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加永 丁正之
現住江蘇省大豐市育紅路育紅小區的古稀老人單廣保,是一名海軍部隊轉業干部,忙了一輩子的他本來可以選擇待在家中安享晚年,但共產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令他選擇了退休后邁上以關心下一代事業為工作內容的新征程。
角色的轉換
單廣保今年75歲,出生在蘇北革命老區大豐市萬盈鎮萬盈村,從小對共產黨、新四軍有著深厚的革命感情。1958年底,他報名來到海軍舟山某部當了一名水兵。由于為人坦誠厚道,工作踏實苦干,參軍第二年就入了黨,第三年就提了干。以后歷任營教導員、副團長、團政委等職,曾被海軍政治部評為“海軍優秀政工干部”。1985年底他轉業回原籍,先后擔任大豐縣縣級機關黨委書記,縣民政局局長兼局黨委書記、市(縣)林牧局黨委書記。
單廣保于1999年底退休,卻因工作需要退而不“休”,在市農委(林牧局)系統擔任關工委主任,這一干就是13年。
一輛老爺車與一只公文包
打退休的第一天起,新任領導就跟單廣保說:“您雖然退休了,但是我們聘請您做關工委主任,繼續為黨為人民效力;您是老領導,往后需要用車說一聲就行。”可是單廣保一轉身便花300元買了一輛自行車。他說:“過去坐小汽車是因為工作需要,而今的工作只是拾遺補缺,犯不著用公家的車子;再說騎自行車既有利環保,又能鍛練手腳,增強體質。”自此,自行車一直與他形影不離。一晃13年過去了,這車早已成了“老爺車”,除了車架和鋼圈是“原配”,其余座墊換了2副,輪胎換了4只,鏈條換了3根,牙盤換了2塊,飛輪換了3只。單廣保的孫子在作文《我家的新鮮事》中這樣寫道:“爸、媽工資并不高,騎的是摩托車、電動車;爺爺工資最高,騎的卻是一輛‘老爺車’。”
單廣保退休以后除買了輛自行車方便出行,還有一件心愛的東西:公文包。這只公文包比一般的公文包大,長約80厘米,寬約30厘米,高約60厘米。這只公文包還是當年轉業時師首長臨別贈送的,在職時好多回想拿出來用都沒有舍得,一直珍藏在柜子里。退休了而且要肩負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任,他覺得這只公文包可以派上大用場。一來容量大,里面不但可以放筆、本、墨水、手機,而且可以擺茶葉、茶杯,連牙膏、牙刷、毛巾等日用品也有“安身”之處;包里裝有一本詞典,遇上難認或費解的字詞隨時可以查閱;還有一本青少年臺帳,張三、李四、趙五基本情況一目了然。二來公文包面積較大,又較沉,擱在大腿上立馬可以當“寫字臺”,成了他做關心下一代工作名副其實的“辦公桌”。
好事做了一串串
單廣保自擔任關工委主任起,他便意識到:“這個職務雖算不上什么要職,但卻是做好事、辦實事的實職。”
林牧系統果樹站農藝師陸仁明夫婦有個養子陸某,由于年幼時生父母離異缺少管教和愛心,導致走過人生彎路,先后“二進宮”,老陸夫婦一氣之下跑到法院與其解除了收養關系。2005年10月,陸某勞釋后成了無家、無業、無妻、無生活來源的“四無”人員。單廣保得知這一情況后,與陸某所在的大中鎮關工委卞文樂取得聯系,共同商量幫扶對策。鑒于陸某有一手電氧焊技術,單廣保領他到有關職能部門辦理了技術等級證書,后又在本市為他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陸某不負眾望勤勞肯干,不久便成了那家企業的技術骨干,而且被一位25歲的姑娘相中。單廣保趁熱打鐵做陸仁明夫婦的工作,讓陸仁明夫婦回心轉意接受了改邪歸正的養子,掏出3萬多元幫助他操辦了婚事。陸某結婚后無房住,單廣保又為他到市政府爭取了40多平米的廉租房。養父母看到養子的變化靠的都是關工委,因此,他們也積極要求走進了關工委“五老”志愿者的行列。
對部分家庭因生活困難導致失學的,或因欠債碰到困難將導致失學的,單廣保了解情況后及時向有關單位、部門通報情況和告知社會,動員各方力量向這些兒童、少年伸出援助之手。2007年秋,市農委下屬的市蠶種場職工子女吳某,因父不幸患急病去世,治病時欠下大筆債務,母親一人無力供她上大學,準備輟學。單廣保得悉此情后,協調市蠶種場關工委成員及其領導對小吳給予關心,每月給予400元的生活補助費,使小吳如期入學,大學畢業后考到蘇南宜興市當了一名公安民警。
單廣保從19歲參軍離開家鄉達56年之久,但他時刻不忘家鄉的養育之情,處處關心著家鄉的經濟發展、和諧穩定,盡心盡力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多做點好事,多辦點實事。2012年初,他的家鄉投資4.48億元,興辦了一個整鎮推進土地整理項目,是歷史上全鎮最大的農業開發項目。他的老家萬盈村八組87戶近300口人,1100畝耕地整體復墾,推土面積達400畝左右,需要拆遷13戶散戶村民。剛上任20多歲的村民組長周軍,做群眾的思想工作一時摸不著頭腦。得悉此情后,單廣保主動請纓卷起鋪蓋來到老家安營扎寨,配合村民組長周軍做群眾思想工作。他每天早上7點鐘上班,中午11點半鐘下班,下午1點鐘上班,晚上6點鐘下班,拄著拐杖配合周軍及其量田組的村民代表,對復墾的近400畝耕地逐一丈量,對分田中遇到的矛盾和糾紛逐一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這樣,不到20天時間就把復墾后的近400畝耕地在全鎮率先分到了村民手中,及時趕上了春耕春種茬口布局的安排。
13年來,單廣保在農委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下屬單位關工委的緊密配合下,先后幫助8名閑散或下崗青年推薦就業、再就業;幫助6名青年牽線搭橋當“紅娘”,組建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幫助21名特困青少年完成了初中、高中、大學學業。他分管單位連續13年沒有35歲以下的干部職工、18歲以下的青少年犯罪。為此,市農委多次被上級評為維穩工作先進單位,他本人也多次被大豐市委、市政府、鹽城市關工委評為先進個人。 (責任編輯 李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