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潁歌(許昌技師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傳統機械加工機床機電一體化改造分析
和潁歌
(許昌技師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傳統機械加工機床機電一體化改造是傳統機械加工再發展的保證,本文在分析機電改造優點的基礎上,得出機電一體化改造的發展趨勢,為機電一體化發展做出參考。
傳統;機械加工;機床;機電一體化;改造
傳統機械加工技術難以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這就要求必須加快高新技術在傳統機械加工領域的應用。因此實現傳統機械加工機床機電一體化已成為機械加工的發展方向。機電一體化指的就是利用軟件編程、信息轉換等技術,按照優化組織結構和系統功能結構,科學合理布局各個結構組成,使得機械加工在低耗能、高質量、多功能基礎上,實現機械加工系統的最優化,極大的降低機械加工的生產成本,提高機械加工企業的經濟效益。
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各項經濟事業的發展與國際接軌,并取得了很大進展。尤其是在機械加工方面,機械加工先進工藝的投入使用,使我國能夠獨立生產出復雜、精細等多種要求的零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的機械加工水平,與國際先進工藝持平。但是在機械加工領域,還是存在很多現實因素的限制。
目前,我國機械加工領域中占大多數的機械加工企業屬于中小企業,投入生產的大都是普通機床,數控機床的投入力度不夠,而且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弱,數控機床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中小企業難以承擔其高昂的安置費用。普通機床的數量多高,如果簡單的以數控機床代替普通機床,勢必會造成由于普通機床閑置而增加資源浪費。數控機床的功能多,有很多實際生產中不需要的多余功能,功能閑置也是資源浪費一種。國內機械加工企業現存的問題以及數控機床的弊端就要求對現有的機床實行機電一體化改造。
機電一體化改造就是對傳統機床的某些不適應加工需求的部位進行改造,實行微機控制系統,是傳統機械加工在原有基礎上具備數控加工的能力。對傳統機械加工機床進行改造的優勢有如下幾點。
首先,能夠減少企業投資力度。對機床進行改造是對原有機床的部分性能進行改進,與購置新型機床相比,節省了大量的投資成本。而且對機床改進后,機床的加工能力大大提升,降低機床加工所需時間,提高機械加工的經濟效率。
其次,機械改造中所用的零件是先進的結構堅固制作精密的鑄造件,鑄造件改造機床,能夠提高機床的質量,并且提升機床的使用性能,增加機床的使用壽命。
再次,機械改造的微機控制系統采用的是最新控制技術,與控制技術的發展速度是保持一致的,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極大提高機械加工的速度,而且微機控制的機電一體化加工手段能夠提升機床設備的檔次,將傳統的機械設備打造成新型的機械設備。
最后,機械加工企業需要大量的廠房建設,機電一體化改造是在對原有設備自身進行改造,不需要額外增加新的廠房,原有廠房就能滿足需要。節約企業的生產成本而且有效縮短生產周期。改造后的機械設備具有較高的自動化程度,緩解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人力資源投入,工作人員的工作由技術監督轉向設備運轉監督。
上文提到,數控技術的成本投入巨大,中小企業支付力度有限,難以實現企業全數控機床的設備保證。因此,中小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對機床進行機電一體化改造,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根本。機電一體化不僅能夠使得機床生產能力達到先進水平,而且能夠降低認為操作,增加施工安全系數,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強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中小企業的發展。
3.1 智能化
在機電一體化過程中,通過微機控制軟件的更新,使得機電系統具備與人相似的功能,例如能夠自行判斷,具有簡單的邏輯思維,生產過程具備較高的自控能力,而且可以自行判定危險狀況,實現在機床加工的產品質量控制目標。
3.2 個性化
個性化是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實現發展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指的就是企業的生產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發展目標。就需要在產品生產中做到個性化生產,機電一體化為產品個性化生產提供保障,在微機控制技術基礎上,根據市場環境需求,不斷升級企業生產產品,滿足市場消費的需求。
3.3 高速化
機電一體化改造后的機床,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機床運轉速度加快。例如最新的機床主軸轉速達到每分鐘10000轉,主軸轉速的加快也促進了機床的加工速度。而且納米技術的發展,納米技術的機床加工領域的應用指日可待,納米技術能夠在現有加工基礎上滿足精度加工產品的需求。
3.4 綠色環保
隨著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口號的提出,對我國經濟發展結構優化提出新的要求,高新科技的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給自然環境帶來毀滅式的災難。人們意識到,保護環境是一切生存的前提,因此,綠色環保科技是科技發展的主流趨勢,對傳統機械加工進行一體化改造過程中也要遵循綠色環保的理念,在環保基礎上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社會發展的速度加快,傳統的機械機床加工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傳統機械加工的速度,實現傳統機械加工機電一體化是企業機械加工的必經之路。
[1]楊麗娥.傳統機械加工機床機電一體化改造研究探討[J].科學與財富,2014(03).
[2]劉奇,安剛.關于傳統的機械加工改造技術分析[J].科技創業家,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