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華(黑龍江龍煤礦山建設有限公司,黑龍江 雞西 158100)
加強地質資料綜合分析提高生產設計工作質量
胡玉華
(黑龍江龍煤礦山建設有限公司,黑龍江 雞西 158100)
礦井地質與生產設計密切相關,本文就生產設計與礦井地質工作密切結合的重要性進行了論述,并對進一步加強地質資料收集、進行綜合分析、提高礦井地質工作提出了建議。
生產設計;礦井地質;綜合分析
在礦井生產工作中,礦井地質與生產設計密切相關。如果說設計工作是人的大腦,那么礦井地質工作就是人的眼睛和耳朵。礦井地質工作是設計部門的前期工作,而設計部門是地質成果的第一個用戶。在礦井生產工作中,地質工作與設計部門密不可分。設計與地質相互配合有以下優點:
(1)在礦井設計的基礎上,設計部門提出礦井發展的近期接續及長遠規劃,可以使地質部門集中力量重點突出地進行生產勘探和礦井地質工作,提高地質報告的質量。如在王莊煤礦二水平開拓設計工作中,設計部門對二水平勘探精度低、控制程度低的現實存有疑慮,建議地質部門向上級單位提出補充勘探的要求,以探清二水平地質構造、煤層賦存狀況、促進了設計部門、地質部門工作質量的提高。
(2)在工期緊迫時,設計與地質工作相互配合,在不影響總的開拓布局的前提下通過布置采區石門、探煤巷等方式,進行生產勘探工作,減少了地面勘探的工程量,加快了勘探進度,提高了設計質量。如在王莊煤礦二水平北部一二區27-1層-33層開拓設計中,受F12斷層影響,煤層向下拉伸,依據地質部門提供的資料,在一水平標高有可能揭露30層,故此在布置28層回風上山位置時,考慮揭露30層的可能性,預留30層回風石門、軌道石門的布置。在掘送28層回風上山下部車場時,按預期揭露了30層煤導層,改變了原有的施工30層探煤下山的方案,優化了生產設計。
(3)有利于提高設計工作質量,加快采區準備工作。由于設計與地質工作的密切配合,設計部門可以及時掌握采區的地質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在設計工作中進行統籌規劃,有針對性布置工作預案,保證設計質量,保障生產準備安排。同樣在二水北部一二區27-1層—33層平開拓設計中,因28層回風上山下車場揭露30層,地質部門判斷F23斷層走向發生變化,二區回風標高應提高。設計部門及時修改原設計方案,保證了該區的生產準備工作。
簽于以上優點,在礦井生產工作中應加強地質與設計部門的配合,對礦井生產工作中地質工作進行細致的地質編錄及綜合分析,以做到統籌規劃、科學布局、保證礦井的長遠規劃。
礦井地質是礦井生產的前沿工作,在礦井生產地質報告的基礎上,結合礦井的長遠規劃,對生產實踐中所揭露的地質情況進行編錄整理,綜合分析,對生產設計和生產準備提出指導性意見,是礦井地質工作的主要任務。
加強地質綜合分析工作的主要手段:
(1)加強基層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務必做好第一時間、第一手資料收集工作。
(2)建立手圖存檔管理制度。由地質部門負責管理基層技術人員的手圖。
(3)著手培養地質工作后備力量。地質工作對于技術人員的經驗要求較強,應從待遇、工作環境等方面入手加強地質工作人員的培養,防止出現人才斷層。
(4)建立薄煤層(標志層)臺帳。原有《礦區煤田地質報告》和《礦井生產地質報告》對于王莊礦的部分薄煤層未做系統判定,如9層煤下部、21層頂板、25層—30層之間、35層底板等處,未能判定的原因是,這些煤層發育不穩定,局部缺失;原報告中對于此類煤層的電測曲線未做系統判定。此類煤層厚度在0.5—1.6m之間,局部可采,且在一定范圍內發育穩定。探清此類薄煤層對于加強煤巖對比、進一步認識井田范圍內煤層賦存情況、提高儲量級別和薄煤層可采范圍的圈定,具有一定的意義。
(5)引進已經成熟的先進技術(如三維地震、遙感探測等),作為輔助手段提高礦井地質成果。
(6) 在原有勘探報告的基礎上,結合礦井發展規劃,布置地面勘探(或井下鉆探),進一步探明煤層賦存,提高儲量級別,指導礦井生產設計。
(7)完善《見煤臺帳》及《大型構造臺帳》,特別是對礦井南部尚未打開的區域、對影響采區及工作面布置的大型構造的關系進行研究(F7與F9的關系,F8的構造形態、L10與L15的延展方向),以便于更有效的指導礦井設計。
(8)完善二水平的補充勘探工作,探明煤層賦存情況,特別是走向方向上的變化情況,為該區是否需要更改開拓設計方案提供技術準備。
胡玉華(1964-),女,工程師,1985年畢業于遼源煤炭工業學校,煤田地質與礦井地質勘探專業,從事生產技術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