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夏力
人物簡介:薩姆·史密斯,1992年生于英國劍橋。2014年發行首張專輯《寂寞時分》,2015年獲格萊美最佳流行演唱專輯、年度單曲、年度新人和年度制作。
每年年初,英國廣播公司(BBC)都要評選出一個“BBC年度之聲”,鼓勵目前最有潛力的年輕歌手。能獲得這一頭銜的新人,之后的職業道路都很不錯。不過,像薩姆·史密斯這樣,2014年初剛獲得“年度之聲”,第二年就稱霸格萊美的,著實少見。在剛過去的第五十七屆格萊美頒獎典禮上,史密斯包攬了最佳流行演唱專輯、年度單曲、年度新人和年度制作四項極有分量的獎項。
正像BBC對史密斯的評價:“你可能沒見過他的臉,但你一定聽過他的歌聲。”在格萊美之前,很多人已經把史密斯的歌聽得爛熟,但從沒見過他長什么樣。直到看到頒獎禮,人們才驚訝地發現,這把滄桑的聲音,竟來自一個不到23歲的少年。
靈魂樂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結合了節奏藍調與福音音樂,通常節奏感很強,旋律悠揚。歌手嗓音高亢,表演時常自由發揮、隨性而為。唱者的歌聲來自靈魂,也能直擊聽者的靈魂,因此得名。
節奏藍調和福音音樂本就是黑人所擅長,因此早期的靈魂樂歌手也以黑人為主。如雷·查爾斯、惠特尼·休斯頓等。但最近10年,3位英國白人靈魂歌手相繼脫穎而出,不但自己功成名就,還讓靈魂樂這個日漸式微的樂種重新被大眾所接受。
第一位是艾米·懷恩豪斯,2008年,她根據自己的感情經歷創作的靈魂樂專輯《黑發回潮》(Back to Black)在第五十屆格萊美上大獲全勝,獲得最佳流行演唱專輯、最佳女演唱人、年度最佳歌曲、年度最佳制作和最佳新人獎五項大獎,一時風頭無兩。不過,2011年,年僅27歲的她因吸毒過量在家中去世。
第二位更為人所知,她就是阿黛爾。毫無疑問,她是2011、2012年全球最紅的女歌手,格萊美獎也拿到手軟。不過之后她因產子暫時歸隱,今年會攜新專輯回歸。
第三位就是史密斯。從他2012年出道開始,人們就把他稱為“男阿黛爾”,因為無論從國籍、音樂風格,甚至身形上看,兩人都有相似之處。不過,隨著去年底史密斯首張專輯《寂寞時分》(In The Lonely Hour)的大賣,管史密斯叫“男阿黛爾”的人越來越少了。從專輯中,人們可以感受到史密斯與阿黛爾的不同——阿黛爾嗓音沙啞,史密斯則更清亮;阿黛爾更注重節奏,史密斯偏重于旋律;阿黛爾向世界喊出一個女孩的熾烈情感,史密斯則在角落里喃喃自語。“這張處女作詮釋了生命中那些安靜的時刻,也因此收獲了巨大的反響。”一位樂評人如此說。
還有評論認為,史密斯的音樂把人們帶回了那個享受歌手嗓音的單純年代——如今的流行樂過分重視樂器,以至于忽略了聲音。在史密斯的專輯里,最好的樂器就是他的嗓音。“這個行業流行的‘玩好樂器就是好音樂人’的理念有點勢利,我希望我的音樂能以聲音為主。當然我知道這很難,我看到很多藝人,他們有一大票粉絲,但他們不會唱歌。我希望藝人們的名氣載入史冊的同時,也能做出載入史冊的音樂。不然到了百年以后,孩子們坐在花園里還能聽什么歌來激勵自己呢?”
