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玉敏
網箱養殖設備簡單,易于操作,生產者易于接受,小網箱體積小便于水體交換,能發揮網箱最大生產潛能,產量高,效益好,既適合一家一戶小規模養殖,也適合規模化養殖。
1養殖水域的選擇與網箱設置
1.1水域的選擇
選擇水域在海河故道,河水無污染,水質清澈,水色綠色為主,透明度大于80 cm,水域深度2.5 m,要高出網箱50 cm,水流大約每分鐘5 m左右,水流太大會使魚類頂水游動而消耗體力,產生應激反應。
1.2網箱的選擇和設置
我們選擇體積5 m3,高1.5 m小網箱進行養殖,材料采用柔軟易折疊的尼龍網片,制成長方形網箱,網目選擇15 mm,因為網箱的單產隨著網箱的體積增大而減少。為了便于管理人員到達網箱進行操作,保證網箱內水質良好,網箱排列一直線,箱與箱之間要留一個箱的寬度,確保水流通暢,避開滯水區域和風浪太大區域。
2飼養管理
2.1魚種的選擇和放養密度
選擇能吞食顆粒餌料的尼羅羅非魚進行單養,個體均勻、無傷病、有活力的健康魚種。水溫18~20 ℃放養魚種,投放魚種360尾/m3,魚種規格10尾/kg左右。在放養過程中每項操作要認真仔細,盡可能減少對魚體擦傷和應激反應。成活率可高達100%。
2.2餌料的選擇和投喂
對于小體積的網箱養魚,投喂高質量餌料是很重要的,采用正規廠家全價配合顆粒餌料,餌料蛋白要達到32%以上,餌料中必須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和磷質,使用浮性顆粒餌料可以減少浪費,也便于查看魚的攝食行為和異常情況。每次投餌量要稱重,并做好記錄,根據具體情況增減餌料。每次購買餌料量不要超過6周使用為好,餌料應儲藏干燥、通風、避光和陰涼的地方,防治霉變和昆蟲侵蝕。
2.3投餌
投餌量要根據水溫、魚的體重和天氣情況而定,開始幾天以3%投餌率,隨著魚體重增加可提高到5%,魚在5 min之內吃完最好,嚴禁過量投喂,過量的標志是10 min之后還有剩料,每天的投餌量要分成三份,一般早、中、晚三次投喂,最好是人工投喂不使用投料機,以便觀察魚的攝食情況,攝食積極,說明魚類健康狀況良好,反之較差。餌料系數常受幾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包括餌料的質量、數量、魚的種類、魚的個體大小和水質情況。投喂羅非魚高質量的餌料,則餌料系數1.5 左右。
3水質調控
3.1溶解氧
溶氧是影響魚類生活和生長的極其重要因子,它由化學、物理和生物多種因子組成。正常時中午溶氧很豐富,清晨溶氧很低,每天用快速測試盒監測,溶解氧維持在3 mg/L以上。過低可用潑灑顆粒氧急救。引起溶氧低的原因有以下幾種:A.天氣變化:光合作用是產生氧氣的主要來源,缺乏陽光就會限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出現低溶氧綜合癥。B.陣風和大雨使水體上下對流惡劣產生低溶氧。C.浮游生物突然大量死亡,水質突然變清,透明度提高幾倍,說明溶氧低得很嚴重,出現以上種種缺氧狀況,應及時采取增氧措施。
3.2溫度
尼羅羅非魚適合生長水溫26~28 ℃,12 ℃是羅非魚所能忍受的最低水溫(羅非魚屬于熱帶魚不能越冬),水溫到達33 ℃以上魚類就會停止生長,可導致患病死亡。所以要適時投放,適時收獲。
3.3清理網箱污垢
附著和生長在網箱上大量的活的生物性污垢阻礙網箱內外的水體交換。生物污垢的附著和滋生引起網箱網目縮小,從而使網箱水體交換減少。生物學污垢較為常見,藻類造成的生物性污垢可用網箱蓋遮擋陽光加以控制,同時羅非魚也會攝食長在網箱上的污垢有機體,也可以用洗刷的辦法將生物污垢洗掉,操作起來比較困難,是不得已的辦法。
4魚病防治
健康的魚白天很少游到水面,而經過投餌訓練的魚,會積極游向水面,吞食浮性餌料,甚至會搶食。剛放養幾天的魚,發現有2%~3%死魚屬正常現象,但如果死魚數量過多,或者連續出現死魚,就可能有魚病發生。
在日常計劃內,網箱中的魚會積極地吞食計劃投喂的餌料,一般在投喂后2~5 min內,魚會吃完數量適當的餌料,如果魚類攝食不太積極,或者吃不完這些料,就要考慮魚類是否有病或者受到應激。
低溶氧綜合癥對魚類造成的直接影響是窒息和死亡,間接影響會引起魚類應激和生長緩慢。也會引起疾病發生和死亡。
魚類懶洋洋游動,在水面上浮頭,魚體彎曲皮膚上有潰瘍和斑點,眼睛下凹和突出,魚體瘦弱都是有病的標志。
如果放養魚種是健康的、不帶病的,且餌料和水質管理得好,那么網箱中的魚類很少得病,但在操作過程中魚類受到應激和水質變差,就有可能發生魚病。
一旦發生魚病要內外兼治,內服藥物為主,外用為輔,日常餌料可加維生素、生物制劑、中草藥提高魚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5收獲
根據羅非魚生長特點,一般選擇4月份投放,10月份收獲,每m3水體養成商品羅非魚180 kg,規格2尾/kg,每m3純收入200元以上,每3 000元的投入可獲利1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