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召君,劉賈鉉,張振軍(西安石油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西安 710300)
高校創新型工程訓練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陳召君,劉賈鉉,張振軍
(西安石油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西安 710300)
工程訓練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一項實踐課程,對新形勢下的工程訓練發展的要求,提出新的工程實培養體系,以適應現代的需求。逐步建立多學科、多渠道、多層面的工程訓練平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促進國家創新型人才建設。
工程訓練;教學方法;創新型人才
目前,工程訓練中心承擔了全校理工科學生大學期間的金工實習基礎和創新制造實習以及競賽創造的制作等任務,經過學校的大力支持,工程訓練中心在硬件、軟件、師資力量有了很大提高,實習效果和成績得到很大進步。實現由傳統教學模式向現代教學模式的轉變,傳統的金工實習和現代工程訓練相結合,融合了眾多學科領域的新技術,以工訓中心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創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發揮中心的基礎性作用。
工程訓練的模式的改革應該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特色合適進行選擇,要覆蓋現代工業技術體系中的大多內容,以培養適合現代工業化的高素質,能力強,復合化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因此應當對教學改革的內容進行一系列改革,首先確定基礎型、創新型、研究型工程訓練的專業界定,然后才能因地制宜的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工程訓練人才的界定。基礎型:非機械類的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創新型:機械大類的理工科的學生;研究型:在機械類學生中,選拔具有較好的理論知識和對機械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以及理工科研究生;下面本文對不同層次的工程訓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歸納[1]。
傳統工程訓練模式主要是針對非機類的理工科學生,由于其自身的專業原因,使其沒有較多的機械理論知識,所以在工程訓練過程中,理論課程的教學時間過長,學習效率低等現象。
2.1 傳統非機類工訓缺點
非機類工程實訓中存在的問題:(1)非機類學生的實訓實踐少,接觸的先進設備少。(2)非機類學生理論課時過長,使其實踐制造實踐偏短。(3)非機類學生由于專業原因使其學習興趣和投入程度吧不高。
2.2 基礎型工訓方法
經過長時間的工程訓練摸索和經驗總結,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下工訓方法。
(1)合適安排工訓內容,減少理論課的課時量。安排學生學習機械類的專業三維軟件,完成數控車床的實際操作,使操作和軟件相結合,更加生動地演示著機械加工。
(2)不斷完善教學軟件,彌補實踐能力的不足。在CAD/CAM教學中,引入了南京宇航數控仿真系統,在電腦上操縱不同的數控型號的系統,此舉措中不斷豐富學生的實際機床操作能力,對數控機床的操作留下更加直接和深刻的印象。
(3)合理安排授課計劃。隨著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現代制造技術越來越重要,在實習過程中要引入三維的軟件,比如:AUTOCAD,CATIA,UG,PRO/E等,讓學生達到可以自主生成程序代碼的功能。
(4)注意學生的實習安全。學生在進行金工實習時,普遍體現出緊張的情緒,要不斷安撫學生的情緒,在實習初期要進行安全教育課的培訓,實習指導老師應該注意教學細節,保證學生和設備的安全。
工程訓練實踐課堂和理論課的教學存在本質區別,工程訓練實習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在工作環境中體驗生活和工廠的實踐活動。通過工程訓練培養面向企業,面向未來的多用途型人才。積極培養其創新性,豐富課程體系,學生通過工訓可以增強動手能力,培養自身的全面發展[2]。
3.1 程序式教學
學生在工程訓練的同時,應該按照以往的訓練內容將其分成N個步驟,學生根據計算機提示步驟按部就班完成訓練程序或者按照老師所指導的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工程訓練。該模式需要根據CAI課件進行學習,進行最基礎的操作訓練,如在操作過程中遇見困難,可以通過指導老師給予解決,達到工程訓練的目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2 個別化學習模式
個別化學習模式是學生以自我能力提高為中心,根據自身特點,靈活選擇工程訓練的科目和實踐時間,這樣可以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效率。這些學生在平時可以通過信息化多媒體加強自身的理論基礎能力建設,不斷鞏固白天所學知識,切實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讓自己的學習生活更加經湊。
3.3 網絡教育模式
由于學生電腦及其網絡的普及,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關于工程訓練相關知識的學習,在網上可以選擇各個工種,各個實習報告和實習視頻,可以很好的做到實習的預習和復習工作,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理念,也有利于實習時進行系統的講解活動,大大方便了工程訓練的現場教學,促進了教學指導水平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在課程教學改革中,逐步完善對學生的考核和評分方法,逐步形成對學生全方位能力培養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實習中,加強對創新產品和機制產品加大分值投入,命題方式由手動命題改成網上命題改卷,著重加大創新投入,提升創新品質。創新產品要求學生設計和加工出具有一定創意和實際使用價值的機械制品,努力提高學生參加全國工程訓練大賽和機械創新大賽的積極性,將其作為檢驗工訓模式改革的成果檢驗。部分學生可以借助國家省部級的創新創業大賽來不斷提升課外項目的品質,有了平臺學生的創造力就可以產生實質的提高。
機械工程學院認真貫徹落實學校的教學計劃,辦學方針理念,不斷提高了學生解決工程的能力,在學院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實訓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教學課程,教學目標,教學考核,教學考核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初步建立具有規模效率的工程實踐教學基地。學生也在隨之改革中,獲益匪淺。
[1]陳旭.構建新的工程訓練教學體系[J].教學研究,2004(02):79-81.
[2]丁曉昌.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全面開創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工作新局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0):1-3.
陳召君(1994-),女,陜西寶雞人, 西安石油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