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靳
摘要:基于生態足跡理論,對三亞生物資源及能源資源消耗進行匯總計算,并對得出的三亞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數值分析對比,結果表明三亞處于生態負載。鑒于三亞生態不可持續,三亞在推進城市建設時,要樹立生態發展理念,加強三亞城市布局優化,進一步轉化資源利用方式,提升生態效益,以實現三亞綠色發展。
關鍵詞:生態足跡;生態承載力;生態城市
1生態足跡理論及計算模型
1.1生態足跡理論
生態足跡是由William E Rees提出,它是一種計算生態承載與消耗,測度生態可持續性的定量方法[1]。生態足跡將地區資源消耗量與資源供給量轉化為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以土地面積來衡量地區持續生存的生態閾值,從而進一步判斷地區生態可持續性。三亞作為國際旅游城市,旅游產業迅速發展,城市化的推進,加劇三亞生態的消耗,本文以三亞城市生態為研究對象,運用生態足跡理論,定量化計算出三亞生態消耗與生態承載值,以此來判斷城市發展及經濟活動對三亞生態系統的壓力,從而為三亞地區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1.1.1生態足跡計算模型生態足跡將地區生產生活消費項目劃為生物資源及能源資源兩類,并計算所對應的生態足跡值,然后進行匯總即得到總的生態足跡及人均生態足跡。
生態足跡計算公式為:EF=N×ef=N×rj×∑(aai)=N×rj×∑(cipi) (i=1,2,3,....6)
EF為地區總的生態足跡;ef為人均生態足跡;i為消費項目類型,rj為均衡因子;aai為人均i種消費項目所對應生物生產面積;ci為i種商品的人均消費量,pi為i種消費項目的平均生產能力[2]。
1.1.2生態承載力計算模型生態承載力是提供維護地區生態穩定及平衡的生態供給量,它為生態系統抵抗外力干擾破壞提供了基礎。
生態承載力計算公式:EC=N×ec=N×∑ai×ri×ji (j=1,2,3,....6)
式中:EC為地區總生態承載力;ec為地區人均生態承載力(hm2/人); aj為人均生物生產面積;yj為產出因子。
1.1.3生態赤字(盈余)的計算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差值即為生態閾值,以此來判斷生態供給與需求的動態關系。以ED表示本地生態赤字(或盈余),即ED=EC-EF。
1.2指標體系的說明
1.2.1生物生產面積類型在生態足跡計算中,需要將生產生活所消耗的資源能源轉化為對應的生物生產面積類型,主要類型有:耕地、建筑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化石土地。耕地是最有生產力的土地類型,提供了人類生產生活的大部分能量;草地適合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肉類、奶制品、毛絨產品;林地產出原木、木材產品,具有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改善氣候等功能;建筑用地包括人類社會建設的基礎設施、住房、運輸系統等;水域提供了魚類等水產品;化石燃料土地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當前城市建設加快了對化石燃料土地需求。
根據生態足跡理論,可以將人類生產生活消費項目劃分為生物資源和能源資源兩類。生物資源包括小麥、水產品、鮮奶、肉類、蔬菜、木材等;能源資源消費主要包括天然氣、柴油、焦炭、汽油、燃料油、原煤、煤油、原油和電力等[3]。
1.2.2均衡因子和產出因子資源和能源消費項目轉化為對應的6類生物生產面積類型,某類生物類型的生產力與所對應的世界所有土地的平均生物生產力的比值,即為該生物類型的均衡因子,世界各國土地類型平均均衡因子數值為:耕地和建筑用地為2.8,化石燃料用地和林地為1.1,水域是0.2,牧草地為0.5。
產量因子(Yield Factor)描述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某一類土地(如耕地、林地、草地等)的生產力與世界平均生產力水平的差異程度。本文通過三亞市與海南省的土地生產力的對比得出三亞地區土地產量因子為:耕地及建筑用地1.66,林地0.91,水域1.0,草地0.19。
2三亞市生態足跡分析
三亞位于海南島的最南端,全市陸域面積為1 929.79 km2,海域面積5 000 km2,島嶼資源豐富,大小島嶼40個,擁有港灣19個,海岸線長209 km,近1/2的海岸帶可開發旅游業。
由于計算生態足跡對數據要求較高,而近幾年的三亞生活生產所需的生物資源消耗統計數據較少,從三亞統計年鑒查詢可知,2008年的統計數據較為完備,遂以2008年的統計數據作為樣本數據進行計算。
由三亞市統計局提供的2008年統計年鑒可知,三亞各類型的土地利用現狀見表1[4]。
承載力0.492 7從表4中可以看出,三亞生態足跡為2.51 hm2/人,而當地人均生態承載力為0.49 hm2/人,生態赤字為2.02 hm2/人,生態足跡是當地生態承載力的5倍,這說明三亞地區對生態消耗較大,本地區生態供給不能滿足地區消耗,需要從附近地區輸入生態足跡,處于生態負載。
將三亞生態足跡與其他國家和國內某些省份進行相關比較,如圖1所示。 圖1一些國家和地區生態足跡比較
如圖所示,世界人均生態足跡為2.8 hm2/人,三亞(2.51 hm2/人)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高于中國平均水平(1.3 hm2/人),從圖中可以看到,地區的生態足跡與經濟發展程度有關,一般來說,發達國家或地區人均生態足跡也較大。
3三亞生態城市發展的優化對策
根據生態足跡理論計算結果,可以看出三亞長期處于生態赤字,且伴隨著三亞旅游業開發,游客數量增加,三亞生態消耗將進一步加劇。當前三亞積極推進三亞生態示范區建設,通過對城市功能區劃分,積極推動陸域和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促進保護生態資源與環境實施效果,實現三亞生態資源動態平衡。
3.1產業生態優化
