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ny


6月29日,口子窖和文科園林、真視通、普路通、萬林股份、紅蜻蜓等6只新股攜手上市,均大漲44%并集體秒停
6月29日,口子窖和文科園林、真視通、普路通、萬林股份、紅蜻蜓等6只新股攜手上市,均大漲44%并集體秒停。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盡管近期市場震蕩回調明顯,但新股行情有望延續,上市后秒停現象有望再現。不少機構看好口子窖的未來發展。
安徽口子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口子窖酒是目前國內兼香型白酒的代表品牌。除口子窖系列白酒外,公司還擁有口子坊、老口子、口子酒、口子美酒等不同系列品牌產品。公司主導產品為市場零售價在100-300元/瓶的中端消費市場品牌。公司該次發行所募集資金將用于優質白酒釀造技改項目、優質白酒陳化老熟和存儲項目、包裝生產線技改項目及營銷網絡建設項目,投資總額9.76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8.91億元。
口子酒業:簡而不凡的釀酒觀
口子酒業,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中國白酒標準化委員會兼香型白酒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單位。在其6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堅持真藏實窖的產品理念,在生產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真”功夫。
口子酒業在釀造之初的原料選擇可謂嚴苛。將糧食破碎用于釀酒,這是一般釀酒都有的環節,然而口子人卻要求每粒紅糧必須破碎為8瓣,不可多,不可少。
口子的選料注重科學性與嚴謹性,嚴格按照用材標準選料。每批原料進廠時由公司質量中心抽樣質檢,不合標準一概拒收,嚴格的檢驗環節有力保障了入廠原料的安全,為消費者健康負責。
在釀造環節,口子酒業一直堅持使用傳承于濉溪明清的“大蒸大回”釀酒工藝,五次蒸餾兩次輪回發酵,原酒掐頭去尾、分級儲藏。由于該工藝出酒率低、耗費大,早年間被大部分酒廠廢棄,幾百年來這種工藝在民間幾乎失傳。但蒸出的酒品質極佳,故而口子人完整地保留了這一真正古老技法的精髓,堅持使用,有力保障了口子窖酒獨有的風味與口感。
口子酒業獨創的“三步循環儲酒法”更為嚴格,釀出的新酒,按照質量等級分類儲存。首先必須經地上老熟一年、再轉入地下進行窖藏、待到相應年份后進行酒體設計,再轉入地上儲酒容器進行老熟。經此“三步循環儲存”,每一步都要用全球先進的氣象色譜分析儀對酒體進行理化分析,重要節點由國家級白酒評委層層把關,確保每一滴酒的品質穩定如一。
細節決定成敗,口子酒業甚至跟瓶子較上了“真”,為使質檢更嚴密,口子人恨不得鉆進酒瓶里。為了保證酒瓶的潔凈度,除開始的清水涮洗外,對于瓶壁上可能粘著的其它不易清洗物,口子人一直以“小燈探照”的笨方法來解決。 所謂“小燈探照”法,口子人又稱之為“鉆瓶子”,就是工人左手握瓶,右手持一個小小的探照燈頭伸入瓶子里,仔細檢查酒瓶內壁的潔凈狀況。一只眼睛累了就換另一只眼睛,一雙眼睛累了就換另一雙眼睛。在此種勞動強度下,一般人連續工作4小時后會產生視覺疲勞,口子人為了萬無一失,規定每個工人2小時就必須輪換一次。一只瓶子,至少要被在如此敏銳的目光下審視兩次,確認合格,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流程。而在苛刻的“鉆瓶子”之后,還有一道工序,就是堅持用同度的同樣的商品酒洗瓶。需灌裝41度的商品酒就用41度同樣的酒涮洗;需灌裝38度的商品酒就用38度同樣的商品酒涮洗。
功到自然成。較“真”不是目的,規范才是關鍵。口子酒業規范化生產碩果累累。2003年,口子酒業率先通過ISO9001和ISO14001質量環境兼容管理體系認證,口子窖酒通過了國家級產品質量認證, 2003年口子窖“兼香型”白酒標準,被國家標準委員會審批為國家標準GB19328—2003;2005年,口子酒業通過HACCP管理體系認證;2006年,口子酒業一次性通過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管理標準,并率先通過了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認定;2010年3月,中國白酒標準化委員會兼香型白酒分技術委員在口子酒業隆重成立,口子酒業成為兼香型白酒分標委秘書處單位。
在釀酒過程中沒有捷徑可走,生產工藝上誰也別想“缺斤少兩”,這是口子酒業在生產中的“底線”。口子人正是守著這條底線練就的“真”功夫,保障了口子窖酒的“兼香”特點,也塑造了口子窖酒“真藏實窖,誠待天下”的品牌形象。
口子酒業:傳承與創新的窖泥哲學
千年窖池萬年糟。在純糧固態發酵的白酒生產中,窖泥中微生物的豐富程度對酒的品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經由歲月沉淀和累積,棲息著多種功能性微生物的窖泥,可謂一寸窖泥一寸金。在安徽口子酒業,大量被認定為國家考古新發現的老窖池,被加以保護的同時,口子人將其繼續用于生產,使文物窖池煥發新光彩。
濉溪自古出好酒,是因為濉溪有獨一無二的天然釀酒環境。千百年來,大運河將上游的營養物質和微生物源源不斷地送到濉溪,形成肥沃的土壤。到了釀酒的時節,古老的曲房上空、窖池內外,彌漫著成千上萬株微生物群體,形成了一個眼睛看不見的奇妙微觀生態圈。
口子酒業釀酒先輩們歷來采用濉溪特有的老城花土建造窖池。黏實黃土質地的老城花土里,生長繁殖著各種有益釀酒的厭氧真菌。釀酒師用酒尾、上好的酒糟、濉溪地下古泉水和老城花土一起翻拌后投入窖池中,培養窖泥,經過數百年的培育和不間斷發酵釀酒,終于形成了今天的珍貴老窖泥。厚厚的一層黑色老窖泥,覆滿窖池底部和四壁,散發出濃郁的酒香。每一塊老窖泥中,都富含傳衍幾百年的釀酒微生物,還有許多現代儀器檢測不出的神秘有益物質,真可謂一寸窖泥一寸金。在2008年國務院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口子窖酒遺址評定為“國務院考古重要新發現”。
白酒釀造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為釀造出更多的具有口子獨特風格的口子酒,口子人在傳承古法的基礎上,開創出獨特的人工老窖泥酵泥培養方法。1963年,一場大雨造成內澇使得幾口發酵池被淹,導致出酒率大大降低。可這些出事故的發酵池反而釀出了更好的酒。這個巧合啟迪了口子人,口子技術團隊通過反復科學試驗,使用口子酵池黃漿水、酒尾、酒糟,古泉水、大曲粉、老城花土等,以及從元明窖池化驗分離出的部分有益菌株按一定比例配方,模擬口子老窖的微生物系統,以老窖泥微生物富集培養的方法,人工培養老窖泥,并用這些老窖泥建成發酵池,經過不斷探索最終成功發明了固態法釀酒人工培育老窖技術。
人工老窖生產的酒與窖齡較長的發酵池生產出來的酒進行對比品嘗、化驗,無大差異,為釀酒業規模化生產出優質美酒,開辟了一條嶄新之路,也打破了釀酒界“沒有老窖釀不出好酒”的神話。
傳承意味著延續,創新昭示著發展,口子人正在用傳承和創新的窖泥哲學,演繹著對傳統釀酒技藝的“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