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舉報,淮安宏進農副產品物流有限公司的種種作為攪亂了本來平靜的淮安商業江湖和投資環境
據江蘇淮安市的一些群眾舉報,自2014年10月淮安宏進農副產品物流有限公司作為外資公司進入淮安后,其種種作為攪亂了本來平靜的淮安商業江湖和投資環境。
宏進攪亂淮安商業江湖
群眾舉報了淮安宏進公司的以下行為:非法侵占農用地建設9個建筑物、設施;提供虛假材料以鼓勵類項目非法騙取淮安市發改委批文,實際經營限制類外商投資項目;提供虛假材料以鼓勵類項目非法騙取淮安市商務局、江蘇省商務廳批文;未取得國家發改委批準,卻讓淮安市工商局為其頒發了營業執照;未取得規劃許可證,在違法占用的土地上修建違法建筑;淮安市清浦區國土局作出的行政處罰,導致淮安宏進公司不再非法受益,該行政處罰卻遲遲得不到執行;淮安市清浦區鹽河鎮政府與淮安宏進公司簽訂違法的借款協議,清浦區政府為該借款協議違法擔保;淮安市清江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與淮安宏進公司于2015年3月12日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涉嫌違法,清浦區政府責成淮安清江公司向商戶補貼現金,涉嫌國有資產流失。
與此同時,淮安市清浦區發生了一起政府與眾多商戶、農戶的糾紛事件。起因是政府袒護淮安宏進公司獨家經營,而違法限制眾多商戶、農戶的正當經營。
淮安市新天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盤活閑置的原淮安經緯鋼材市場,主動進行經濟轉型,為淮安市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經濟結構、帶動就業作出貢獻,將鋼材市場變廢為寶,開辦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由于深得民心,開業頭天即經營場面火爆。
出人意料的是,淮安市清浦區工商局、商務局卻通知淮安新天地公司不能經營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理由是淮安新天地公司名稱中不含有“批發市場”或“市場”字樣。當淮安新天地公司向淮安市工商局申請變更名稱時,淮安市工商局答復因沒有經過市“六局委”聯席會審批,不能變更公司名稱。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十一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其主營業務,依照國家行業分類標準劃分的類別,在企業名稱中標明所屬行業或者經營特點。”淮安新天地公司已在名稱中標明了“農業”行業,且在《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中獲得了“農副產品銷售”的經營范圍許可。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申請企業法人登記,經企業法人登記主管機關審核,準予登記注冊的,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取得法人資格,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淮安新天地公司注冊登記的名稱和經營范圍受法律保護,有權經營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因為零售和批發都屬于銷售。
淮安新天地公司被淮安市清浦區政府部門違法限制的根源,在于淮安市清浦區招商引資引進的港資企業淮安宏進公司,攪亂了淮安市的商業江湖和投資環境,以農副產品物流有限公司的名義,騙取政府部門的批文,辦理了名為“農副產品物流有限公司”,但實為“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營業執照,并與清浦區政府簽訂了壟斷協議,約定自淮安宏進公司開業起5年內,清浦區范圍內不得再審批其它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該壟斷協議違反了《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辦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市場管理,采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淮安宏進公司與淮安清江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違反了《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經營者之間不得聯手實施損害其他競爭對手權益,限制或者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淮安新天地公司和其他商戶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侵害,有權根據《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辦法》第十九條規定,向監督檢查部門投訴。
淮安難容宏進非法攫取
從表面上看,淮安宏進公司在淮安投資,對淮安是一件好事。但一個企業對一個地方是好是壞,取決于企業與當地政府的關系是包容性的(貢獻型),還是攫取性的(索取型)。
包容性的企業與地方關系,指多數企業平等參與、公平分享利益,政府站在中立的立場上,發揮公正裁判的作用,所有企業都積極參與創造財富,為地方貢獻就業和稅收,企業、社會和政府能夠和諧共贏。
攫取性的企業與地方關系,指少數企業壟斷市場,其他企業缺乏參與機會或不愿參與,少數人剝奪多數人的利益,政府袒護壟斷企業,壟斷企業向地方攫取或索取財富,只有壟斷企業和權力尋租的官員有利可圖,企業、社會和政府經常處于矛盾和沖突之中。
淮安宏進公司在淮安的做法,與包容性的企業與地方關系格格不入,顯然是在搭建攫取性的企業與地方關系,破壞了淮安市公平競爭的商業江湖,損害了淮安市正常的投資環境,同時,與相關政府部門共同違反國家法律,沖擊淮安法治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目的,是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反壟斷法》第三條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三個方面:1、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2、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淮安宏進公司與清浦區政府簽訂壟斷協議,約定自淮安宏進公司開業起5年內,清浦區范圍內不得再審批其它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屬于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淮安宏進公司與淮安清江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屬于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
《反壟斷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強制經營者從事本法規定的壟斷行為。”淮安宏進公司與當地政府部門個別人員合謀,以政府部門的名義強制淮安宏進公司從事壟斷行為,毀棄淮安市的競爭規則,擾亂淮安市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目的,是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如果當地政府部門按照法律規定,制止和糾正淮安宏進公司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利用政府壟斷市場的行為,在利好淮安市所有企業和商戶的同時,企業有公平的競爭機會,商戶的成本降低,消費者可以得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對淮安市的商業市場和投資環境非常有利,只是得罪了淮安宏進公司的不當利益,就挽救了政府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如果當地政府部門不收回給予淮安宏進公司的壟斷特權,繼續保護淮安宏進公司的非法利益,就不得不得罪淮安市的廣大企業、商戶和人民群眾,損害政府的權威和聲譽,其中的利弊得失不言自明。可見,淮安市的企業、社會和政府都難以容忍淮安宏進公司非法攫取商業利益。(劉興成為北京市中永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金融律師,財經法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