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蘇蘇 文/success
會診母乳喂養不成功8個問題
編輯/蘇蘇 文/success

許多媽媽在進行母乳喂養前都自信滿滿,然而現實的“骨感”往往輕易打敗想象的“豐滿”,會診母乳喂養中出現的幾大問題,媽媽應該如何解決呢?
媽媽沒有早開奶
據臨床統計數據表明,生完寶寶后越早讓其吸吮乳汁的媽媽,母乳分泌情況就會越好。及早開奶不僅能增加乳汁分泌量,而且還可以促進奶管通暢,避免奶脹及乳腺炎的發生。
這樣解決
1. 正常分娩的媽媽在產后30分鐘內就應開始哺乳。此時通過新生寶寶的吸吮,不僅能讓乳頭傳來的感覺信號達到下丘腦,促使垂體釋放泌乳激素,而且也能反射性刺激垂體釋放催產素,讓媽媽的乳房泌乳。
2. 雖然新媽媽可能身心疲憊,乳房也不感到脹,但也要堅持及早讓寶寶吸吮乳房,寶寶的吸吮刺激可迅速促進和增加乳汁分泌量,同時有效避免寶寶沒吃到初乳的可能。
3. 剖腹產媽媽會比順產媽媽更疲憊,而且因為麻醉藥的作用而昏昏欲睡,只要醒了,媽媽就要第一時間抱過寶寶,讓他吸奶,這樣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也有利。
寶寶沒能按需哺乳
母乳喂養的寶寶不要拘泥于是否到了“預定的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喂。醫務人員曾做過臨床試驗,將同樣條件的媽媽,按定時和不定時喂奶分為兩組進行觀察,結果在乳房24小時充盈者中,定時喂奶的僅占3.4%,不定時喂奶的則高達65.6%,進一步證明了不定時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這樣解決
1. 按需哺乳,不計次數,這種經常性的吮吸可刺激新媽媽體內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得快些、多些。
2. 當寶寶饑餓性啼哭時,媽媽就可以進行哺乳;新生寶寶睡眠超過3小時,也可嘗試喚醒哺乳。新媽媽乳汁越吃越多,寶寶吃飽后,睡眠時間逐漸延長,自然會形成規律。
3. 按需哺乳的新生寶寶最初3天內喂奶時間要短,第一天每次哺喂2分鐘即可,第二天4分鐘,到第4天以后,每一次喂15~20分鐘。新生寶寶通常在前兩周內會自己調節吃奶次數。
4. 兩次喂奶的時間間隔不能嚴格規定。新生寶寶第一天喂奶可4到5小時一次,第二三天可4小時一次,第四到九天可兩個半小時一次,隨后可延長到隔3小時左右一次。當然還應根據每個寶寶的不同情況因人而異。
哺乳姿勢不正確
剛生育不久的新媽媽傷口并未痊愈,抱寶寶的姿勢不對也容易牽動傷口導致疼痛,使之在心理上排斥哺乳,因此正確的哺乳姿勢不僅讓寶寶順利吮吸到母乳,也能刺激媽媽分泌更多乳汁。
這樣解決
1. 坐位哺乳:媽媽自然坐下,雙腳平放在地上,也可在雙腳下擺一張矮凳子,背部靠在椅背或一些可支撐的物體上。將寶寶放于媽媽大腿上,媽媽一只手摟抱著寶寶的頭、頸和肩的部位,使寶寶的身體與媽媽的胸腹部緊密貼在一起;用另一只手托起乳房,托乳房的手要將拇指與食指分開呈“C”形,將乳頭輕輕送入寶寶口中。如果寶寶含吮不到乳頭,可將寶寶的下頜輕輕向下推推,并幫助寶寶含吮到乳頭及大部分乳暈。
2. 臥位哺乳:媽媽側身躺在床上,用一只手托住寶寶的頭頸部,用上述方法幫助寶寶含吮即可。剖宮產媽媽側身較為困難,可采取仰臥位哺喂寶寶,但需要家人將寶寶抱到媽媽的胸部,并幫助寶寶含吮到乳頭。
3. 環抱式哺乳:將寶寶抱放在媽媽的身體一側進行喂奶。生多胞胎和剖宮產的媽媽,均可采用這種姿勢。
哺乳方法有漏洞
媽媽在哺乳時往往會忽略一些細節,而這恰恰是無法成功進行母乳喂養的關鍵,因此堵上漏洞刻不容緩。
這樣解決
1. 媽媽別怕辛苦,勤哺喂。試著抽出24~48小時的時間,什么事也不要做,專心喂奶和休息,且每次喂都盡可能讓寶寶吃的時間長一些。媽媽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寶寶吮吸的次數;由于寶寶吮吸的力量較大,正好可借助寶寶的嘴來按摩乳暈。喂得越多,奶水分泌得就越多。
2. 媽媽每次喂奶兩邊的乳房都要讓寶寶吮吸到。一次哺乳約換2~3次邊,這樣既可引起寶寶吸奶的興趣,又可同時刺激兩側乳房奶水分泌,保證寶寶吃到充足的母乳。輪流喂哺的寶寶既能吃到前奶,又能吃到后奶,利于生長發育。
3. 媽媽每次哺乳都要讓寶寶充分吸空乳房,這有利于乳汁的再生產。有些寶寶食量比較小,吃一只乳房的奶就夠了,媽媽可以先用吸奶器把前部分比較稀薄的奶吸出再讓寶寶吃。
寶寶出現乳頭錯覺
母乳喂養寶寶,一定只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不要再讓他吸奶瓶或安慰奶嘴,以免吸慣了奶嘴,反而不要媽媽的乳頭了,如果出現乳頭錯覺,媽媽可以試試下面這些辦法。
這樣解決
1. 不要在寶寶饑餓時讓他吃母乳,那樣只會讓他因為憤怒而更加拒絕乳頭。要讓寶寶接受媽媽的乳頭,最好在他還沒餓的時候,試著給他吸吮。
2. 新生寶寶接受乳頭之前,媽媽需要把奶擠出來給他吃,每次喂奶不需要別人幫助,讓寶寶盡快熟悉并接受躺在媽媽懷里靠近乳房的姿勢和感覺。
3. 如果要給寶寶補充一些水,媽媽可以試著用小勺。堅持只喂母乳,這樣就可刺激乳汁分泌,當寶寶的需要量增加時,母乳也會更加豐富。

