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是“營改增”的關鍵之年,按照計劃應該完成改革,將生活服務業、金融業以及建筑工業、房地產業的營業稅全部改成增值稅。施工企業如何順應形勢,因地制宜地適應稅制變化,給企業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對于“營改增”的逐步推進,對企業來說,困難與機遇并存,如何抓住機遇,克服困難,是我們這個行業所要面臨的首要任務。
施工企業承攬工程項目,首先要積極參與建設單位的投標。在工程投標計價體系中,綜合稅率的方式是現行施工行業稅費的標準,即稅負約占整個工程造價的3.5%左右,(因施工地域不同,可能略有差異)。如果施工行業實行增值稅后,不再適用原3%的營業稅的稅率,其課稅對象、計稅方式以及計稅依據都將發生重大變化。因此,我們現行的造價模式必須改變。國家住建部于2014年7月21日頒布了《關于(建筑業營改增建設工程計價規則調整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調整計價規則企業應該轉變原來工程造價和計價體系,否則施工企業投標報價將無的放矢,招投標也將失去相關法律依據和政策支持。
增值稅是以商品或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是流轉稅和價外稅。從理論上說,稅負應由最終消費者承擔,完全改變了原來建筑產品的造價構成。在施工過程中人工、材料、機械都要繳納增值稅,實現價稅分離,環環相扣,層層抵銷。投標時,在信息價和市場價的搜集方面都要考慮增值稅的因素,提高了組價過程的復雜程度,最終計價體系會更加嚴謹精細,實現價稅徹底分離。
一、材料成本是施工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約占總成本的60%-70%
“營改增”政策實行后有利于規范建材市場供應,促進產業整合。在營業稅制下,企業在采購材料時,進項稅額無法抵扣,出現對施工材料重復征稅的問題。企業承擔了大量其他行業轉嫁過來的稅費,加重企業負擔?!盃I改增”可以解決施工企業服務之間、產品和服務之間的重復納稅問題,這一方面在材料成本上凸現的最為明顯。依據增值稅稅收的特性,將一部分增值稅轉嫁給下游企業和消費者,減輕施工企業負擔,促進其轉型升級?!盃I改增”后,具有一般納稅人資質的大型材料供應商就不會再處于價格劣勢,施工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就會充分考慮是否能夠獲得有效的可抵扣的增值稅發票,買賣雙方將形成一個完整的信用鏈條和抵扣鏈條,不但建材質量將得到有效的保障,還可以促進上下游企業的整合和同步發展。
首先,在企業材料供應部門應對每個材料供應商逐一梳理,查看其身份是否是一般納稅人,可否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例如:作為施工中的基礎材料——砂石料。供商為采石場,如果能由當地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可以合法抵扣,就不會出現重復納稅的情況。2014年國家稅務總局以財稅[2014]57號文通知,對水穩、商品混凝土決定實行簡并和統一增值稅征收率,統一調整為3%,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施工企業可以正常抵扣。
二、現代化施工中,機械成本也是總成本的組成部分
企業都會面臨著設備老化,需更新換代的問題?!盃I改增”實行后,購入的固定資產及設備都可以有效抵扣。企業可以通過加大對高科技設備的投入,提高施工中的科技含量來促進企業由勞動密集型行業向資本密集型行業的轉變,達到轉型升級的目的。運輸和設備租賃行業已在先期實現了“營改增”,可以開具能夠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可以開展與其合作,在施工的繁忙時節,租賃機械可以縮短施工期間,保質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務,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設備日常維護和保養、修理都可相應的抵扣增值稅,油料是機械的“糧食”,充足的供應能夠保證施工的有序進行,這些都是可以抵扣的。另一方面,增值稅在進出口方面優惠政策更多,對出口商品一般適用零稅率,出口退稅政策也比出口營業稅免征政策覆蓋廣,這更有利于施工企業“走出去”,參與國家戰略的“一帶一路”建設,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產業發展國際化,讓一些具有高鐵施工、港口改造等資質的企業可以承攬一些國外的大型工程,增強國家影響力。
三、施工企業人工成本問題
雖說不能抵扣,但可以在所得稅前合理合法地扣除。外用工也是施工企業用工的一種形式,一般都屬勞務派遣,雖然增值稅是價外稅,但是稅負差異仍然是企業經營管理中頗為關注的對象,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用工形式,從而使得勞務派遣有可能成為部分企業主流的用工形式。勞務發票能否抵扣,從“營改增”目前的試點情況來看,原營業稅的有關政策在改征增值稅企業基本得到保留了。如果可以將勞務人員外包成本納入用工企業的增值稅抵扣范圍:施工單位可以抵扣勞務派遣公司的開具的勞務收入(收到的全部價款)發票可以大大減少人工成本。
四、“營改增”過渡期,給予過渡性稅收政策和財政扶持政策
建議“營改增”之前未完工的工程項目可按照老政策處理,即繼續按照營業稅政策執行或實行簡易征收。無論在哪個時點上實施“營改增”,建筑企業都會存在一批老項目,這些老項目可分為已竣工已結算、已竣工未結算、未竣工未結算三種情形?!盃I改增”后,這些老項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簡易方式征收。
五、納稅方式的改變和核算方法的調整會增加企業負擔
企業面對營業稅與增值稅之間的稅制差異,將會對納稅方式和核算方式進行重大調整,也會增加企業負擔。一是納稅地點變化將增加承攬異地工程難度。由于營業稅是在施工所在地的地方稅務機關繳納,增值稅是回企業機構所在國家稅務機關繳納,直接影響地方財政收入,企業擔心地方政府會排擠外地企業,拒絕他們承接本地工程。二是財務核算方式變化將增加企業管理成本。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國家實行的重大稅制改革,涉及到國家、地方政府和企業三方共同利益。國家在做調研試點工作時,已經充分考慮施工行業的特點,從制度上、配套措施上逐步推進企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前期準備工作。同時,為保證政策順利實施,對向施工行業提供服務的企業也同步實施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增值稅相對營業稅可以有更多的稅務籌劃空間,“營改增”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相應地稅收籌劃也要從建筑企業整體出發,對相關業務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進行籌劃,以實現稅收籌劃的收益最大化。從投標意向開始,就需要企業領導、部門負責人未雨綢繆,協調配合,積極應對,使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能夠在施工企業順利平穩過渡,將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