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興元
(核工業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生態與環境工程
淺析有限元法在邊坡穩定性分析中的應用
林興元
(核工業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本文以XXX廠址二分廠后山邊坡為例,通過對二分廠后山的邊坡基本特征和變形特征進行勘查,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進行測定,測定結果為:該邊坡在工況一、工況二條件下整體穩定;邊坡e-f段、e-l-g段、h-m-g段工況四條件下基本穩定,但安全儲備不足;邊坡e-m-g段在工況三、工況四條件下基本穩定,但安全儲備不足。最后提出二分廠后山邊坡穩定的策略,旨在為邊坡治理工程提供依據。
關鍵詞:二分廠后山;邊坡穩定;有限元分析
1 二分廠后山邊坡基本概況
1.1 基本特征
邊坡區屬低山地貌,平面上呈扇形。坡頂最大高程約640m,坡腳最低高程約520m,相對高差約120m,平均坡向215°,邊坡下部陡,平均坡度約45°,中上部較緩,平均坡度約30°,局部形成小平臺,植被發育,坡腳為二分廠區。該邊坡在東南角處因基巖出露風化強烈,形成淺表剝落而致使上覆土層發生溜滑,面積約80m2,現已進行了簡易的坡面治理。邊坡兩側各發育一條沖溝。整個邊坡高約120m,屬于二元結構高邊坡,邊坡上部覆蓋層厚度局部可達70m。
1.2 邊坡地層結構
勘查區位于龍門山構造帶北東段,區內覆蓋層主要為第四系崩坡積粘土、含碎石粘土和含粘土碎石,厚度可達50~70米,下伏基巖主要為薄層~中厚層志留系龍馬溪組(S1ln)頁巖及石炭系總長溝組灰巖(C1z)。
1.3 邊坡變形特征
根據現場調查,該邊坡變形主要集中在邊坡后緣和前緣。邊坡后緣變形主要以一些小規模淺層滑塌、拉裂為主。
邊坡后緣發育4處小規模淺表滑塌,變形平均厚度2~3m,前緣寬5~10m,軸長約10~15m,平面形態呈扇形,滑塌方向與邊坡坡向一致,滑塌方量約100~300m3。
邊坡前緣左側,主要為基巖出露,受多組結構切割形成的楔形體易發生淺表層掉塊、崩落。
2 二分廠后山邊坡穩定的有限元測定
2.1有限元檢測邊坡穩定理論介紹
有限元法利用邊界上的力的平衡條件和協調條件、本構方程、邊界條件等對結構進行分析的方法,可以較為真實地模擬現場條件,不必事先假定破壞面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分析自動得到較為真實的破壞狀態。使用有限元法做邊坡穩定分析的方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使用強度折減法直接計算,一類是將計算的應力值與極限平衡法結合來決定安全系數,強度折減法是通過逐漸減小剪切強度(c,)直到計算沒有收斂為止,將沒有收斂的階段視為破壞,并將該階段的最大的強度折減率作為邊坡的最小安全系數。
2.2 模型的確定
本次模擬巖土體選擇莫爾-庫倫模型,為彈塑性模型中最常見一種。
根據莫爾(1900)準則,在外力作用下,沿著某一剪切面發生剪切破壞,在這個剪切面上的最大剪切應力等于該面上
的抗剪強度,而強度又與該面上的法向應力有關,故剪切破壞可以用下面公式表示:

