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贊華 喬永亮
[摘要]由于黨政“一把手”處于權力的核心地位,其極易成為權力腐敗的對象,因此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有效監督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改革已進入關鍵時期,對黨政“一把手”有效監督制度的缺失,使其成為貪污腐敗的高危群體。本文通過對黨政“一把手”監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的分析,試圖從制度方面尋求更好的監督黨政“一把手”的途徑,這對我國反腐倡廉建設具有重大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黨政“一把手”;監督;制度研究
一、當前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監督存在的主要問題
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有效監督,確保領導干部的純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把手”的素質和態度,社會中存在的黨政“一把手”貪污腐敗現象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自我監督意識淡薄,不愿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有著很大的關系,部門“一把手”個人素質較差,缺乏基本的民主素養,認為自己的主張永遠是正確的,往往將個人凌架于組織之上,其將上級組織的監督認為是對自已工作的不信任,將監督看作搞分裂,將下級監督認為是破壞自身形象,這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社會政治現象,在當前加強黨政“一把手”自我監督意識,增強自我監督能力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我國當前經濟條件下,對黨政“一把手”進行監督,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其監督主體是多樣性的,這有利于加強對黨政“一把手”進行切實有效的監督,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就監督主體而言,存在不重視監督,不愿監督,不敢監督和無法監督的問題。”[1]其造成了我國當前的監督主體在監督黨政“一把手”時出現了乏力的情況。有一部分上級黨組織對黨政“一把手”重視其選拔而輕視其管理和監督,同級的一些監督部門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或不敢監督黨政“一把手”,普通的廣大黨員和群眾由于自身地位和條件的限制,對黨政“一把手”的情況知之甚少,其知情權缺乏必要的保障,無法真正有效的對黨政“一把手”進行監督。
現階段,我國的監督機制還存在許多問題,這就造成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處于無力監督的困境之中。我國的各個監督主體未能形成完全的合力,各個主體在監督上存在不合作,不分工的現象,其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內容和范圍過于狹小,未能形成對黨政“一把手”的有效監督。當前我國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機制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所存在的監督漏洞往往成為一些腐化分子進行貪污腐敗的自制之機,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監督機制的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監督和懲治貪污腐敗行為急需相關監督機制的完善。
二、對黨政“一把手”缺乏監督的主要原因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既有積極性的一面,也有消極性的一面。當前對黨政“一把手”缺乏監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消極影響。由于我國社會受到幾千年的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封建文化中的一些相機因素對黨政“一把手”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貪污腐敗現象的產生和蔓延起了很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些消極因素對黨政“一把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等產生了重要的思想障礙,使得一些黨政“一把手”存在人治理念、特權思想、等級觀念、官僚主義思想等不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錯誤思想和理念,不利于保持共產黨的純潔性。
當前對黨政“一把手”缺乏監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黨政“一把手”權力過于集中,“現有體制機制客觀上賦予黨政“一把手”無限的權力。”[2]黨政“一把手”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督,與其權力過于集中有著很大的關系,絕對的權力則會產生絕對腐敗,而人的私欲是無限的,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膨脹,永遠無法得到滿足,這就勢必造成某些黨政“一把手”利用手中獨攬大權進行權錢交易和貪污腐敗,并且變本加厲的不斷用人民賦予的神圣權力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是許多黨政“一把手”變成腐敗分子的共同特點,黨政“一把手”權力過于集中嚴重阻礙了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
加強對黨政“一把手”有效監督的主體在很大性質上是廣大黨員和群眾。但鑒于目前我國民主制度和監督制度的不完善,缺乏一整套比較科學的,完善的,合理的民主權力保障體系,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往往存在侵犯廣大黨員和群眾民主權利的現象,這樣就造成了廣大黨員和群眾對黨政“一把手”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認識,對其信息的掌握不夠全面和深入,結果使得廣大黨員和群眾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出現乏力的尷尬局面。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的話,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有效監督能是一句空話,確保廣大黨員和群眾民主權利的實現是治理腐敗的必然要求。
三、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監督的主要制度途徑
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必須用制度管權、管人、管手,積極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等相互制約而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作方式,其主要的制度途徑有以下幾點:
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的黨政“一把手”隊伍。保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其關鍵在于建設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業務能力過硬、工作作風優良的黨政“一把手”執政骨干隊伍。完善黨政干部考核評價制度,促進黨政“一把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健全黨政“一把手”管理體制,從嚴管理和監督黨政“一把手”,加強其選拔和培養,優化黨政領導班子的配備和干部隊伍結構,注重從基層一線選拔和培養黨政“一把手”,拓寬社會優秀人才進入黨政領導班子的渠道。加強和改進對黨政“一把手”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其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二是健全黨政“一把手”權力制約和監督制度,確保黨政“一把手”正確行使其權力,就必須讓其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堅持制度管權、按制度管手、靠制度管人、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黨政“一把手”的權力只有在權力制約的情況下才能得到正確的運用,離開了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黨政“一把手”則會肆無忌憚的為自身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必須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起來,發展和完善各種公開辦事制度,進一步提高黨政“一把手”工作的透明度,使其真正取信于民,讓人民群眾真正成為權力的監督者,確保黨政“一把手”在陽光下規范的運用權力。
三是大力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這一問題如若不能很好的得到解決,就會對黨的事業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會亡黨亡國。黨政“一把手”必須自覺嚴格遵守廉政要求,嚴格執行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上級組織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監督,“開展對黨政“一把手”的黨風廉政責任考核。”[4]嚴格執行黨政“一把手”權力的行使,加強對其權力的有效監督,嚴格執行黨內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紀檢監察體制,嚴肅處理黨政“一把手”貪污腐敗案件。
四是加快完善權力監督的法律制度,全面推進依法治理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法律體系。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斷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和檢查機關能夠依法獨立公正的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健全反腐敗法律制度體系。”[5]進一步提高黨政“一把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現實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要用法治取代人治,進一步提高黨政“一把手”自身的法律素養。
五是加快黨政“一把手”權力運行體制的改革。黨政“一把手”的權力運行要想能夠正常有序的進行,就必須不斷發展和完善權力運行的監督機制,當前我國黨政“一把手”權力運行體制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其結構上不太合理,配置上不太科學,程序不太嚴密,制約不太有效。我們必須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上加強對黨政“一把手”權力的監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證將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嚴把決策關、用人關、用錢關、審批關,使我國的黨政“一把手”權力運行體制能夠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完善,從根本上規范黨政“一把手”的權力運行。
六是進一步加強懲治制度建設。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黨政“一把手”貪污腐敗現象日益嚴重,其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治理黨政“一把手”貪污腐敗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必須加大對黨政“一把手”貪污腐敗案件的查處力度,嚴厲懲治其不法行為,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始終將反腐敗斗爭作為國家的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加強懲治黨政“一把手”制度建設,能夠使其充分認識到貪污腐敗所要付出的慘重代價,有利于黨政“一把手”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起法律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加強對黨政“一把手”懲治制度是時代對我黨提出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季正矩,趙付科.“一把手”監督與黨內民主建設[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1(4).
[2]盧午辰. 加強對“一把手”監督的制度性思考[J].湘潮,2012(9).
[3]凌錦華.解決“一把手”監督乏力之淺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0(7).
[4]黃建國.強化對“一把手”監督的實踐探索 [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3(4).
[5]喬德福.治理“一把手”腐敗體制機制創新探討[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