各自的黨建經驗。
會上,高度重視非公黨建工作的呼蘭區委書記朱輝對園區非公黨建工作提出進一步要求:“首先要培養‘出資人入黨。如果企業老板是其他黨派人士,另當別論。但如果他們沒有其他黨派身份,又具備進步條件的,應當考慮優先培養。同時,凡有三名以上正式黨員的非公企業,都要單獨建立黨組織。黨員少于三人的,則采取聯合組建、區域聯建、掛靠組建、依托行業組建等方式進行組建。”
企業黨組織代表的發言和區委領導的講話,博得在座老總們的陣陣掌聲。
在日常黨建工作經驗交流上,開發區黨委強化“互聯網+”思維,建立了黨建QQ群,引導各非公企業就黨建話題進行網上暢談。2015年年初,開發區黨委舉辦了第一次網絡(黨建工作經驗交流)聯席會議,不僅非公企業黨組織“網聊”熱烈,就是那些沒有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也討論得“有滋有味”,為擴大黨組織影響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理順四個“關系”,致力打通非公黨建工作的“瓶頸”,這是呼蘭區委組織部在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實踐中摸索出的經驗,也是取得成效的重要抓手。他們堅信,只要點燃非公企業黨組織的“星星之火”,就能不斷激發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