因為該準則在實用的約束壓力范圍內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并且使用簡單,所以在巖土分析中被廣泛應用。
本次數值模型的建立是利用剖面,先建立剖面二維模型,然后擴展成三維數值模型。邊坡在工況一(自重)和工況四(自重+地表荷載++暴雨+地震)兩種工況下的應力分布及位移變化規律,由此確定邊坡的薄弱帶和潛在滑面,并對其進行穩定性計算分析。
模型的力學邊界條件采用前后(y方向)、左右(x方向)、底面(x、y、z方向)約束。
2.3 加載求解
在MIDAS/GTS程序中,荷載可以直接施加在實體模型上。在定義三維邊坡穩定性分析過程中,坡體所受荷載為自重和邊界的支撐。對支撐而言,定義前后邊界面受X方向約束,左右邊界受Y方向約束,對底面無任何變形,受X、Y、Z三方的約束。模型加載之后,定義分析工況,三維邊坡暴雨條件下穩定性分析。激活荷載條件自重,并運行程序。
2.4 計算結果分析
一、工況一(自重)
從上圖能看到,由于表層土體固結對坡體粘土的影響,使得坡體粘土層出現移動,然后是含角礫粘土層;邊坡的最大主應力和最小主應力基本上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使得坡內深部和重力幾乎一致,而靠近邊坡上層的容易發生偏移,其最大主應力與坡面近于平行,最小主應力與坡面近于垂直,最小主應力在坡體基覆界面出現拉應力;從邊坡最大剪應變分布圖能看到,剪應變最大的是含角礫粘土層,然后才是含粘土碎石層,但是該粘土層隨著剪應變順坡而慢慢減小,這樣不會形成貫通的滑動面,所以該粘土層不會威脅到邊坡體的穩定性。

工況一下最大主應力前視圖云圖

工況一下最小主應力前視圖云圖

工況一下最大剪應變前視圖云圖

工況四下最大主應力前視圖云圖

工況四下最小主應力前視圖云圖

工況四下最大剪應變前視圖云圖
二、工況四(自重+地表荷載++暴雨+地震)
從上圖可以看到,由于表層土體固結對坡體粘土的影響,使得坡體粘土層出現較大偏移,然后是含角礫粘土層;邊坡的最大主應力和最小主應力基本上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使得坡內深部和重力幾乎一致,而靠近邊坡上層的容易發生偏移,其最大主應力與坡面近于平行,最小主應力與坡面近于垂直,最小主應力在坡體基覆面出現拉應力;從邊坡最大剪應變分布圖能看到,在剪應變在含角礫粘土層的變化最大,大于工況一的計算結果,這樣就導致潛在的滑動面的形成,并從剪應力較集中的g點處剪出;其次為含粘土碎石層,但是該粘土層隨著剪應變順坡而慢慢減小,這樣不會形成貫通的滑動面,所以該粘土層不會威脅到邊坡體的穩定性。
工況四與工況一相比,由于地震和暴雨的作用,X方向位移、總位移、最大沉降量、最大剪應變均變大,穩定性系數降低,工況一下穩定性系數為1.51,工況四下穩定性系數為1.11。
通過對邊坡的有限元計算,該處邊坡主要的薄弱部位是含角礫粘土層,可能形成潛在的滑動面,且可能從剪應力集中位置g點剪出。這和邊坡現狀基本吻合。
3 計算結果對比分析
針對上述邊坡,勘查中進行了二維極限平衡法對邊坡的穩定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與上述三維有限元對邊坡穩定的評價基本吻合,通過對邊坡的有限元計算,進一步驗證了邊坡的穩定性,為今后對該邊坡的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通過二維極限平衡法和三維有限元對邊坡穩定的評價,該邊坡在自重、自重+暴雨條件下整體穩定;邊坡e-f段、e-l-g段、h-m-g段自重+地震+暴雨條件下基本穩定,但安全儲備不足;邊坡e-m-g段在自重+地震、自重+地震+暴雨條件下基本穩定,但安全儲備不足。
參考文獻
[1]鄭穎人,趙尚毅,張魯渝.用有限元強度折減法進行邊坡穩定分析[J].中國工程科學,2002,4(10): 57-61.
[2]陳祖煜.土質邊坡穩定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3]立平,姜德義,鄭碩才,等.邊坡穩定性分析方法的最新進展[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3(03) .
中圖分類號:P642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