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沖+孫翠玲
【摘 要】 體驗教學法是一種讓學生體會融入到知識中去,在深刻體會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記憶型知識的體驗教學;理解型知識的體驗教學;操作型知識的體驗教學
高中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整體上知識水平較低的高中生來說較難以理解,因而也就難以提升數學教學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師沒有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沒有把學生真正的領入到數學學習中去,使得學生沒有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教學法是一種讓學生體會融入到知識中去,在深刻體會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果的方法,筆者認為,體驗教學法可以充分的運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去,把數學知識分成記憶性、理解型和操作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一、記憶型知識的體驗教學
數學知識是由許多記憶的概念、知識點組成的,比如函數的定義、棱柱的定義等,這些知識必須予以記憶才能更好的深入學習數學知識。實際上,在學生學習數學中,有些學生明明記憶住了有些知識點,卻因為沒有理解而不能學好數學,因此,記憶型知識的體驗教學的重點就放在了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一問提上。對此,教師要開拓腦筋,想出一些好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準確記憶并理解了,比如可以開展一個畫人的游戲。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分組,可以把學生分成四組;然后教師提出游戲規則,包括從第一個學生開始畫,一個學生只能畫一筆,且大家只能用鉛筆畫。最后讓學生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操作。等所有的小組都完成任務之后,就可以發現,必定存在著至少一組的學生沒有完成任務。實際上,數學記憶型的知識就是這種游戲規則,每一道數學題都是在這種規則的約束下進行的,沒有按照游戲規則參加活動必然導致失敗。上面這個游戲讓學生在自我體驗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規則的重點性,因而也就能夠運用到數學學習的規則約束中去。再如,運用到數學實際教學中去,我們以一個例子予以說明。
請問下列表達式中哪些是函數?
(1)y=sinx2 ?(2)|y|=sinx (3)y=sin|x| (4)y=sinx
學生如果不能理解函數的定義,那么這道題就無從得出答案。但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生知道了函數的約束條件,因而很快的就可以知道答案。
二、理解型知識的體驗教學
在高中數學中,理解型的知識很多,學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的掌握數學知識。那么,究竟如何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解型的知識呢。在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總結中,筆者認為,需要教師具有幽默感,而且能夠把數學知識用幽默的比喻表達出來。比如,在進行直線與平面的教學工作時,可以舉以下的例子:
教師問:今天天氣很冷,如果下雪了,大家會有什么樣的反映?
學生答:結冰、白茫茫很美麗、小動物會凍死……
學生以上的回答是在天下雪了的前提或假設下得出的,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把關鍵點返回到數學教學中來,繼續問學生。
教師問:在一個平面上,兩條直線不能交點,是什么情況?
學生答:平行。
教師問:如果在空間范圍內,兩條直線沒有交點,那又是什么情況呢?
在這種情況下,關于數學的問題就提出來了,學生就在教師的提問下進入了分析和思考,從而帶著問題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學生不但提高了學習興趣,還可以在深入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運用教師所采用的體驗教學法體驗到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
三、操作型知識的體驗教學
操作型知識指的是需要用圖、表、計算等方式來進行教學的知識。這類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僅僅用直白的語言是難以讓學生理解的。這種類型知識的體驗教學方法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種巨大的考驗。對此,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常識或者工具進行有效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中感受到數學知識魅力。比如教師在講授坐標平移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可以進行情景設置,如下:
教師問:現在教師講臺的桌子壞了,請某個同學進行修理,但是現在桌子與同學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采取何種方法才能使得同學來修理桌子呢?
學生答:讓學生走到桌子那里修理就可以了。
教師問: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學生答:還有就是把桌子搬到學生那里修理。或者把桌子搬到其他的地方,讓學生走到桌子所在的地方進行修理。
教師總結:雖然有三種方法,一是讓學生走到桌子那里修理。二是把桌子搬到學生那里修理。三是把桌子搬到其他的地方,讓學生走到桌子所在的地方進行修理。但是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第一種,即讓學生走到桌子那里修理,原因在于方法簡單便捷。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引入坐標平移的教學方法了,不僅讓學生明白了生活中的問題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法,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理解平移坐標系只是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而不是全部,所以有利于學生很快的進入到知識的學習中去。
體驗教學法明顯的優點就在于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從而更好的理解知識,學習并掌握知識。學生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不但會提升自己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而且還會激發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當然,體驗式教學法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對于教師來說,要善于研究數學教學方法,把數學中一些艱澀難懂的知識轉化成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讓學生在體驗生活中學習知識;對于學生來說,要密切關注生活中的問題,把這些問題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并開動腦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用自己的生活去感知數學知識,同時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趙贊民.構建內涵豐厚的高中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04期
[2]鄭金才.高中數學教學銜接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14期
[3]李敏.多媒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28期
(作者單位:山東省博興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