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哲
(北京市地質工程公司,北京100143)
地下水、地表水控制失敗是造成北京市深基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數深基坑事故與地下水、地表水治理不當有關,尤其是暴雨入滲、管道漏水等突發事件的危害更大,可以說水害是深基坑工程的天敵。北京市東部地區地下水位較高,一般深基坑工程都會碰到地下水的治理,一般采用帷幕止水、井點抽降、明排降水(有條件的基坑)、自滲降水(根據地下水埋藏條件確定)等地下水控制措施。在基坑工程中,若對地下水、地表水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基坑出現險情甚至事故。主要表現為:(1)止水失效引起邊坡失穩;(2)地下水滲流引起坑壁開裂坍塌;(3)基坑突涌;(4)暴雨浸泡引起坑壁坍塌;(5)基坑周邊水管破裂、污水管漏水及生活用水滲入基坑,引起巖土力學性質發生變化;(6)凍融;(7)降水引起地面沉降及周圍建筑物傾斜開裂。
土體的含水量增加會使土體的自重增加,土體的滑動力增大,同時水的滲流會對邊坡土體產生一定的動水壓力,水壓力主要增加了土體邊坡的下滑力,使邊坡穩定度降低,同時土體受水滲入后軟化,土體強度降低,從而減小了邊坡的抗滑力。另一方面,土體內含水量增加會使土體的內摩擦角大大減小,抗剪強度降低。
北京地區基坑坡頂地表一般要硬化處理,作為地表防水護面,但有的施工單位用碎石平鋪,地表水滲入土體導致坑壁流土、坍塌。
有的基坑標高較周邊低,雨水匯集流入坑內。對于此種情況,施工前應在基坑坡頂修建檔墻,并適當設置坡頂截水溝、排水溝、引水溝等。
一般水管、污水管溝埋設于地下,基坑開挖后才能發現其漏水,處理方法一般為:移位、停用、防水與堵漏處理等。
某基坑邊坡因浴池排水管從坡頂附近經過,滲水量隨浴池開放時間而變化(見圖1),將排水管挖出更換后,徹底解決了坑壁滲水問題。

圖1 排水管漏水導致某基坑坑壁滲水
砂層透鏡體、粉土層等地層內的不明滯水滲流引起流土、流砂(見圖2),處理方法為:先插入泄水管、注漿管,將坑壁插筋掛網噴砼后,地下水由泄水管排出,再適量注漿密實土體。

圖2 某基坑粉砂層透鏡體滲水引起流砂
北京地區冬季氣溫低,邊坡土體凍結。春季白天氣溫不斷升高,而晚間氣溫仍回到0℃以下,土體內水份白天融化而晚上冰凍,尤其是陽面坑壁經反復凍融對基坑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影響不容忽視。某基坑開春后陽面坑壁因反復凍融導致樁間噴護面鼓包、脫落、滲水(見圖3),處理方法:向坑內吊入升降架,將鼓包、脫落、滲水處噴砼護面清掉,插入泄水管后,重新插筋噴砼。

圖3 某基坑因反復凍融導致樁間噴護面鼓包、脫落、滲水
自2007年以來,北京市相繼出臺了《北京地區城市建設工程地下水控制技術導則》、《北京市建設工程施工降水方案專家評審細則》等建設工程地下水控制措施要求,對于城市建設施工降水的要求是:能不抽的不抽;能少抽的少抽;必需抽的要利用。對施工降水方案進行嚴格的專家評審:(1)符合性評審。不采用帷幕隔水方法理由和依據;采用降水方法對施工安全和環境影響評估;抽水數量;抽水時間;抽水計量方法、儀器及確保抽水計量儀器正常、有效工作的措施;地下水綜合利用措施。(2)實質性評審。采用帷幕隔水方法不可行的依據和理由是否充分(分為技術不可行與經濟不合理2種情況);施工降水對施工安全、環境影響評估是否合理;計算抽排水量是否合理;降水綜合利用措施是否合理。近年來,帷幕止水逐漸取代施工降水,北京地區基坑工程帷幕止水一般采用:護坡樁+樁間旋噴樁、護坡樁+樁間攪噴樁、地下連續墻、水泥土樁+型鋼等帷幕隔水方法,隔斷地下水進入施工區域。北京地區常用的帷幕止水工藝為:護坡樁+樁間旋(攪)噴樁。單管旋噴逐漸被淘汰,以雙重管旋噴、三重管旋噴為主。北京中巖大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對長螺旋鉆機進行了技術改造,相繼研究了“長螺旋高壓噴射注漿攪拌成樁裝置”、“長螺旋二重管高壓攪噴樁施工方法及其裝置”。采用長螺旋鉆機完成鉆孔及旋噴攪拌施工,將鉆孔及旋噴攪拌合二為一,省去了引孔設備。
由于鉆孔垂直度較差、地層不均勻等因素導致帷幕樁沒有均勻咬合,出現縫隙,基坑開挖至含水土層及砂層時會出現漏水、流砂(土),見圖4。處理措施為:

圖4 某基坑在角部因護坡樁間止水攪拌樁咬合問題而漏水
(1)用草袋、編織袋、廢衣物等將漏水處堵塞,外側填石料,石料中間插入用砂網包住的導水管,將水導出;(2)對漏水部位進行加固:在漏水部位編制鋼筋網片,內插注漿預留管,漏水部位兩側樁上打上膨脹螺栓,螺栓上連接?16mm豎向壓筋,然后間距50cm布一條橫向壓筋,兩端與?16mm豎向壓筋焊接以固定鋼筋網片,最后噴砼。(3)噴砼48h后,由注漿預留管向內多次進行壓漿,直至將縫隙內孔洞注滿為止。
北京地區嚴格控制施工降水,基本避免了降水引起地面沉降及周圍建筑物傾斜開裂。在相關部門對基坑工程設計與施工方案進行嚴格監管下,且北京地區土質條件相對較好,基本上不會發生基坑突涌。北京地區基坑邊坡水害主要有雨水匯入、生活用水或污水滲入、地下水滲流、凍融、樁間旋(攪)噴止水失效等,施工前應對坡頂硬化,用疏、截、排等綜合措施疏散雨水,引開地表水;施工中,發現水害應立即組織人員、設備、物資搶險;進一步優化旋(攪)噴樁鉆孔垂直度與施工工藝。
[1] 徐海濱,許錫昌,陳善雄.地下水對基坑安全的影響分析與對策[J].土木工程,2005(12):42-45.
[2] 郭恒,宋福淵,耿冬青,張偉,李安青.北京某越冬基坑凍脹事故分析與處理[J].施工技術,2013,42(5):67-72.
[3] 劉正峰.地基與基礎工程新技術[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
[4] 張勇,彭新明.北京地區工程施工鉆探技術進展[J].西部探礦工程,2015(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