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1野餐之前忙什么?
先決定主題,再檢視手邊有什么適合的道具和食材,并決定合適主題的野餐地點。
餐食: 有時候直接在超市購入,再帶到野餐場地擺盤,有時候會自己親手做,也盡量準備冷了也會好吃的食物。
餐具: 我們大多數的野餐道具都是家里現有的器具,很少為了要完成一次野餐添購新的東西。假如缺什么,我們愛去一鎊店或是類似Tiger這樣的雜貨店找看看有沒有便宜的替代品。我們還會自制牌子或蛋糕小插旗當裝飾。帶瓷盤、瓷杯去野餐時,會先小心打包好,以免移動的過程中碰撞打破。
組織: 如果只是兩人野餐,幾乎只要一通電話討論,野餐日當天就可以準備好合拍的東西,這大概就是這幾年所培養出的默契吧。如果是大型野餐,我們會在Facebook上面開一個討論組,分配大家要準備的食物以免東西重復,并決定野餐當天的Dress Code,告知明確的集合地點。
路線: 假如食物要野餐當日現買的話,會先查清楚野餐場地附近有沒有超市,咖啡廳或市集。
Q2野餐時除了吃外,還會做什么事情?
借著野餐的時間聊生活上的大小事,交流最近發現什么有趣的新事物。
閱讀居家、生活、美食雜志,并在之中尋找野餐靈感。
觀察附近野餐的路人,看看他們帶了什么道具,準備了什么食物。一起拿著記事本,規劃下一次的野餐行程。
陽光好的時候,什么也不做,躺在草地上享受最純粹的日光浴。
Q3旅行中的野餐,有什么特別的know-how?
防潮墊是一定要帶,然后可以用圍巾替代野餐墊。因為有行李的限制,放棄平日野餐時要求的質感,盡量帶一些輕便的野餐道具,如塑料的餐具。食物的話,在當地超市購買最地道的當地食物。
旅行很容易有“好像每個地方都差不多一樣”的情況出現,因為野餐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旅行中野餐,也有把生活的狀態代入旅行的感覺,那個地方因為有了野餐,而有了特殊的記憶。
Q4野餐對自己的影響?
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也是展現個人特色的一種途徑。人在社會中,常常被以職業、相貌或者性格上的特質而被他人辨識,因為熱衷于野餐,現在身邊的人一想到野餐就會想到我們,覺得我們的生活很有創意,也很精彩。
與他們交流學到了不少。
也許野餐對許多人來說是件小事,但我們卻很認真地對待。相信: 把小事做到最好,做到極致,方是成功。
有了野餐計劃這個目標后也訓練我們做事要持之以恒。從Project Picnic成立至今,我們兩人經歷人生不同階段,也曾因為簽證問題分隔兩地,但都還是讓這個計劃繼續下去了。
為了達成不同的野餐主題,在腦力激蕩的當中,訓練了我們的創意思維,也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