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宏
哈爾濱市民用建筑設計院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現澆混凝土裂縫的控制
楊振宏
哈爾濱市民用建筑設計院
我國建筑事業的不斷發展推動了各項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現澆筑混凝土裂縫問題也得到技術的支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現澆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時極為普遍的一種形式,主要是其具有強度大、粘性好以及成本低的優點,能夠給建筑工程帶來高效益、高質量的結構建設。但是,由于施工條件及混凝土自身特點的影響,建筑工程中出現混凝土裂縫問題也很常見。在房屋建造中,結構裂縫問題嚴重影響房屋的安全使用,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文章根據實踐經驗的總結,對于房屋建設中現澆筑混凝土結構裂縫問題進行探討,分析裂縫產生的原因,并總結了幾點應對措施進行闡述。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混凝土;裂縫
隨著工業化不斷進步,使建筑事業得到良好的發展,現澆筑混凝土結構在我國大量使用,并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技術應用的不斷創新,社會要求的不斷提高,混凝土裂縫問題仍然是建筑產業存在的一大缺陷。裂縫的產生不僅影響建筑質量與安全,還造成社會對于建筑產業各類糾紛事件的產生,不利于社會和諧。文章介紹了現澆筑混凝土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據實踐經驗總結出出力裂縫問題的措施,供相關人員參考。
1.1 混凝土結構的概念設計
混凝土結構概念設計在混凝土結構產生的裂縫問題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建筑結構的概念設計中,可以根據建筑整體與各個構件之間的關系進行統一掌握,并具有選擇性和比較的方法進行設計,保證各個構件與整體結構相匹配,優化組合。這就需要結構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具有良好的統籌兼顧的思想,具備總體設計的能力,也需要將結構構件中的力學知識進行掌握沒通過掌握物理知識來分析力的作用在結構中的影響。通過利用結構概念設計能夠設計出具有精準化、科學化、標準化的成本較低的結構設計的整體設計方案。
1.2 設計概念
通過概念設計能夠為設計提供高品質且性能良好的總體方案。設計概念主要是通過施工中圖紙的設計階段,將施工中所需的材料多少及性能、物理原理、結構分析等方面進行設計,并將這些概念統一到總體方案當中,為設計提供總體思路分析。對于圖紙的設計與施工質量以及施工科學性有著重要的影響。
1.2.1 結構電算中的設計概念
房屋建筑中對于結構的分析主要采用極端及模型形式進行分析,在點算過程中需要將各個數據進行計算,并根據計算結果選擇出需要的結構設計,其中在及手段原理的選擇上對于判斷結構設計有著重要的作用。程序的選擇主要是利用電算的計算原理及計算結構來判斷實際工程發的設計情況。應用分析對于結構設計也十分重要,它能夠判斷出建筑的工程、結構的周期、結構變形以及內力的作用情是否在建筑規范下進行,能夠使結構設計更具有科學性。
1.2.2 結構計算方法
結構的計算模型要進行必要的簡化,簡化程度與計算程序有關。簡化模型要盡量符合真實受力情況包括結構構件的空間布置、荷載的分布、結構構件的剛度、形式、約束、連接、位移變形特征等實際結構的簡化模型應與軟件假定的力學模型相符。
2.1 結構裂縫控制常見的設計構造措施
2.1.1 結構的平面布置
建筑平面布置宜規則避免平面形狀突變,平面有凹口時,宜在凹口處邊緣設置拉梁,凹口周邊的樓板應適當加厚并加強配筋樓板負筋宜拉通。要嚴格按有關規范控制房屋的長度,當長度超過規范規定數值不大時河在中部設置收縮后澆帶。后澆帶一般設置間距為30m泣置在梁和樓板的1∕3跨處,寬度SOOmm一I000mm。后澆帶應將梁、墻和板完全分開鋼筋仍宜連續配置。當房屋長度超出規范規定數值較大時宜設變形縫。當建筑物裙房和主樓的高差較大時應在裙房和主樓之間設置沉降縫或后澆帶這樣可以減小因基礎沉降而產生的裂縫。對外露的現澆鋼筋混凝土女兒墻、掛板、欄板、檐口和雨棚等構件當水平長度超過12m時應設置伸縮縫,間距應大于12m。當房屋長度大于40m時河在樓板中部設置設置后澆帶,以減少混凝土收縮應力及溫度影響。
2.1.2 混凝土構件厚度考慮鋼筋錨固和耐久性等因素
對現澆構件的最小厚度應加以限制對現澆板板厚宜取)價O一價5(L為板的計算跨度),一般民用建筑不宜小于100mm才民據工程實踐版厚較薄時宜出現收縮裂縫。
2.1.3 配筋設計
配筋率對于裂縫有一定的影響,提高配筋率能夠有需的控制裂縫的寬度。建筑結構中對于梁和板的構件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規范化,同時對于配筋率的間距問題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對板進行受力時,鋼筋的配置應該選擇直徑較小的鋼筋配置,這種配置能夠減小構件之間的裂縫。因此,對于構件的配筋設置與間距要求一定要保證在規范下進行配置,具有規范性的配筋設計對于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2.1.4 施工方面
建筑施工中設計的環節為復雜,且對于各個部分的要求極為嚴格,因此,由于施工各種原因造成的裂縫問題的因素也存在多樣性。①混凝土結構構件沒有收到良好的養護與維護下,以及養護不規范,就會造成裂縫問題的產生。②混凝土中水泥與石灰、添加劑的劑量等比例的規范也會造成混凝土裂縫問題。混凝土的攪拌、振搗時間短且力度不夠的情況也會造成立裂縫問題的產生。③鋼筋的表面受到氧化或污染、鋼筋保護層受到損害等現象。④施工過程中沒有按照規范下進行施工,遇到裂縫問題不加以處理。⑤施工的后期階段忽略混凝土的維護,造成對混凝土的損壞。⑥建筑結構構件發內部與外界溫差過大,同時沒有進行有效的處理。⑦在外界環境較為惡劣的情況下強行施工,造成對混凝土的損害。⑧冬季施工時沒有采取有效的防凍措施進行防護等現象。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中,需要將對各個部分有針對性的進行增強加減緩,以防止混凝提裂縫問題的產生。對于建筑物的平面及空間結構設置應該充分考慮物理力的作用,通過正確的受力分析將整體結構進行合理的設計,恒每個結構設計環節的準確與科學,從而減小混凝土劣裂縫產生的問題,通過結構設計控制裂縫問題的產生,加強房屋建筑的質量。
[1]潘佳.高層建筑混凝土澆注技術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4 (12)
[2]唐飛,郭付東,唐興泉,王暉.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常見問題及預防措施[J].建筑技術開發.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