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娜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通河縣林業局
林業經營與森林生態發展對策探討
于麗娜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通河縣林業局
當前,森林生態發展以及林業經營逐漸為社會所關注,有關部門應利用系統、科學的方法推動森林發展以及林業經營的可持續化發展。本文探討了林業經營與森林生態發展對策,希望有所指導和幫助。
森林生態發展;林業經營;對策
森林是人類生活的綠色生態屏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生態系統的平衡。森林系統結構極具復雜性,同時具有強大的物質生產能力以及生態環境服務功能,為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筆者從林業經營以及生態平衡的制約因素入手,探討了當前森林生態與林業經營的對策如下。
1、森林管護存在較大難度。森林是一個巨大的生態體系,蘊藏了豐富的生物資源,而其中的非法狩獵與砍伐行為也不在少數,森林管護存在較大難度。就人力資源角度分析而言,管理部門人手有限,而管護范圍相對較大,導致管護人力資源無法滿足實際的管護需求。此外,國家對于森林管護工作資金投入受限,條件相對艱苦,還有不少林區涉及個人乃至集體利益紛爭,種種因素均導致管護難度較大。
2、林業資源開發科技含量不足。林區薪資較低、環境條件相對較差導致林區專業科技人才匱乏,資源開發利用工作不同程度受阻。同時,林區基地內先進科研設備配置不足,對科研工作造成較大影響。久而久之,林業開發基地科技力量陷入薄弱境地,并且難以吸引外來資本投入資金用于林業資源保護。此種情況下,林業資源開發必然存在科技含量不足的問題,整個開發過程不夠高效,林業資源固有開發潛力難以得到充分挖掘,造成資源浪費。
3、林業資源產業化水平不高。當前,我國對天然林資源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林業逐步轉向經濟林以及生態林建設,這在短時間內為林業資源提供了有效保護,土地林木覆蓋率也有了一定改善,然而產業水平過低的現狀導致林業資源開發經濟效益不高,特別是經濟格局受限,配套產業規模偏小、市場條件不足等諸多問題,林業經濟產值很難達到預期。而林業資源所有權還存在股權不清、林業資源歷史遺留問題以及產權不明等現象,影響了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
1、強化森林資源保護與培育力度。首先應提高更新造林力度。積極采取多樹種、多形式、多林種以及多層次的造林方式,科學設定樹種比例。著眼于提高林木質量、維持森林生態平衡來統籌安排,做好適地種樹,并與區域氣候條件相結合,營造出樹種多樣化的混交林。其次應重視森林病蟲害以及火災防治工作,推動森林防護體系建設。應在工作實踐中切實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做好火災預防工作以及病蟲害防治,以免出現大面積、多種類的病蟲害對森林資源造成嚴重損失。此外,還應妥善應對砍伐破壞行為。經營管理人員與林區群眾應對森林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有正確認識,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并堅決執行采伐限額制度。應嚴格遵循既定程序采伐樹木,并提前做好采伐設計、檢查以及驗收等一系列工作;同時還應提高木材加工管理力度,對于非法木材加工行為應予以嚴厲打擊并堅決取締。
2、應合理開發森林資源。首先應重視林業科技隊伍的建設,培育出高素質的林區工作人員,為林業建設以及資源開發利用提供技術支撐,確保森林充分發揮出多效益以及多層次的作用。應對林區內非林業資源的廣泛性有深刻認識,著眼于林果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以及人文地理資源,做到多管齊下,從不同方面推動經濟產業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其次應進一步開發林下資源,利用招商引資的方法開展承包經營活動,明確責任權利并且應理清管理關系,做到職工定心、管理定責、資源定主,制定富有針對性的經濟發展規劃,結合林下資源的利用與發展情況,從林區實際情況出發來開發相關產業,以種植與養殖業為中心,重視開發的廣度與深度,推行富于特色和地域特征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合理經營森林資源有利于推動生態發展,其作為一項重大工程具有深淵的影響,有利于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真正做到了利國利民。而林區管理部門要想合理經營林業資源,必須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通盤考慮,高瞻遠矚,堅持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林業資源開發中做好創收與保護的兩相結合,這樣才能推動林區經濟健康發展,為今后的持續發展積累必要的能量。唯有如此,林區才能在推動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做好生態保護工作,實現發展與保護的有機統一。
[1]彭方有,毛顯鋒,徐高福等.基于美麗中國與綠色發展的森林生態經營思考[J].綠色科技,2013,(3):9-11.
[2]李浩然,澤桑梓,劉宏屏等.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在林業經營中的運用[J].西部林業科學,2006,35(1):121-124.
[3]唐竑,王之穎.毓秀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與森林生態旅游發展對策探討[J].林業資源管理,2013,(6):57-61.
[4]吳廣成.發展林下經濟實現森林生態健康化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科技創新導報,2012,(24):2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