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華
要實現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偉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點都是如何確?!八幕健?。為此,黨的十八大報告又專門強調要“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梢姡龠M農民增收,既是關乎農民能否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前提,也是我國內需能否真正擴大、經濟發展的動力能否持續的戰略問題。要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關鍵是要“加減乘除”一起做。
一、所謂加,就是要想方設法開辟增加農民收入的渠道
1.農業內部增收。這里有三個著力點:一是增產增收。要以市場為導向,努力保障各種質量上乘、品種對路、市場暢銷的農產品增產。二是穩價增收。這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穩住農資價格,抑制農業生產成本上漲,保障農業生產效益;另一方面是穩住農產品價格,防止“谷賤傷農”,保障農民生產利益。三是營銷增收。要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防止“市場梗阻”使農民受損。
2.農業外部增收。一是打工增收。首先是繼續加大農村勞動力向發達地區轉移的力度,努力增加農民在外地就業。其次是大力促進以各類園區為主導的二、三產業發展,增加本地吸納農民就業的能力。通過科學構建一體化總體布局,引導適應農村發展的二、三產業向小城鎮集中,擴大農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二是功能增收。通過拓展農業功能,加快發展鄉村旅游觀光、農家休閑度假、農耕文化體驗等農村服務業,增加農民第三產業收入。三是政策增收。要繼續加大各類政策性補貼力度,比如擴大補貼種類、提高補貼額度,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
二、所謂減,就是盡可能多途徑地減輕農民的負擔
1.減負增收。就是要鞏固稅費改革成果,減少直至免除各項涉農收費。要本著對農民“厚愛一分,放寬一碼”的態度,對農民無論是從事農業生產還是搞非農經營,能不收的盡量不收,能少收的盡量少收。通過減輕農民負擔間接使農民增收。通過減少涉農收費,激發農民自主創業熱情,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全面落實涉農稅收優惠政策,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實行利率優惠等,減輕農民負擔。
2.減災增收。要增強農業防災抗災能力。一方面要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步伐,增強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加快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設,通過降低風險,減少自然災害來增加農民收入。
3.減人增收。要使農民致富就要減少農民的數量,要支持有條件的農民加快向城鎮轉移的步伐,讓留在農村的農民擁有更多的資源實現增收。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構建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通過減少農民數量,擴大農民人均資源占有量,將有力促進農民增收。
4.節本增收。要加快推廣節本增效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通過節減成本、提高效益帶動農民增收。
三、所謂乘,就是要發揮乘數效應
品牌拓展。初級農產品加上一個好的包裝,樹立一個響的品牌,價格就翻幾番。比如大米,普通大米4~6元/公斤,而江西省的豐城富硒大米在上海賣到40~60元/公斤,這就是乘數效應。為此,要在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新型經營體系上下功夫,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經營效率。一是要積極引導資本、技術、人才等現代生產力要素流向農業領域,努力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二是大力發展“傳統民間美食”與現代食品精深加工相結合的農產品加工,通過農產品加工,大幅度提高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三是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注重發揮農民在產業化鏈條中的主導作用,鼓勵龍頭企業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精深加工和樹立品牌上,把直接生產更多地交給農民,并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讓農民更多地分享加工、銷售環節的利益從而增加農民收入。通過這三管齊下,大幅度提升江西省農業經營效率,從而使農民增收大幅度提高。
四、所謂除,就是要破除各種阻礙農業生產力發展,妨礙農民積極性發揮的體制機制障礙
1.破除觀念障礙。要破除一些人長期形成的歧視農民、排擠農民、欺負農民的舊觀念,實行農民工在城鎮就業同工同酬、農村土地征用和國有土地拍賣同地同價、農村用電同網同價、農民工子女在城鎮受教育同校同價,使農民在融入城鎮過程中工資收入同步提高,生活成本同步降低。
2.破除機制障礙。要構建“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征地收益權”三權一體的新機制,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3.破除體制障礙。就是要徹底破除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當前,要以小城鎮建設為樞紐,采取更加直接、更加優惠的補貼政策,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在重點鎮和小城市居住,公共財政要更多地向小城鎮分配。通過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機制,激活農村發展活力,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