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及早春季節(jié),由于塑料大棚內溫度低、濕度大,蔬菜容易誘發(fā)多種病蟲害。利用煙霧劑防治大棚蔬菜病蟲害,是通過農藥汽化后冷凝成煙霧顆粒或直接將農藥分散成煙霧顆粒防治病蟲害的一種新技術。該技術具有簡便省力、藥效好、避免棚內濕度增加、用藥成本較低、農藥殘留少等特點,防治效果明顯優(yōu)于噴霧、噴粉等施藥方法,特別是在陰雨天或病害流行期間防治效果更加明顯。但是如使用方法不當就收不到應有的效果。為了提高防治質量,在施用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檢查棚面。煙劑是以煙霧為載體而達到施藥目的的,所以在大棚里使用煙劑前要檢查棚面,如有破損要及時修補好,使棚面封閉嚴實。棚面越嚴實,防治效果越好。
2.選用適宜的劑型。市場煙劑種類很多,有片劑、粉塵劑和顆粒劑,要根據大棚特點選用。片劑適合布點較多、窄而長的韭菜棚,粉劑和顆粒劑適合棚室較寬的西紅柿、黃瓜等蔬菜大棚和水果大棚。
3.對癥施藥。在施藥前要查明病、蟲發(fā)生情況,對癥用藥。防治霜霉病、疫病、灰霉病等,可選用10%百菌清煙劑或15%克菌靈煙劑,每畝用藥200~250克;防治白粉病,可選用15%克菌靈煙劑,每畝用藥250~300克;防治蚜蟲,可選用22%敵敵畏煙劑或滅蚜煙劑,每畝用藥300~350克。
4.及早用藥。在蔬菜生長期間,要加強病蟲發(fā)生情況調查,適時防治。一般防治病害應在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使用,間隔7~10天1次,連用3~4次;防治蟲害宜在害蟲初發(fā)期使用,以利及早控制害蟲的為害。
5.劑量適當。大棚里施用煙霧劑的用量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用量過高,浪費藥劑,加重污染;用量過低,達不到理想防效,所以應選擇最佳施用劑量。具體應根據大棚空間大小、病蟲害發(fā)生程度及煙劑的有效含量而定。如防治黃瓜霜霉病、灰霉病,可選45%百菌清煙霧劑,每畝用量200~250克,每7~10天熏煙1次,連用3~4次即可。病害嚴重的大棚或者封閉效果較差的大棚,可適當增加用藥劑量。
6.施藥方法要正確。(1)燃放點的確定:空間較大的棚室,每畝設6~10個燃放點,為防止燃放點附近因長時間高濃度煙霧熏蒸而造成藥害,燃放點應稍遠離作物;比較矮小的棚室,宜選用有效成分含量低(10%、15%)的煙劑;高度低于1.2米的小棚,不宜使用煙劑,否則容易造成藥害。(2)燃放方法:由于煙霧沉積具有避熱的特性,因此在日光照射下施用效果不佳,而在傍晚日落后收工時使用最佳。燃放時由里向外按順序點燃,最后點燃棚口的煙劑,如有明火必須吹滅,使其正常發(fā)煙,點完后迅速密閉大棚。點燃后,操作人員應立即離開棚室,以防止中毒,接觸藥品的部位要用肥皂水洗凈。必須特別注意的是:使用煙熏劑后,一定要經過充分通風,人員方可進入棚室進行農事操作。在陰雨天的白天施藥后需密閉大棚4~6小時才可放風作業(yè)。
7.交替、輪換用藥。防治病蟲害時,要針對防治對象選擇2~3種煙劑交替、輪換使用,避免單一多次連續(xù)使用同一種煙劑。
8.煙霧劑應存放在干燥處,并要避免接近火源。
(湖北 陳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