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Nathan
摩洛哥,曾幾何時是一個多么遙遠的國度,遠到我完全不知道多少年后才會去,甚至這輩子能否踏足那片土地也未知。但生活就是這樣充滿意外,也充滿驚喜,因為前往西班牙為一對情侶旅拍婚紗照,竟距離摩洛哥如此之近,這真是天賜良機。
于是,在完成西班牙的拍攝之后,我一個人獨自前往這個神秘北非的多彩國度。
盡管如今的旅游網站和書籍如此豐富,但要想清晰了解摩洛哥,并沒有那么容易。每年去摩洛哥旅游的中國人只有3000左右,而又能把它寫成游記的更少之又少。另外,旅游攻略書籍也沒有中文版的摩洛哥可以參考。于是我只能在網絡上用那些零碎的信息去拼湊一個我認為相對合理的計劃,并鼓足勇氣去實現它!
摩洛哥之行的起點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是我到達摩洛哥的第一站,而這里最著名的馬拉喀什大夜市,可以說是我此行的最大動力。在很久以前看到過介紹這個夜市的文章,從此心里就一直惦念著。無論如何,我要去這個大夜市,去實現這個小小夢想!
在塞維利亞飛往馬拉喀什Ryanair的航班上,我就反反復復地做好心理準備去迎接一個與西班牙完全不一樣的國度,雖然近在咫尺,但卻相差萬里。下了飛機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海關,真的沒有想到過個海關要花費如此長的時間。排了半個小時,終于輪到我,面對一言不發,不停在電腦上搜來搜去的海關人員,我心里不停地打著鼓,出什么問題了么?雖然心里有準備,前邊幾個中國姑娘的過關過程也異乎尋常的比其他國家的人要慢上好幾倍,但到我的時候,我還是心里嘀咕,為什么這么慢?好在,經過10分鐘的操作我被放行了。長出一口氣,趕緊去機場找電話卡,因為沒有網絡,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Riad。
無奈,機場的那個免費SIM卡INWI需要去充值才能上網,我只能決定硬著頭皮去機場外坐大巴,先到杰馬夫納廣場再問吧。等車的時候來了一個長得像印度人的哥們,跟我打招呼,當知道我是中國人的時候,特別熱情地和我握手擁抱,說他是巴基斯坦人,“我們是兄弟!”他在摩洛哥已經游玩了10天,對這里比較熟悉,于是他跟我一起坐大巴到杰馬夫納廣場,又用手機導航幫我指路找到Riad。巴基斯坦兄弟實在太給力!
炙熱的白晝
白天的馬拉喀什,是炙熱無比的,從上午9、10點鐘開始,你就不得不躲著太陽的直射,只要有一點陰涼處,那下邊一定站滿了人。隨著太陽的升高,氣溫飆升到44度,加上干燥的空氣,你似乎感到自己嘴里能噴火。此時的杰馬夫納廣場,沒有晚上的喧囂,但是還有不少地攤,在遮陽傘下招攬游客。廣場上的鮮榨橙汁成為了我的補給站,每次路過,4DH一杯橙汁,或者10DH一杯混合果汁,總能讓我得到片刻的滋潤。杰馬夫納(Djemaa El Fna)這個名字翻譯為“殲滅之地”,可能暗指廣場曾是公開處決的地點;摩洛哥人會到廣場覓食、治病、尤其是會來參加娛樂活動。
穿過這些鮮榨橙汁的攤位,向北走幾步,就可以進入麥地那老城區錯綜復雜的街道,這和廣場產生自然的平衡。這些街道曾是遙遠沙漠綠洲的一環,數百年前馬拉喀什的種子曾在此落地生根。很多街道都用竹席或木板拼湊的頂棚遮擋著陽光,沿路都是各種販賣商品的小店鋪,號稱世界最大的手工藝商販聚集的傳統市場。
