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初晴
《科學生活》:在醫生看來,孩子“不愛吃飯”大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作為中醫,是怎么看待孩子不愛吃飯呢?
姜主任:“不愛吃飯”實際上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生活現象,其原因有很多種。不愛吃飯有時和厭食的癥狀有一些相似,厭食是指孩子進食的量減少,比同年齡段正常的孩子至少要少1/3以上,并且這種現象至少持續兩個月以上且沒有其他什么病癥。而“不愛吃飯”常常會有不同的原因:身體因素,如感冒、肺炎等,患病影響了孩子的食欲;口腔有疾病,蛀牙、牙齦腫痛、口腔內皰疹等,疼痛使孩子不愿進食;氣候的變化,突然潮濕悶熱,使孩子的消化功能出現紊亂,孩子就不愛吃飯了;家庭因素,最近的飯菜不合胃口,不想吃飯了等??梢姴粣鄢燥埖脑蚝芏?。
中醫將“不愛吃飯”稱為“胃納不馨”,其發生和兒童的體質有關,兒童“脾常不足”,當然這個中醫的“脾”不是指某一個臟器,而是指整個消化系統,包括脾、胃、肝、膽、大腸、小腸等。脾有運化功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化水谷,食物進入胃后,通過脾的運化功能產生精微物質來滿足人體生理的需要;二是運化水濕,是人體津液代謝的一個方面。脾臟很容易被濕邪所困,一旦為濕邪所困,那么脾運化功能就會失常,就會產生一系列的脾胃病癥,可以說“胃納不馨”與脾胃運化功能失常關系最為密切。
《科學生活》:孩子“不愛吃飯”有沒有輕重之分呢?
姜主任:臨床上,我們根據其癥狀、體征來判斷,因為胃口不好在臨床上也并非是一種疾病。中醫看來,不愛吃飯大致有幾種情況。其一,僅僅是胃口不好,進食量也只有正常的孩子的2/3而且持續2個月左右,這時孩子身體狀況基本正常的,中醫稱之為“厭食”。其二與飲食不節有關,如喂養不當、暴飲暴食,包括進食冷飲、飲料、甜食或是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食積”,孩子出現肚腹脹滿,胃口也就不好了。其三在積食的基礎上,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治療、調整飲食,自然會影響營養的攝入,久之不僅胃口不好,還會出現精神方面的改變、毛發皮膚枯燥、皮膚彈性減弱、腹脹大便不調等癥狀,體重逐漸減輕達15%以上,形成“疳證”,民間俗稱“奶癆”。出現“疳證”,癥情就比較重了。
《科學生活》:孩子不愛吃飯要緊嗎?
姜主任:長期胃口不好,不愛吃飯,影響營養的攝入,久之會影響生長發育及智力發育,降低孩子的免疫功能。所以不愛吃飯的孩子比正常的兒童更易患肺系、脾系的疾病,肺系疾病就是感冒、咳嗽、肺炎等,脾系疾病就是嘔吐、腹痛、腹瀉等。
《科學生活》: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吃飯就很香,但有些孩子偏食、厭食嚴重。胃口是不是天生的呢?
姜主任:應該說,每一個孩子胃口都有差異。與孩子出生后的體質、家長的喂養方法都有關,甚至包括飲食的結構、葷素搭配是否合理、喂養是否定時定量、是否養成進食的好習慣等。另外,高糖、高脂肪、冰涼的飲料冷飲都能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
《科學生活》:不愛吃飯是不是一定缺鋅?
姜主任:孩子一旦不愛吃飯,很多家長就會考慮孩子會不會缺鋅。確實,缺鋅是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之一。鋅的減少會導致味覺的改變,使孩子覺得食物淡而無味,從而對食物失去興趣。但是,并不是所有不愛吃飯的孩子都缺鋅。檢測結果確實缺鋅,可適當補充;如果并不缺鋅,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改善口味,切記不要濫補。
《科學生活》:孩子不愛吃飯,該如何治療調理呢?
姜主任:一般可以先根據孩子的癥狀進行辨證治療,除了內服,還可以外敷治療,如敷肚臍、貼耳穴。同時可應用山楂、淮山藥、米仁等食材煲湯熬粥,既有營養又可口。
《科學生活》:有孩子的家庭該如何預防孩子不愛吃飯呢?
姜主任:①規律飲食,少吃零食,定時進食。②平衡膳食,食物多樣化。葷素搭配合理,多進食含微量元素(鋅、鐵、銅、碘等)豐富的食物,如瘦肉、蛋黃、魚類、豆類及豆制品等,還可適當增加雜糧,如小米、玉米、高粱等調口味,助消化。③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進餐要有固定的地方,讓孩子自己坐著吃飯,不能讓孩子東跑西跑、邊吃邊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