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攀紅(新密市環境保護局, 河南 新密452370)
環境保護中水資源利用研究
馬攀紅
(新密市環境保護局, 河南 新密452370)
水是萬物之源,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水資源保護和支撐。水資源還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水資源合理利用的程度關系到國家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能否實現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面臨人多水少的局面,而且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嚴重不少經濟發達地區因為發展經濟而忽視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更是加大了水資源的短缺程度。民眾對加強環境保護的呼吁也隨之高漲,水資源問題已經從局部問題演變成了國家戰略問題,所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需要對水資源的利用不斷的科學化規劃和保護。全社會形成合力從各個方面加強對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本文從水資源利用的保護模式和策略出發分析了當前局勢下如何提高對水資源的保護。
環境保護;水資源利用;戰略資源
1997年的《世界水資源綜合評價報告》提出把水資源的短缺看作是未來人類面臨的一項重大生存挑戰看待。但是大部分國家沒有把水資源的問題看作主要問題,目前世界上有78.7%的國家面臨水資源短缺,而且這以問題越來越嚴重,中國有世界上6%的淡水資源有世界上22%的人口,淡水資源貧乏,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不合理加劇水資源的短缺和污染,如何做好環境保護下水資源的保護尤其重要。
1.1 效率低下,浪費嚴重
我國水資源總量大分均少,大部分的河流水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國內的水資源的空間分布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不少的水域分布在主要在西南山區,導致水資源不能有效的得到利用。國內的工業發展技術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不少工廠采用落后的技術處理工業用水,用水量大而且浪費嚴重。工業廢水的不節制排破壞了環境,導致可用的水資源越來越少,城市用水中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進行比較晚,人們的用水觀念依然落后。大量的農業種植區域中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農業種植水平落后,不科學的大水漫灌導致大量的水資源白白浪費。
1.2 污染嚴重,環境惡化
大量的地下水資源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導致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地面沉降,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市政規劃和建設,地下淡水的超標抽取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沿海地區的地下水的超采導致大量的還是倒灌進入沿海地下,內陸大量的河流和地下水資源受到影響,不能飲用的堿化水嚴重影響了區域居民生活水平也更加劇了當地生態環境的惡化,西北地區的水資源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現在對河流的過度開發和利用,每年的淡水資源不能有效的儲存和利用導致沙漠化嚴重,沙漠面積的不斷擴大使得牧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惡性循環持續下去最終導致生態系統癱瘓不可修復。不少企業為了規避環保部門的核查大量排放有毒污水到沙漠、河流、海洋和耕地,導致沙漠毒化,河水污染,近海海洋生物被污染,農田土地污染,糧食作物制作出的食物有害健康。這些都是污染的危害,短期的排放可能導致終身的傷害。
2.1 合理開發,積極保護
國家提倡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首先是合理的利用水資源然后才能談到保護水資源,首先是對地表水進行科學充分的利用,地表水對農業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國內的地表水大量用在農業生產,尤其的農業大省的種植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淡水資源,今后要改變地表用水以農業為主的局面,積極推動地表水走進千家萬戶,讓地表水在農閑時期為城市正常運轉提供重要保障, 在農忙時期合理調配水資源保障城市和農村都能夠足夠供水量。其次要對部分地區的地下水予以適度開發,中國部分地區含有大量的地下水,淺層地下水資源能夠在短期內得到有序的補充和替換,但是由于地下水資源的開發難度稍大,不少地區因經費不足、管理不善導致地下水開采依然處于一個很原始的局面,尤其是西部山區和丘陵地區地下水資源的開采更是困難,云南近幾年的持續旱情就是典型的代表。地下水的開采要依據一定的原則,第一,由于地下水資源存量相對地表水少,開采難度大,地下水循環期長,當地表水資源供應不足的時候可以適當開采地下水,珍惜使用地下水資源。第二,地下水的開采還要注意開采區域的地質條件選擇,地質條件差,地表已經沉降和地表裂縫的區域禁止開采地下水。
2.2 適度調水,治理污染
中國地域寬廣區域間氣候和地形條件差別很大,地表水的儲存和利用也不盡相同,針對這一現狀不少地方政府在積極改善與周邊區域用水關系,調整利益分配的格局,讓跨流域調水得到保障,從河南的紅旗渠到南水北調的二期工程的完工都證明了跨區域調水的有效性,實現了區域間資源的合理配置,拉動了沿線經濟的尤其是農業的發展。另外對原有被污染的水資源進行全范圍的排查和取證,查明污染原因找到解決辦法,一方面制定政策加強管理從根本上杜絕污染的再次發生和二次污染。另一方采用多種方法對被污染的水資源進行治理和凈化,讓凈化過的水資源根據其凈化的程度不同運用到不同要求的生產中去。
2.3 保障科技,完善制度
對現有水資源進行保護和治理離不開科學技術的保障,創新農業、工業生產過程中用水技術,不斷推進水資源利用技術的研發和科技成果的市場化,對現有節水科技研發中遇到的問題集中優勢科研力量加以解決,加大對水資源保護和開發的人才和資金投入,讓專業人才和充足的資金保障水資源保護的順利進行。保障另外創新水資源管理制度,重視工程措施更要重視非工程措施的作用,讓水權制度加速運用到跨區域調水中,讓區域間的水資源分配不再有利益上的沖突和行政管理上的藩籬。健全水資源利用的法律法規保證執行程序的公開透明,讓水資源利用中的可能存在的利益交換提前得到控制。在水資源的利用上不能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充分調動市場經濟的活力讓市場決定水資源的價格和供給。
2.4 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機構對水資源保護和開發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產業結構要向著能夠與水資源水環境承受能力匹配變革。
[1]馮尚友.水資源持續利用與管理導論[M].科學出版社,2002.
[2]澤原.豐水興利保發展[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1(19).
[3]丁文喜,中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4).
[4]丁春梅,浙江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