產業生態化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通過產業優化升級,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更高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在生態農業發展中,應積極探索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將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提升作物產出率,同時應推廣生物肥料,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5]。在旅游業方面,三亞順應打造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做好三亞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同時應進一步提升旅游整體服務質量,加快旅游住宿、餐飲、金融等第三產業發展。
3.2合理調整用地規模與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亞是旅游投資熱點,當前大量土地用于房地產開發,原有的草地林地被破壞,為此應采取措施控制建筑用地的無序蔓延,恢復植被綠地。在對土地進行布局調整時,應根據三亞原有生態資源分布狀況,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機構布局、利用修復技術,加快對已破壞的植被、水系進行修復,爭取在有限的地域范圍內進一步提升區域生態系統的生態容量。
3.3倡導生態理念,加快生態保護
當地區生態足跡超出了生態容量,生態失衡、發展不可持續問題就會凸顯。生態足跡反映了生態需求與生態承載的關系,其大小由地區人口數及物質消費量決定,當人口越多,消費水平越高,生態足跡就越大。三亞在推進生態城市建設中,要積極倡導生態消費理念,注重資源保護,鼓勵綠色出行,綠色消費,減少生態足跡,保持生態系統穩定,實現資源壞境動態平衡。
4結論
通過生態足跡計算模型對地區生態足跡及生態承載力進行量化計算機分析對比,為生態城市發展提供了較為明確的量化指標,動態分析生態需求與供給關系,但在計算生態足跡時也存在著局限性,由于生物資源和能源資源類型多,其消耗量統計存在困難,計算得出生態足跡應該比實際值偏小。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歷年統計數據,對整個生態足跡供求缺少動態分析,同時近年來隨著三亞旅游熱,游客的猛增,人均承載力會更少,三亞生態負載應更為加劇。
從生態足跡計算結果可知,三亞人均生態足跡為2.51 hm2/人,是地區生態承載力的5倍,處于生態赤字,耕地生態足跡占總生態足跡56%,說明三亞以食糧為主,化石燃料所占比例較低,由于三亞工業較少,相應化石燃料生態足跡值不算太高。與各國家相比,三亞人均生態足跡值與世界平均值相當,低于發達國家,高于國內落后省份或地區。從這可以看出,經濟發達地區生態足跡值偏大,說明經濟發達地區對資源消耗更多,這從經濟欠發達地區輸入大量生態資源,致使經濟落后地區生態發展更為不利。
通過對三亞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對比可知,三亞處于生態赤字,為實現生態可持續性發展,促進三亞生態城市建設,應提高三亞土地利用效率,倡導環保生態消費理念,減少資源浪費,減少生態足跡。
參考文獻:
[1] William Rees.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w hm 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 [J].Environment and Urbannization, 1992,4(2):121-130
[2] 張新主,曹明明.西安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 [J].水土保持通報 2005,25(2):91-92
[3] 郭秀銳,楊居榮,毛顯強.城市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以廣州為例[J].地理研究,2003,22 (5):654-662
[4] 三亞統計年鑒,2008
[5] 司寰,彭濤,易曉峰.基于生態足跡分析方法的區域生態發展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區為例[J].2005(01):80
Sanya Ecological C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ory
ZHANGJi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
Abstract:Based on theory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t can be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d the Sanya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from the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ergy resources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show t hm t Sanya city is in the ecological defici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SanYa ecological city, we should optimize resources utilizatio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and advocate green consumption concept.
Key words: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