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永剛+張偉
摘 要: 針對某型號光纖陀螺老煉測試需要長時監控、數據存儲和故障保護等需求,采用工控機與MC9S12XEP100MAL單片機相結合的方案,設計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控系統。該系統可以實時監控12路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且具有數據存儲,過壓、欠壓和過流等故障保護功能,達到了預期的技術指標,可以滿足光纖陀螺老煉測試的要求。
關鍵詞: 光纖陀螺; 電源監控; MC9S12XEP100MAL; RS 485
中圖分類號: TN86?34; TP2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5)14?0152?04
0 引 言
某型號光纖陀螺在老煉測試時往往是多個陀螺成組進行測試,每一個陀螺都由線性隔離電源獨立供電。由于對光纖陀螺的老煉測試一般都在幾十小時,甚至上百小時不間斷,這就要求供電電源連續可靠地工作。反之,一旦電源過壓、欠壓或者過流就會損壞待測陀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對光纖陀螺供電電源進行監控,不僅可以實時記錄電源的輸出電壓電流,有利于分析陀螺的工作狀態,而且在電源出現過壓、欠壓或過流時,可以自動切斷供電電源,從而起到保護光纖陀螺的作用。
本文采用研華的Advantech IPC?610H工控機作為上位機,基于LabVIEW設計了12路陀螺電源數據監控界面及數據存儲程序。選取MC9S12XEP100MAL單片機作為下位機監控電路的主控芯片,實現了陀螺電源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的實時采集,以及過壓、欠壓和過流等故障保護。采用Modbus協議的RTU模式,實現了上位機與下位機的數據傳輸。基于上述技術,實現了12路光纖陀螺供電電源輸出電流和電壓的實時監控。
1 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控系統方案
1.1 技術要求
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控系統要求能夠監控12個光纖陀螺供電電源。這12個電源均采用朝陽4NIC?X20線性電源,各電源獨立隔離供電。4NIC?X20線性電源的輸入為AC 220 V,輸出電壓為+5 V和-5 V,兩路的輸出電流最大均為2 A。
具體的技術要求如下:
(1) 同時監控12個光纖陀螺供電電源;
(2) 每一個陀螺供電電源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采樣必須為隔離采樣;
(3) 一旦某個電源出現過壓、過流或欠壓故障,電源監測系統立即切斷該電源的AC 220 V輸入,同時進行聲音報警(只有排除故障后,供電系統重新上電才可以恢復供電);
(4) 上位機實時顯示陀螺電源的輸出電壓和電流,并實時記錄各電源的輸出電壓、電流。
1.2 系統方案設計
根據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測系統的技術要求,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測系統方案[1?2]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控系統結構圖
在圖1中,AC 220 V交流電通過繼電器組控制后為12個光纖陀螺電源供電。監控電路分為3組,每組監控4個電源,共同檢測12個電源的輸出電流和電壓,一旦檢測到某個電源出現過壓、過流或欠壓等故障,則可以通過控制相應的繼電器實現AC 220 V交流供電的自動切斷,起到保護光纖陀螺的作用。
3組監控電路再通過RS 485網絡連接至上位機,實現陀螺電源輸出電壓、電流數據的上傳。RS 485串行數據通信卡選用研華的8端口RS 422/485通用PCI 通信卡PCI?1622CU。上位機采用研華的Advantech IPC?610H工控機,實現陀螺電源電壓、電流數據的接收、顯示、報警和存儲。
2 監控電路設計
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控電路主要由電流、電壓隔離采樣電路、A/D采樣電路、單片機及其外圍電路、RS 485隔離通信電路、繼電器控制電路和繼電器組構成,如圖2所示。
圖2 電源監控電路組成
在圖2中,每一組監控電路可以監控4個陀螺電源。由于每個陀螺電源輸出為+5 V和-5 V兩路電壓,監控電路需要對8路電壓信號和8路電流信號進行隔離采樣。
2.1 單片機選型
選擇飛思卡爾MC9S12XEP100MAL單片機作為監控電路主控芯片。MC9S12XEP100MAL單片機是飛思卡爾16位單片機,最高總線頻率可達50 MHz,具有16個模擬量輸入通道,轉換精度為12位,可以滿足監控電路對8路電壓信號和8路電流信號進行A/D轉換的需要。
2.2 隔離采樣電路設計
電壓采樣電路選取BB公司的變壓器隔離放大電路ISO124進行陀螺電源輸出電壓的隔離采樣,具體的電路圖如圖3所示。
圖3 ISO124隔離電壓采樣電路
ISO124為精密變壓器隔離運放,放大倍數為1∶1,非常適合陀螺電源輸出+5 V電壓的隔離采樣。
電流采樣電路選取LEM公司LA25?NP/SP7霍爾電流傳感器進行電流信號的隔離采樣,具體的采樣電路如圖4所示。
圖4 電流隔離采樣電路
LA25?NP/SP7霍爾電流傳感器的變比為1∶100,原邊額定電流為2.5 A,最高測量頻率為150 kHz。
在圖4中,電阻R3取值為200 Ω,則可以計算出當原邊輸入電流為2 A時,輸出電流信號If1為4 V。
2.3 RS 485通信電路設計
為了提高系統的抗干擾性能,選取集成光電隔離功能的ADM2484作為RS 485通信電路的電平轉換芯片,設計好的隔離通信電路如圖5所示。
2.4 保護電路設計
為了確保光纖陀螺安全可靠地運行,設計了如圖6所示的過壓、過流和欠壓保護電路。
圖5 RS 485隔離通信電路
圖6 過壓、過流和欠壓保護電路
在圖6中,輸出電壓的過壓值設置為+5.5 V,欠壓值設置為+4.5 V,過流值設置為2 A。