媽媽補充營養不科學
媽媽的乳汁來源于吃下去的食物,科學合理的飲食不僅可補充分娩時消耗的能量,而且為制造乳汁提供了大量優質原材料。
這樣解決
1. 媽媽應飲食平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盡可能吃各種營養成分不同的天然食物。新媽媽一天的膳食應保證肉類、禽和蛋類,牛奶、豆制品等的攝入,滿足分泌乳汁對優質蛋白質的需求。
2. 媽媽補充海產品、魚油等食物可促進寶寶大腦和視網膜功能發育,海帶、紫菜、蝦米皮等富含鈣、鐵和碘,可通過哺乳滿足寶寶快速生長發育的需求。
3. 媽媽還可適當多吃些黃豆、絲瓜、黃花菜、核桃仁、芝麻之類的食物。
4. 要想乳汁分泌旺盛且營養成分優良,哺乳媽媽除了正常三餐外,可在每天上午、午后、晚間增加2~3次進餐。烹調方式多用煮和燉,少用油炸。限制辛辣及強刺激食品,禁煙酒。
5. 哺乳媽媽在喂奶前要注意補充水分,如一些能催乳的肉湯、骨頭湯、雞湯、魚湯和粥類,或是多喝豆漿、杏仁粉茶、果汁、原味蔬菜湯等。媽媽比平時多進液體1000~1500毫升,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源源不斷。

媽媽乳頭痛
乳頭感覺疼痛主要是因為有些媽媽只讓寶寶吸乳頭,這樣乳汁不會出來,寶寶也因無法吸到乳汁而更加用力吸吮,時間長了,對乳頭的摩擦會越來越大,很容易造成媽媽乳頭破皮或裂開。
這樣解決
1. 寶寶在吸吮母乳時,不能只吸住媽媽的乳頭,而是要含住整個乳暈(乳暈里有輸乳竇)。當寶寶用力吸奶時,舌頭和嘴唇就會頂到媽媽的乳頭,在這一頂一頂之間,奶水會不斷涌出,從而避免媽媽乳頭受傷。
2. 媽媽經常哺乳可以增強乳房接受刺激的能力,防止乳頭皸裂。對于新生寶寶來說,每次哺乳時間的間隔在0.5~3小時之間都是正常的,不用擔心喂奶過勤。
3. 如果媽媽的乳頭已經破皮,則應該停止喂養一兩餐,可以將奶水擠出用小勺喂給寶寶吃。
媽媽太過緊張焦慮
媽媽精神上的刺激,如緊張、憂慮、驚恐,會使乳汁分泌減少,甚至產生回奶現象。研究表明,處在不良情緒中時,人血液中的一些物質可能會生成某種對人體有害的毒素,致使乳汁中也含有。如果這些毒素進入寶寶體內,就會對他們的健康產生危害。
這樣解決
1. 寶媽媽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是乳汁充足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媽媽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可使乳汁分泌得多。
2. 給寶寶喂奶時媽媽要注意保持平靜和愉快的心情,哺乳前與寶寶溫柔地交流,千萬不可在生氣或盛怒之下給寶寶喂奶。
3. 媽媽可以在寶寶醒來之前先躺下休息15分鐘,也可以做一些最能使自己放松的事情,比如閉上眼睛聽聽輕音樂或看看書。幾天后你就會發現,每次給寶寶喂奶前,自己能明顯地感覺到奶水來了。這說明,情感和奶水的產生與釋放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