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

[摘要] 目的 探討人工氣道管理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臨床價值。 方法 選擇100例機械通氣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給予人工氣道管理和集束化人工氣道管理,對比護理效果。 結果 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ICU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VAP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結論 機械通氣治療患者接受人工氣道管理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人工氣道管理;呼吸機相關肺炎;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6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06-113-03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ZHANG Hong
Department of RICU, Cent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2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give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and cluster of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compa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nursing ca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CU sta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VA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the higher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Clinical value
呼吸機相關肺炎(VAP)的發生與患者人工氣道管理之間存在直接聯系,兩者均由機械通氣有效性等因素直接影響。人工氣道管理措施較為豐富,各種管理措施的相互管理與結合,有助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的降低[1-2]。本次醫學研究就對人工氣道管理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臨床價值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機械通氣患者100例為觀察對象進行本次研究,其中男54例,女46例,患者年齡18~72歲,平均(53.5±22.1)歲,其中,氣管切開患者30例,經口鼻氣管插管患者70例。通過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且兩組觀察對象基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觀察對象接受按需更換人工氣道導管、每日更換人工鼻、密閉式按需吸痰、持續聲門下吸引等集束化的人工氣道管理,而對照組觀察對象僅僅接受1~2種方法的人工氣道的管理。所有觀察對象均于入院后24h內接受慢性健康狀況和急性生理學評分(APACH?),每周接受2次藥敏試驗和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學檢查。全部觀察對象均于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接受血常規和床邊胸片檢查,此后每隔2d接受一次血常規和胸片復查。對兩組觀察對象機械通氣時間、VAP發生率、肺部體征、氣道分泌物性狀等指標進行觀察和記錄。VAP臨床診斷標準為拔出人工氣道48h內或是機械通氣48h后出現肺實質感染癥狀。分析兩組痰病原菌檢查結果,統計ICU入住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及VAP發生情況。
1.3 療效判定[3]
顯效:患者呼吸困難癥狀消失,心功能緩解程度>1級,肺部哮鳴音及濕啰音完全消失,經胸片檢查發現雙肺陰影消失,動脈血氣恢復正常。有效:呼吸困難癥狀、肺部哮鳴音、濕啰音均有所改善,經胸片檢查發現雙肺陰影縮小50%以上,動脈血氣指標有一定改善。無效:不符合以上兩種判斷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實驗組顯效36例,有效12例,無效2例,護理總有效率為96.0%,對照組顯效32例,有效7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8.0%,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x2=7.16,P<0.01)。
2.2 痰病原菌檢查
兩組患者各病原菌所占比例對比均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中,真菌與G+球菌所占比例差異性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G-桿菌所占比例則顯著高于真菌和G+球菌(P<0.01);對照組中G-桿菌所占比例均高于真菌、G+球菌P<0.01),真菌與G+球菌所占比例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臨床觀察指標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實施人工氣道護理措施之后,對照組VAP發生率為40.0%,實驗組為2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76,P<0.05);實驗組觀察對象ICU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VAP發生率等觀察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VAP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機械通氣治療常見臨床并發癥,患者確診為VAP后,脫機困難現象發生率較高,因而其死亡率也會相應提高,住院成本明顯增加,住院時間有所延長[4-6]。導致患者發生VAP的影響因素較為復雜,但通常體現為下述兩種[7-9]:一種是醫源性因素,包括藥物因素、治療措施以及臨床醫師的操作能力等等;另一種是患者自身的影響因素,包括有無并發癥、合并癥、原有基礎疾病的嚴重程度、年齡因素等等,通常情況下,患者年齡越大,合并癥越多,APACH?評分越高,其VAP發生率也就越高。
人工氣道管理效果會對患者機械治療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患者一旦建立人工氣道,就表明其下呼吸道會直接與大氣連通,進而失去過濾和加溫加濕效果,因此,人工氣道管理在VAP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義,其基本目標在于氣道的維護有效,從而最大限度降低患者VAP發生率,縮短機械通氣時間[10-11]。人工氣道管理中涉及的關節較多,而每一個步驟都會對VAP產生不同的影響,是以,采取有效的人工氣道管理方法來降低VAP的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12]。本次醫學研究結果證實,G+桿菌、G-桿菌和真菌是導致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肺炎的主要致病菌類型,其中,G-桿菌影響最為明顯。研究結果同時發現,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ICU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VAP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人工氣道管理可促進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復,有利于縮短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及ICU住院時間,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有顯著的預防作用。
綜上所述,導致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致病菌種類較為復雜,其中,G-桿菌是影響最為嚴重的一種致病菌類型,由此所導致的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最高,機械通氣治療患者接受人工氣道管理,有助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的降低,縮短患者機械通氣治療時間以及ICU住院治療時間。
[參考文獻]
[1] 譚久根.胸腺肽α1在ICU病房長期機械通氣患者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應用價值分析[J].海峽醫學,2013,25(5):93-94.
[2] 趙小龍,李茂琴,許鐵.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機械通氣肺復張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5):1715-1717.
[3] 彭浩.胸腺肽α1聯合抗生素治療肝硬化合并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1):53-54.[4] 龐劍,王揚,張勇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機械通氣早期血乳酸測定的臨床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4):4943-4944.
[5] 曾剛.胸腺肽α1對穩定期支氣管擴張患者癥狀控制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4):598-599.
[6] 于曼,胡世輝,楊明剛,等.人工氣道的集束化管理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3):1858-1859.
[7] 單君,吳娟,顧艷紅,等.集束干預策略對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3):202-203.
[8] 陳林果,鐘玉全,周建華.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監測臨床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10):1450-1452.
[9] 單君,朱健華.多準則決策分析構建呼吸機相關肺炎集束干預策略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0):884-885.
[10] 單君,朱健華,顧艷葒.集束化護理理念及其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0):889-890.
[11] 胡淑娟,張艷麗,李桂芳.人工氣道氣囊上方滯留物間斷持續引流對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1):41-42.
[12] 楊曉楓,涂麗娜.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與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12(21):2444-2445.
(收稿日期:201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