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慈龍(武昌工學院,武漢 430000)
關于機械設計加工中的問題分析
秦慈龍
(武昌工學院,武漢 430000)
應當需要承認現階段隨著技術的發展,對于制造業的要求也可以說是越來越高。而同樣的情況下也必然的會對于制造業本身的精密性和誤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致預期也需要對于自身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做出有效地改善。新技術的運用和管理技術的改善可以說是制造業企業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此,對于機械設計加工來說,由于本身就是涉及的精細程度比較高,而且影響流程相對而言比較穩定的狀況下,就必須去面對改善自身工作中的問題的情況。因此,依舊需要對于機械設計加工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做一個簡單的解析,然后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意見,從而改善機械設計加工本身的完善程度,促進自身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機械設計加工;精密度;標準化生產
就現階段的情況來說,我國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制造業的大國,由中國制造的產品可以流通世界并且饒有富余。但是從質量方面來說,我們還有很多需要提高和改善的地方,制造業本身的精度和技術水平一直以來都限制著我們制造業本身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就必然的需要從中尋找需要完善的地方,并且加以改進。對于機械設計加工來說,同樣也是如此。企業本身如果一直依靠低人力成本和低附加值的簡單機械加工,并非長久之計。在大前提的技術改善和管理進步之下,必然的也許要從中發現機遇,把提高自身的機械設計加工的質量作為改善的重點,才能夠真正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從中脫穎而出并且跟進時代而尋求進一步的發展空間。也只有通過對于機械設計加工本身有一個更加廣泛的高度,才能夠促進制造行業的發展,推動產業升級。
機械設計加工可以說是制造業本身的一個比較大的部分,無論是生產所用的重工業機械,或者是生活的普通機械,其實都是對于 日常的生產生活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的。而且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機械化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產量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突飛猛進,使得大量的機械進入人們的生活,對于生產力的提高可以說作用巨大。機械化在隨著近幾十年的發展逐漸的走向普遍,也使機械設計和加工行業本身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因而作為發展的重要推手,必然的自身也面臨著完善的問題。
機械設計技工最需要考慮的問題依舊是性價比的問題,現階段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并不能僅僅靠壓低這方面來控制性價比,必然的就要需求對于機械設計加工本身的價值做一個比較完善的提升。無論是從原始的設計方面,或者是成型的加工方面,都必然的需要對于生產工藝做出更多的改善,來保證價值。
2.1 精密度問題
就現階段的狀況來說,由于對于實用性和替換性的要求,因而必須的要在機械設計和加工的過程中,保證精密度,將誤差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而就機床式加工的過程來說,本身也屬于標準化程度較高的,能夠在自身的范圍內保證相當的精密程度。但是需要承認的是,現在的機械制造方面已經不是可以適用過去的機械化時代的標準了。現階段的機械,很多時候都需要去適應精度更高的工作和技術水平更高的地方,因而對于機械本身的要求也會進一步的嚴格。當我們的機械生產本身遇到設備之間的配合問題,或者是工藝系統落后的狀況的時候,對比一下國際先進水平,也必然的需要去承認這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2.2 標準化問題
標準化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標準化程度的高低本身就決定了機械進行修理和保養水平的難易。某種程度上,零件過于隨意,標準化程度比較差的話,也必然的會影響到機械本身的性能,從而降低整個生產的效率。
而更重要的是,一旦零件缺少標準化的設置,進行替換和修理的難度會大大增加,也會對于機械的生產成本和周期帶來比較多的延長,對于提高產業效率加強產品價值來說,并沒有什么好處。
2.3 零件表面質量問題
由于零件的制作材料以及切割方式的問題,使得表面質量始終都存在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如果零件本身不耐磨,或者是容易受到外力變形,都會對于機械本身的質量造成非常大的影響。當表面質量出現問題的時候,對于機械內部的契合度就會明顯的下降,甚至因為表面磨花之類因素導致運轉過程中而事故發生的危險增加[1]。也必須得承認,雖然零件看上去只是小問題,但是作為基礎的組成部分,并不大的問題也很有可能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
3.1 加強材料的選擇和標準化生產
材料的選擇可以說是機械設計加工的基礎性問題,因而作為本身最基本的因素,也可以說是構成機械的細胞。因而在進行零件的制造和設計的過程中,必然的需要進行比較嚴格的選取,然后保證材料能夠適應所制造機械的具體需要。因此,就必須從進行設計和加工之前,進行完善的準備。
而標準化的生產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只有在保障了機械的內部零件能夠標準生產和運用,才能更好地保障機械的相應的性能和穩定性。因而也必須去考慮標準化問題,從基礎上進行控制。
3.2 加強技術的嚴謹程度
技術上應該有進一步的精密設計,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機械設計加工的有效提高。而對于改善技術來說,可以說對于生產加工的程序設計方面應當是最主要的,通過有序的規定了生產的過程,則可以使的職工對于生產過程的主觀性影響以及個性的差異有所減少,保證生產過程的標準。并且通過對于技術標準的確定,也能夠給與生產效果做出公開的評價標識。
技術演進的另一個體現是改善生產技術,采用新設備等方式。通過硬件條件的改善,則必然的是對于生產效果做一個更進一步的提高,而也只有樹立了改進的決心,才能夠保證能夠將技術改進貫徹下去。
3.3 加強制度上的績效模式
對于機械設計加工問題,需要改進的也不僅僅是技術方面,管理方面也應當有一定的改善,需要通過制度對于操作者進行有效的激勵,對于產品進行嚴格的檢驗和監督,并且作為評定績效的依據,可能對于管理上的改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而員工根據生產的成果進行評價,然后進行績效的考評和激勵,也能夠進一步的促進他們的積極性。另外,也必然的需要對于提出生產改進建議的有效行為進行鼓勵和表揚,并且公開的對于類似的推進行為予以表彰,用來進一步的激勵員工。
[1]王杰,程明遠,李士曉.淺談機械設計加工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科技信息,2011,11(18):512-513.
[2]戴華麗.對機械設計加工過程中注意點的分析[J].電子世界,2012(23).
秦慈龍(1992-),男,湖北襄陽人,學生,研究方向: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