你需要足夠的方向感,在穿過錯綜復雜的商鋪老街后,會看到本尤素夫神學院,這座建于14世紀的學校,是北非最大的神學院之一,有130多間學生宿舍,庭院的裝潢非常考究,采用黑松木和大理石建造。但是在1960年已經關閉,并在1982對外開放參觀。
走出錯綜復雜迷宮般的麥地那,回到杰馬夫納廣場,廣場的另一頭就是有著高高宣禮塔的庫圖比亞清真寺了。高聳的宣禮塔,讓你在城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到。而這座宏偉的宣禮塔,在那個時代獲得了難以想象的尊敬。方塔上升起小塔的結構,被當作西班牙塞維利亞大清真寺的樣板,繼而被歐洲和中東數以千計的清真寺和教堂重復,包括莫斯科紅場教堂的方塔,而它最近的翻版則是紐約曼哈頓政府大樓。當然,跟其他摩洛哥的清真寺一樣,這里禁止游客參觀內部,只有穆斯林才能進入。
而為了躲避烈日當空,還有一個好去處,就是馬約爾花園(Jardin Majorelle)。這是由法國藝術家雅克馬約爾在20世紀20年代建造的一座花園,在1980年歸于已故法國時裝大師 Yve Saint Laurent名下,成為他的私人花園,大師一生鐘愛馬拉喀什,把這里視為能讓他獲得寧靜的心靈家園。公園里無數彩色的阿拉伯陶罐,讓這座花園充滿了神奇的韻味。
蘇醒的黑夜
杰馬夫納廣場是馬拉喀什的精神中心,隨著夜幕降臨,這座精神中心越發變得魔幻起來。人潮擁擠,摩肩接踵,人們都伸長脖子往前,眉上滿是汗珠。
廣場內,伊斯蘭教宣禮員再度召喚信徒禱告,每天五次,千年不變。然后,當他最后一絲聲音消失在拉長的陰影中后,如雷般的喧鬧聲隨即響起。手推車從廣場的四面八方奔來,就像戰車奔赴戰場。每輛手推車后面都是一堆鐵桶、支架、鋼烤架和擱桌板。在震耳欲聾的鐵錘敲打聲中,大家匆忙搭建起幾十個小吃攤。
而與這千年不變形成對比的是,不遠處的麥地那商鋪,除了傳統手工藝品之外,也越來越多充斥著便宜的運動鞋,廉價的足球衣,移動電話和房頂的衛星天線。
我在馬拉喀什住了三個晚上,如同這里的居民一樣,每天晚上日落后的活動就是跟著全家人一起來廣場看免費的節目,我也每晚如約而至。這邊整整齊齊排列著小吃攤,在過道邊每個攤位都有人負責招攬生意。如果你喜歡哪家店的食物,記住他們的號碼,明天還可以再來。而離開小吃攤這個圈,不遠處就是一群群的人分別聚集,人群中間有說書人,有耍猴表演,還有打拳擊的。繞開他們,還有一字排開的煮蝸牛可以吃。逛累了,我爬上視野最好的餐廳露臺,在擠滿人的露臺邊緣等待一個位置,坐下慢慢欣賞著千姿百態的夜間集市。遠處小吃攤的煙慢慢升起,恍惚自己來到了千年之前。
寧靜的黎明
在摩洛哥,早起肯定不是游人的習慣,尤其在夜晚熱鬧非凡的馬拉喀什,沒有哪個游客會愿意早早爬起來去逛。我就是那個例外,走在同一個廣場,完全看不出昨晚的摩肩接踵,信步朝著麥地那走去,這時絕大多數攤販都還沒有開門,少數幾家的店主,則在拆門板,掃地上的灰塵,向地上灑水。此時柔和的晨光透過有縫隙的頂棚,射進來一道道柔美的光線,在掃起的灰塵的映襯下,愈發明顯。店主都會把門口的道路打濕之后才把器皿搬出來擺放,而夜晚關門時,則是先收回器皿再清洗街道。
馬拉喀什的日日夜夜就這樣在千年中反復上演著,每天從寧靜到喧囂,讓你費解,又使你著迷。但無疑,那個錯綜復雜充滿故事的市集,是你無論如何也不要錯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