不知從何時開始,“女權主義”這個詞變得十分微妙,似乎被強加了很多負面含義。不過,史密斯毫不掩飾自己是一個女權主義者,這與他從小的經歷有關。史密斯的母親是一名成功的銀行家,而父親是家庭煮夫。“我母親是家庭的供養者,父親則照顧我的飲食起居。我性格中獨立、自信的部分都來自于母親,盡管她很少有時間陪我,這讓我有點寂寞。”
史密斯10歲左右,母親發現了他的唱歌天賦,請來小有名氣的爵士歌手喬安娜·伊登做他的老師。“當你的父母夸你唱歌好聽的時候,你會想:‘好吧,隨你們怎么說。’但當伊登告訴我我有天賦的時候,我真的受到了鼓舞。在那之前,我從沒受到過什么表揚,只是一個干什么都很普通的孩子。”史密斯說。
從那之后,在媽媽的精心安排下,史密斯走上了一條被規劃好的職業道路。最初,他買了一個功放器放在家里的儲藏室,在聚會時給家人和朋友演出。后來,他加入了音樂劇團,在朋友們都在盡情享受叛逆、放肆的青春期的時候,史密斯卻只能每天過著“上學—排練—回家睡覺”的日子。直到17歲離開劇團,他才有時間做十四五歲的英國孩子熱衷做的事——坐在馬路牙子上喝酒。
史密斯坦承,自己最初太想出名了。“我十四五歲的時候,遇到過好幾個經紀人,他們都告訴我:‘你明年就會出名。’我心想:‘太好了,我明年就不用上學了。’現在想想,當時可真蠢。”后來,史密斯看到了Lady Gaga的表演,也聽了她的故事,意識到自己應該先做音樂,再想成名的事。于是,他離開了所有的經紀人,搬到倫敦,開始專心創作。這才有了后來爆紅的《和我在一起》 (Stay With Me)、《我不是獨自一人》(I’m Not The Only One)等佳作。
在格萊美的領獎臺上,史密斯說:“在做這張專輯之前,我想盡辦法讓人們聽我的音樂。我減肥、寫很難聽的歌……但只有當我決定做自己的時候,我的音樂靈感才迸發出來,才開始有人聽我的歌。感謝大家接受一個只是我的我。”
史密斯的嗓音精致,歌的旋律優雅,歌詞卻總是關于失戀,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不求回報的愛”,大意是“即使你不愛我,我也會一直愛你”。很多人評價,這是“用高富帥的聲音唱矮矬窮的故事”。史密斯回應:“我從沒談過戀愛,唯一的經歷是去年我愛上一個人,但那個人不愛我。那段日子里,我感到悲傷和孤獨,這是我的靈感來源。”正如前輩懷恩豪斯和阿黛爾一樣,以20歲左右的年紀想要唱出打動人心的歌,恐怕只能從感情經歷著手了。
不過史密斯的感情狀況略有不同。在新專輯發布的同期,他就向媒體公布了自己的同性戀取向。即便在觀念開放的西方社會,明星宣布“出柜”也都十分謹慎,生怕遭到保守粉絲的抵制。但在史密斯看來,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同性戀這事沒有給我帶來任何困擾,我很滿意現在的自己。我只希望我的音樂能感動每一個聽者——同性戀、非同性戀,或者一只山羊。我希望在人們心目中我不是同性戀歌手,我是一個歌手,碰巧也是個同性戀。”
曾經一心成名而不得,如今名利猝然襲來,22歲的史密斯卻困惑起來。“我不知道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我也不想假裝知道。有誰在22歲時會知道這些呢?兩年前,我覺得自己是那種喜歡聚會、和各種明星一起玩的人,后來發現這讓我很不舒服。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會為了誰而失去自己。”
成名帶來的副作用也讓史密斯難以適應,尤其是當人們肆無忌憚地對他評頭論足,給他貼標簽的時候。“在這個世界上,我只能看到一個個盒子,人們把所有東西裝在不同的盒子里,這樣才能便于理解,比如說我是‘男阿黛爾’。”有一天,史密斯在社交網站上發了一張照片,下面有人評論:“他真是越來越胖了。”這讓他難過了很久。“我曾是個很胖的孩子,所以對這種評價很敏感。但我在學著不在乎它們,我必須要能承受這種難聽的話。”
在22歲這個年紀,暢想未來是件很愉快的事。“未來10年,我想在各個方面都變得富有。我想嘗遍所有美食,走遍所有地方,親吻更多的人。”成名能夠給他帶來這些嗎?“我希望是。我曾認為,名氣和成功能夠給我帶來很奇妙的改變。現在,我仍然這樣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