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光 林海養
始興縣老促會成立于1993年,至今已經是第6屆了。這個特殊的社會團體雖然沒權、沒錢,但是在其二十余年的歷程中,為始興老區的發展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縣老促會現任會長陽日成2006年在縣政協主席這一職位上退下來后,2007年5月到了老促會工作。記者采訪了解到,自陽日成上任后,老促會進行了改革調整,一方面“精兵簡政”,減少駐會人員。另一方面,制訂了更為完善的工作制度,明確了“調研、建議、督辦、實干”的八字工作方針。同時,對理事結構也進行了調整,大大提高了老促會的工作效率。
說到在老促會的工作感受,陽日成作了這樣的歸納:“我們的工作定位就是,傾聽民聲、反映民意、關注民生,俗稱‘新三民主義。”他說,老促會是縣委、縣政府的參謀和助手,是政府與老百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因此要好好地發揮老促會的作用。“新三民主義”是始興老促會的工作定位,也是他們的行動準則,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且二十余年如一日,從不懈怠。
及時傳達老區人民的呼聲
記者采訪了解到,自2007年到老促會以來,陽日成、段吉榜、林海養等始興老促會的老領導積極投身到老區調研工作中去,始終把“傾聽民聲、反映民意、關注民生”記在心上。
“老促會的工作就是要聽取老百姓的真實聲音,無論是褒獎的,還是批評的,亦或是尋求援助的,老促會都要聽。不單止要聽,聽了之后還要向縣委、縣政府如實地反映,尋求解決辦法,并督促落實,這是老促會的主要職責所在。”陽日成說,多年來,老促會的同志們積極堅持收集、整理、反映老區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難點、熱點問題,聯合縣直多家單位深入93個老區行政村和部分老區村莊,對老區行路難、上學難、飲水難、看病難、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等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先后撰寫了9篇調查報告,全面客觀地反映了老區建設的現狀,為省、市、縣黨委和政府制定對老區的扶持政策提供了決策依據。如省對山區貧困村干部轉移支付順延三年、邊遠老區行政村公路補助由每公里15萬元提高到20萬元、老區縣學校危房改造、山區鄉鎮衛生院危房改造、補報農村安全飲水人口等等決策,無一不凝聚著老促會的汗水。正是老促會的同志們不辭辛勞,積極扮演好“橋梁紐帶”的角色,才使得縣委、縣政府對老區的情況更為熟悉,政策、資金落實得更加到位,老區民生問題更好地得到解決。
陽日成告訴記者,他多次和老促會的其他同志深入老區鎮村調研,當看到老區鎮村的貧困家庭仍有許多孩子依然面臨讀書難的問題時,心里觸動非常大。
“老區孩子讀書難,但他們非常希望能讀書,盼望有更好的條件去讀書。”陽日成說,“我們得知這些情況后,做了一些工作,‘拉關系、‘找資金,希望能給老區的孩子們尋找一些援助。”據悉,陽日成還親自奔赴外地,和慈善機構或企業家聯系。
據了解,自2007年以來,陽日成一直保持與香港愛心人士密切聯系,與有關部門一起積極配合這些愛心人士開展捐資助學工作,協助香港商人梁廣榕先生落實捐資160萬元、香港鮑思高基金會捐款110萬元開展建校、獎教、獎學、助學活動。副會長段吉榜2010年到縣老促會工作后,則積極與香港圣類斯中學家長教師會等慈善機構和愛心人士加強聯絡,開展捐資助學,落實捐款捐物260多萬元,協助開展建校、獎教、獎學、助學活動。
“原本梁廣榕先生只是出資獎學的,我和有關領導跟他說,光獎學不行,還得調動老師的積極性,這一點很重要。后來,梁廣榕采納了我的意見,又拿出一部分錢獎教。”陽日成告訴記者,這些企業家或慈善機構,有一點非常難能可貴,他們從不會在意排場,也從不求回報。“梁廣榕先生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了我,我就想,企業家們能為我們老區群眾出錢,我們老促會出力,總可以吧?”
著力改善老區生產生活條件
多年來,始興老區鎮村的破危學校一直都是老區學子們呼聲最高的問題之一。為改造這些小學,還老區學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始興老促會甘當老區學校改造的急先鋒。先后向省里爭取改造資金780萬元,改造了老區破危小學26間;向韶關市政府爭取改造資金110萬元,改造老區破危小學11間。經過多年的政府投資、群眾集資、社會各界人士捐資,如今,始興老區的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在老區農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最好的設施在學校”。
據了解,自1996年以來,始興老促會向省、市爭取道路維修補助款198萬元,維修老區村道48條,參與全縣93個老區村委會、77個自然村大部分鎮通村公路硬底化的工程質量監督,基本改變了老區群眾行路難的狀況。此外,還向市政府爭取56萬元,支持2個鎮圩、8個村的自來水改造,改善了老區人民的生活環境。
積極牽線搭橋扶貧幫困
近年來,始興老促會積極聯合有關單位培訓農村創業青年,共培訓創業青年566人次,培養農村創業帶頭人168人,促成了4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起到了培訓一批人、帶動一大片的作用。在烈士后裔助學這項工作中,老促會更起到了直接的主導作用,他們核實、發放革命烈士后裔上中專、大專以上學生助學金385050元,223人次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資助。選送了116名初中畢業的家庭貧困學生到省、市中等職業學校讀書;與有關部門主動聯系香港熱心人士捐資1458萬元,援建了18所小學和1所幼兒園,助學2516人,獎學1305人次。并提出了“將居住在深山腹地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沈所鎮合水村(抗日戰爭老區村)、羅壩鎮小安村(解放戰爭老區村)搬遷的建議”,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多方支持下籌集資金1538.35萬元,先后在沈所鎮圍溪、羅壩鎮東山水建立瑤民新村,分三期共搬遷瑤民357戶1616人,并調整出人均耕地0.5畝。
陽日成表示,老促會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位、越權,要積極協調好與各部門的關系,起到相互協助、共同促進的作用。
大力弘揚老區革命傳統
始興縣是革命老區縣,境內有很多革命遺址、遺跡。近年來,為更好地保護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八一村革命烈士墓、紅圍——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舊址等遺產,充分發揮其革命傳統教育的作用,始興老促會積極牽頭,多方聯動,爭取了一定的資金給全縣17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進行了建立改造。有效地保護了革命歷史文物,為緬懷革命先烈、銘記革命歷史、發揚革命傳統、教育年輕一代提供了活動場所。此外,始興老促會還在收集整理始興老區歷史資料、撰寫了《始興革命老區斗爭史匯編》等方面積極發揮其作用,并在多個單位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獲得了各界人士的好評。
“我們只是做一些促進工作,關鍵還是我們各級領導的重視。”陽日成告訴記者,近年來,韶關市、始興縣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老區工作,對老區的投入更是一年一個臺階,力度前所未有。
據了解,始興縣委書記、縣長在全會、常務會議中,也多次強調,要加強老區建設投入,做好老區的每一項工作。“領導重視了,我們心里就有底了。”陽日成告訴記者,從縣里撥給老促會辦公經費上就可以看出,縣委、縣政府對老促會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一些大型的與老區工作有關的會議,都會認真聽取老促會的意見和建議;老促會要搞調研,舉辦活動,縣委、縣政府也會大力支持。
“縣領導那么重視,我們沒有理由不搞好老促會工作,老促會,就要在‘促字上做文章,要提出一些有前瞻性、有建設性的意見,發揮好參謀作用,協助各部門,把老區工作做得更好,只有這樣,老區的老百姓才能早日脫貧致富。”陽日成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