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所謂留置權,就是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占有的債務人的動產,并有權就該動產優(yōu)先受償。留置在實現擔保物權時時有發(fā)生,本期特整理相關案例兩則,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一、留置權的取得條件
案情:元旦期間,李某駕車回老家,不幸發(fā)生翻車事故。李某報案后,某汽車修理廠出面將轎車拖至修理廠修理,雙方口頭協定汽車修理費2 萬元。車修好后,修理廠多次向李某催收修理費未果,遂將李某的汽車留置,并通知李某在兩個月內支付費用。但是,李某仍然未按期交付,修理廠將汽車作價20萬元變賣,扣除2 萬元修理費后,余款返還給李某。修理廠變賣李某汽車的行為是否合法?
案例評析:修理廠變賣李某汽車的行為屬合法。本案涉及留置權取得的要件和效力問題。首先,李某與修理廠之間成立承攬合同關系,《擔保法》第84 條規(guī)定,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fā)生的債權,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留置權;其次,修理廠因修理汽車合法占有李某的汽車;最后,修理廠的2 萬元修理費支付期限已經屆滿,且已經按照法律規(guī)定給李某兩個月的寬限期。《物權法》第236 條規(guī)定,留置權人與債務人應當約定留置財產后的債務履行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留置權人應當給債務人兩個月以上履行債務的期間,但鮮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動產除外。
債務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權人可以與債務人協議以留置財產折價,也可以就拍賣、變賣留置財產所得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
由此可知,取得留置權必須滿足以下條件:第一,債權人需合法占有債務人的動產,直接占有、間接占有均可。第二,債權已屆清償期。債權尚未屆清償期時,尚不發(fā)生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問題,不存在留置權。第三,債權的發(fā)生與該動產有牽連關系。第四,留置財產與對方交付財產前或交付財產時所為指示不相抵觸。第五,留置債務人財產不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第六,留置財產與債權人所承擔義務不相抵觸。留置權在符合條件時依法產生,而非由當事人約定。
二、留置物的價值應當相當于債務的金額
案情:2010 年12 月1 日,個體運輸戶楊某與個體商販張某達成口頭協議,約定楊某為張某從山東運回10 噸青菜,12 月6 日清晨4點到達北京,運費8000 元,張某預付4000 元,貨到時付清余款。
由于交通阻塞,這批青菜運到北京已是6 日上午10 點。張某以未按時到貨耽誤了早晨批發(fā)青菜為由,拒絕支付余款4000 元。楊某堅持要求張某付清余款方可卸貨,雙方發(fā)生爭議。楊某將貨物卸到自家的簡易庫房內,直到第二天中午張某付清余款才把貨提走。隨后,張某將楊某起訴至法院,要求楊某賠償貨物延遲交付、影響批發(fā)造成的損失3000 元,青菜因保管不當而腐爛造成的損失2000 元等。楊某稱,扣留張某的貨物是行使留置權,由此造成的一切損失和費用均應由張某負擔,并要求張某給付卸車費及保管費500 元。
案例評析:本案中,楊某延遲交貨是否仍享有留置權?楊某是否要對自己保管不當給張某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
《民法通則》第107 條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guī)定除外。”楊某在運輸途中因高速公路交通阻塞造成遲延交貨,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屬不可抗力,楊某對交貨遲延的損失不應承擔責任。《民法通則》第89 條第4 項規(guī)定:“按照合同約定一方占有另一方的財產,對方不按照合同給付應付款項超過約定期限的,占有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以留置財產折價或者以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yōu)先得到償還。”《合同法》第 315 條規(guī)定,“托運人或者收貨人不支付運費、保管費以及其他運費費用的,承運人對相應的運輸貨物享有留置權,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因此,楊某可以行使留置權。
但是本案中的標的物為青菜,是可分物(指把物品分割之后,不影響其經濟用途或不降低其經濟價值的物,如布匹、糧食、石油等),我國《擔保法》第 85 條規(guī)定,“留置的財產為可分物的,留置物的價值應當相當于債務的金額。”
因而楊某只能留置與自己的債權額4000 元相當的部分,其余部分應當交付張某。根據《擔保法》第 83 條的規(guī)定,楊某行使留置權所支付的必要費用,有權向張某請求返還,但債權額以外的留置費用除外。同時,《擔保法》第86 條規(guī)定:“留置權人負有妥善保管留置物的義務,因保管不善致使留置物滅失或者毀損的,留置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于楊某將青菜置于簡易庫房內,楊某應當承擔部分青菜腐爛的民事責任。其反訴要求張某承擔實現留置權的卸車費及保管費,在債權額范圍內,理應獲得法院支持。
(摘編自《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