當監控電路檢測到某個陀螺電源出現過壓、過流或欠壓等故障時,單片機將對應的I/O端口輸出信號IOPA1置為低電平,則光電耦合器TLP121輸出為高電平,使晶體管Q1導通,繼電器JDQ2的線圈得電,其常閉觸點JDQ1斷開,切斷該陀螺電源的AC 220 V輸入,從而實現陀螺電源出現過壓、過流或欠壓等故障保護。一旦陀螺電源保護,只有整個陀螺電源供電模塊重新上電才可以恢復供電。
3 系統軟件設計
系統軟件設計主要包括上位機監控軟件及監控界面設計、通信協議設計和下位機軟件設計三部分。
3.1 上位機軟件設計
采用LabVIEW 2013來設計測控軟件的上位機界面以及與下機位的通信程序。
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是一種用圖標代替文本行創建應用程序的圖形化編程語言,提供了很多外觀與傳統儀器(如示波器、萬用表)類似的控件,可用來方便地創建用戶界面,快速輕松采集實際信號、進行分析以確定有用的數據、通信或存儲結果[3?4]。設計好的上位機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控界面如圖7所示。
圖7 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控界面
在圖7中,系統可以同時監控12個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的+5 V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5 V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并且顯示電源的當前工作狀態,是否出現過壓、過流和欠壓等故障;一旦出現故障,相應的指示燈會由綠色變為紅色。
3.2 通信協議
工控機與下位機單片機之間的通信協議采用Modbus協議中的RTU傳輸模式,波特率為38 400 b/s。其中,工控機作為主機,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控電路1~3為從機[5?6]。
3.3 下位機軟件設計
下位機軟件設計主要包括系統上電初始化子程序、10 ms中斷子程序,串口數據發送/接收中斷子程序三部分。
(1) 上電初始化子程序。系統上電后,首先需要進行系統的初始化設置,包括MC9S12XEP100MAL單片機處理器初始化、A/D采樣模塊初始化、10 ms定時中斷模塊初始化,以及RS 485串行接口的初始化。初始化程序流程如圖8所示。
圖8 上電初始化子程序
(2) 10 ms中斷子程序。在10 ms中斷子程序中,主要完成4個陀螺電源的8個電壓信號和8個電流信號的采集。10 ms中斷子程序流程如圖9所示。
圖9 10 ms中斷子程序
在圖9中,當10 ms中斷產生進入中斷子程序,單片機對16個A/D通道順序進行轉換,并對轉換后的電壓電流數據進行處理,然后將其存入對應的數據緩沖區,等待上位機請求數據時通過串口發送返回。電流電壓數據處理主要包括將A/D轉換結果變換成對應的實際電流電壓值,以及進行電壓的過壓、欠壓判斷,電流的過流判斷。一旦出現過壓、欠壓或過流等故障,單片機立即啟動保護電路切斷陀螺電源的AC 220 V輸入。
(3) 串口數據發送/接收中斷子程序。工控機與3路監控電路之間的通信采用主從通信模式,即工控機向3路監控電路發送數據請求命令,監控電路在響應主機請求時返回8路電壓信號數據、8路電流信號數據和陀螺電源的工作狀態數據。為了減少串口數據發送/接收對單片機資源的占用,提高處理的效率,系統采用中斷的方式完成串口數據的接收和發送。串口中斷服務程序流程如圖10所示。在圖10中,當串口中斷產生時,串口中斷服務程序首先判斷串口中斷的來源,進入串行數據接收或串行數據發送子程序。發送數據時, 從系統的發送緩存區讀取數據,寫入相應的串口寄存器發送;接收數據時,從相應的串口寄存器讀入數據, 寫入系統的接收緩存區。
3.4 數據存儲
工控機接收到監控電路返回的電流電壓數據后,除了將數據顯示在監控界面中,還定時將數據以Excel文件的格式存儲到工控機的硬盤中,以備陀螺電源運行數據的查詢。其中,數據存儲時間為10 s。
4 結 論
本文采用工控機與MC9S12XEP100MAL單片機相結合的方案,基于LabVIEW編程技術、隔離信號采樣技術,以及RS 485串行通信等技術,實現了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控系統的設計。該系統可以同時監控12路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且具有數據存儲,過壓、欠壓和過流等故障保護功能。現場實際應用表明,該光纖陀螺供電電源監控系統電流、電壓采樣精度高,數據采集和顯示實時性好,故障保護功能可靠,滿足了光纖陀螺老煉測試需要長時間監控、數據記錄分析和故障保護的要求,達到了預期的技術指標。
圖10 串口數據發送/接收中斷子程序
參考文獻
[1] 向建軍,夏海寶,許蘊山.基于DSP的機載數據采集記錄系統的設計[J].航空計算技術,2011,41(3):106?109.
[2] 袁跡,王建生,韓強.基于I2C總線的CPU溫度監控系統[J].航空計算技術,2012,42(4):120?122.
[3] 林仕立,丘東元,張波,等.基于LabVIEW的電源健康憑條設計與實現[J].電測與儀表,2011(3):50?53.
[4] 吳慧君,韓志引,柳溪.基于LabVIEW的數據采集系統設計[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2):170?170.
[5] 胡文翔,蔡政,郭偉瑋,等.面向RS?485控制網絡的Modbus協議擴展及應用[J].自動化儀表,2013,34(4):59?61.
[6] 李永強,單鳴雪,朱昌平.基于Modbus協議的多功能數據采集器設計[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4,22(3):839?841.
[7] 米月星,林輝.光纖陀螺在穩定平臺伺服系統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應用,2012(9):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