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瀟瀟
黑龍江大學
盧卡奇研究綜述
趙瀟瀟
黑龍江大學
盧卡奇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領軍人物,他的思想和文論觀點對西方甚至整個世界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曾經被稱為當代“文藝批評四大支柱”之一,因此中國學術界引發了對盧卡奇研究的重視。從盧卡奇作品引譯到中國短短幾十年時間里,不少學者都發表自己的研究心得。將這些理論成果進行梳理,有助于我們對當下盧卡奇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有所把握。
盧卡奇;文藝理論;研究綜述
從2003年到2013十年的時間里,關于盧卡奇研究的論文達百余篇,其中碩士論文占70多篇。縱觀這些研究論文,它們大體上經歷這樣的發展過程:先是將盧卡奇與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論家作對比、進而探究出盧卡奇文論特點、再重新與中國現當代文論家作對比。從橫向發展角度看,對盧卡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現實主義文論以及在這背景下的創作研究。
如果將這些研究進行簡單分類,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對研究對象本身的研究;第二類是比較研究;第三類是接受研究。通過不同類型的研究,增加我們對盧卡奇文論更深刻的認識。
在第一類研究中,首先研究盧卡奇的文藝理論思想。盧卡奇是一位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從青年時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著作到后來一直堅持不懈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從開始單純的接受到后來的不斷豐富。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對他的一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他的文藝思想更是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在文藝觀立場上,他堅持認為,文學和藝術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本性論。有的研究者從這一角度出發,鉆研盧卡奇文藝理論思想,例如張麗君《盧卡契的文藝批評理論與實踐》。該論文從盧卡契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入手,明確他的文藝批評理論受馬克思主義影響,在此基礎上從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角度研究他的文藝批評理論與實踐。其次是在理論研究基礎上對其它創作進行論證,比如張順安《盧卡契論作家創作》。他先闡述盧卡奇的批評和創作理論,然后用這些理論原則去論證作家具體創作。值得一提的創作原則是要有黨性原則,從這條原則中可以再次印證盧卡奇的創作理論與馬克思主義信仰密切相關。最后關于這一類研究要歸落到現實主義的相關問題。盧卡奇被大多數人看作是偉大的現實主義文藝理論家,現實主義是他文藝思想的核心概念。要想理解好他的文藝思想,必須對現實主義有透徹理解。盧卡奇所提的現實主義與它剛剛形成時的內涵已不大相同,他是從總體性原則出發來談現實主義,對于這一題目在李紅巖《盧卡奇總體性思想下的現實主義》中有所闡明。該文不僅闡發總體性原則下的現實主義,更對現實主義內涵作了全面系統的分析。除此以外,對盧卡奇現實主義理論的不足之處也有所揭示,從而使研究的范圍更加完善。
第二類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較研究。比較研究是理論研究中經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過對與本體具有相同點或相似點的他方來比較從而更加突出研究對象的特征和本質。在我國應找出與盧卡奇具有相似身份或相同信仰的文論家進行比較,目前看關于胡風和矛盾與盧卡奇作對比較為突出。比方說,張晨陽《比較視野中的盧卡契與胡風文藝思想》。本文采用結構性思維對二者的文藝思想作了對比,分別從人道主義思想底蘊、主體性美學、文藝實踐觀三個角度闡明二者的異同,進而得出結論。簡單來說,盧卡奇是從本體論角度進行理論研究,而胡風則側重于價值論的理論形態。但二者無論從何種角度進行理論研究,都對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規模的發展注入了鮮活力量。另一個與盧卡奇作對比的中國文論家就是矛盾,在李敏《盧卡奇和矛盾的現實主義理論差異研究》一文中詳細闡明二者現實主義理論的差異。該文首先將二者對于現實主義的定位與內涵作區別研究,而后在這一背景下具體又從人民性與為人生、整體性與社會整體性、典型觀等不同方面入手進行了詳細發揮。盧卡奇認為只有運用現實主義方法創作的作家才是偉大的,他們反映人類關系的方法是用主觀反映客觀,而文學的宣傳功用則是矛盾更看重的一點。定位不同則角度不同,角度不同則觀念不同,盧卡奇和矛盾對現實主義的不同定位必然會導致二者現實主義理論思想的不同。除了單純的比較研究外,還有一小部分研究是比較和影響的兼而有之,以沈靜《盧卡奇對胡風現實主義文藝理論的影響》為代表。本文起初剖析了胡風與盧卡奇背景中的文學藝術理論,繼而說明盧卡奇現實主義理論對胡風的影響,在此影響下,最終將兩個主體進行比較研究,分析他們的異同以及產生異同的原因。
第三類研究類型是接受研究。接受研究是指一種文學理論或思潮在發源地以外的傳播、交流、變異的狀況。就像陳倫杰在《盧卡奇文藝理論的中國接受研究》中的探索。該筆者的研究已經不是對盧卡奇初期階段的研究,是在豐富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研究。于是作者在論文一開始就對盧卡奇文藝理論在中國的接受研究近況進行梳理,接著將盧卡奇文藝理論在中國的接受劃分為四個時期且詳細討論每一時期的內容和特點,最后進一步總結盧卡奇現實主義理論在中國。與上一作者不同,王銀輝在《穿越“晦霾”走向新生——盧卡奇文藝理論在中國》對盧卡奇在中國的接受路徑的研究另辟蹊徑。他先從盧卡奇在中國的譯介入手,詳細寫出盧卡奇在中國各個時期的譯介情況,然后采用總分總原則進行論述。總的方面先表明盧卡奇與中國作家階級意識的關系,舉出魯迅等文人團體對盧卡奇理論的接受,再以他不同的身份角色和不同的理論元素分述對中國作家和文論家的影響,最后對這一研究的意義及啟示作了相應說明。
除了上述研究成果,對盧卡奇的研究還存在些微不足。迄今為止,對盧卡奇理論的探討,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盧卡奇作為西方極具影響力的理論家,不但對中國的現當代文學產生影響,也對文藝理論的建構施展了強大功用。所以,對盧卡奇的研究另有不少領域值得我們挖掘。
在對盧卡奇的各種研究進行梳理后,我們尚可發現還存在一些研究空白。比如我們可以去盧卡奇的居住地和求學地,進行實地考察式的研究。從目前對盧卡奇相關理論和著作的翻譯情況看,我們也可從譯介學角度出發,面對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學接受,探尋他在中國譯介的得失及意義。同時也還可以從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研究立場出發,對盧卡奇文藝理論思想進行系統化研究,以期對我國的研究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