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
印刷的短板有哪些?
印刷講究的是高效、高質,客戶不會關心印刷企業某個環節的效率和質量,只會關心自己真正拿到印品所花費的整體時間、印品整體的質量以及花費。很多印刷企業特別是商業印刷企業擁有較好的印前與印刷設備,較市場等同的印刷質量以及印刷效率。印刷機可以15000張/時的速度開機印刷,發揮著它的高效,但對于我們企業而言,有多少印活從機臺上下來后,就可以無須積壓,在印后環節輕松化解,快速發送給客戶?也就是我們的印后加工能力能否匹配印刷機的生產效率?我們對客戶的承諾時間放寬了多少印后的時間?如果有印后設備的話,又有多少印刷廠的印后設備可以不依賴技術工種和人工呢?又有多少印刷廠能夠做到依賴核心的印后競爭力而保證印刷業務的飽滿呢?
思考二
印后加工真的是人海戰術嗎?
相較于印前和印刷,印后一直以來是用工量最為集中的一隅,這是由其自身具有的工藝復雜、多樣化,以及一直以來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等特點所決定的。在傳統的書刊印后車間,我們經常看到七八個人甚至十余人操作一條膠訂或騎馬訂聯動線,或者我們在一些作坊式印后車間看到很多人工在進行手工與簡單機械化的加工。這些現象讓我們對于印后或多或少的有一種直觀認識:人海戰術。但讓人欣慰的是,當人員已經不再成為優勢的今天,行業開始更多地討論起印后的智能化。
思考三
智能化印后存在的價值
雖然印后的復雜性決定了印后是企業獲得高利潤、高服務滿意度的保證,但因為一些高自動化的印后設備價格昂貴,占地面積大,需要操作人員的數量多,成為很多印廠在業務不好的情況下不敢擴大印后規模的原因。
印后智能化的重點是用高新技術、實用技術對平裝聯動線、精裝聯動線、模切聯動線、切紙聯動線的自動化、智能化和聯線化的水平進行改造和提升,保證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和改善工作環境。印后設備的智能化很好地在解決不依賴技術工種、不聘請大量人工的問題,甚至通過高效率來縮短半成品的占地時間。智能化印后在少量工人即可完成所有工序上的貢獻更是打破了相對于市場目前已經久負盛名的高大品牌需要專業人員操作的工序人員安排,節省了需要高額工資聘任、較長時間培養、需要花心思來留任和管理招聘等諸多成本。
在采購上,僅僅滿足當下業務功能需要的設備也將逐步被市場淘汰,高效、省人工的智能化印后設備將成為市場的新寵。今天的核心競爭力“人無我有”的時代已經過去,“人有我精”的時代已經來臨。企業的設備投資是長期攤銷的,與其攤銷一堆尚在依賴人工、依賴技術的設備,為何不去攤銷一套整齊劃一,可消除工種概念的高智能化設備?
另外我們的智能化印后設備將如何體現其競爭價值?相對于還在依賴大量人工的設備,智能化設備的用工成本、占地成本、效率的綜合優勢就是利益差,這些利益差足以讓印刷機可以高速地“賺”滿。
在今天這個拼效率、拼服務的時代,具備優良印后設備的印廠,無疑是一種高效服務的保證。希望本文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定的思考與幫助,給在2015年拼搏中的印刷企業帶來品質與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