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招霞


目前,我國將有萬億養老金入市,在瞬息萬變的投資市場中,任何投資方式都有一定的風險。養老金入市,恐怕需要預先建立風險防范機制來應對
近期,人社部基金監督司官員對外透露,養老金投資政策已經基本成熟,下一步新的政策出臺之后,養老金將投資股市。而在上述信息透露之前,財政部一位副部長曾公開表示,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是全民的財富,從安全第一、審慎的原則考量,社保基金不會直接去股市冒險。
基本養老保險屬于社會保險的一部分,在社會保險中的比重最大,基本養老保險包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兩部分。養老金改革一直以來因其牽涉面廣、涉及利益復雜,受到的關注及爭議也多,目前外界最關注的莫過于其中的投資運營架構設計、投資的范圍等,這些內容對于資本市場和投資機構都將產生巨大影響。
現階段,由于缺乏投資運營渠道,絕大多數養老金都按規定存銀行或買少量國債,收益率因難抵通脹而遭遇“隱形縮水”之困。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國對基本養老基金的投資改革也有過兩次嘗試,第一次是在2008年左右,第二次改革始于2011年,但兩次改革最終沒有成行。
而針對基本養老金的投資曾經有過三種方案,第一種是各省分散自行投資,而二種是統一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第三種是單獨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這三種方案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而目前更傾向統一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
近1.3萬億養老金入市
養老金試水股市,不妨一試。據官方披露,十多年來,養老金年均投資收益率不到2%,低于年均通貨膨脹率。養老金增值率長期低于通貨膨脹率,勢必導致養老金不斷縮水,因此養老基金也急需合理的方式進行“理財”。
根據人社部最新規定,企業年金投資于流動性資產的比重不得低于投資組合委托投資資產凈值的5%;投資固定收益型資產的比重不得高于投資組合委托投資資產凈值的135%;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投資連結保險產品(股票投資比例高于30%)、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于投資組合委托投資資產凈值的30%。
接近人社部專家表示,中國養老金包括基本養老金和補充養老金,截至2014年底,中國基本養老金累計結余3.5萬億元、補充養老積累的基金是7600多億元,如果按照30%投資股市的占比核算,預計可投資股市的養老金接近1.3萬億元。
另外,從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近日發布的2014年度基金報告看到,2014年,全國社保基金權益的投資收益額為1424.60億元,投資收益率近11.7%,超過同期通貨膨脹率9.69個百分點;同時,盡管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率隨市場情況有所波動,但基金自成立以來,其年均投資收益率都高于年均通貨膨脹率。最近的消息是,山東省政府也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1000億城鎮職工養老金,廣東省則將委托期延長至2017年。這些無疑也都對促成人社部等方面,作出將養老金投資股市的決定,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養老金入市是一個長期政策,有逐步落實的過程,對投機管理機構在時間上、專業性上都有很高要求,而且其配置久期較長,對股市影響是長期的。
建立風險防范機制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養老金投資股市或許已成定局。但為防范風險,應對養老金進行有步驟、分層次、多元化的投資運營,嚴格限定入市比例,同時強化股市機制建設,真正實現資本市場與社會保障的互利共贏。
把養老金作為投資最重要的是資產安全性,實現保值;其次要保持相對流動性,保證支付;再次才是資產盈利,實現增值。對于國家和公眾來說,養老金投資的主要目標不是盈利而是保值,換言之,賺不到大錢沒關系,只要不賠錢。老百姓對養老金投資的期望,不是想發一筆意外之財,而是能踏踏實實地保證其不蒸發、不貶值。所以投資股市也好,或者進行其他方式的投資也好,務必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放在第一位,這是從養老基金“蓄水池”中拿錢時必須作出的承諾。
把養老金投入股市,固然是西方發達國家通用的做法,但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股市的特殊性。我國的股市還顯“青澀”、尚未完全成熟,市場波動比較頻繁,還存在重融資輕回報、投機炒作盛行等弊端,價值投資并非市場主流。在此現實背景下,對股市投資存在的高風險必須格外關注,必須考慮好如何規避風險、化解風險以及應對風險,而這一系列問題必須在養老金入市前就給出準確的答案。作為養老金的主人,全體公眾有權利要求這些關鍵問題的答案向社會公布,而不能捂在“操盤手”的口袋里。
當然,市場如戰場,在瞬息萬變的投資市場中,任何投資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風險。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完善理論上的準備預案,盡快出臺一系列養老金投資運營辦法,預先建立一整套的風險防范機制,規避風險,盡量將風險降在最小范圍內出現,同時在風險來臨時,能夠有一整套的應對策略,不至于使老百姓的“養命錢”無怨無故從人間蒸發!
另外, 據知情人士透露,養老金投資方案已經進入報送國務院階段,目前仍然保留了養老金投資股市的規定,預計方案在年內出臺的可能性也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