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磊(煤炭工業石家莊設計研究院,石家莊 050051)
煤粉集中配送中心生產系統布置探討
劉亞磊
(煤炭工業石家莊設計研究院,石家莊050051)
摘要:文章分析了煤粉集中配送中心設置的緣由,闡述了煤粉集中配送中心生產系統布置的方式,為煤粉集中配送中心建設提供了參考意見。
關鍵詞:煤粉;集中配送中心;干煤棚
高效煤粉工業鍋爐是近年來成功研制的高效工業鍋爐,是國家重點鼓勵推廣的新型節能技術。所以,加快傳統鍋爐的更新換代是勢在必行的市場趨勢。但由于受到鍋爐供熱需求能力的限制,現在鍋爐不僅效率低下、電耗高、成本高、安全運行缺乏保障,而且原煤的運輸、倒運、制備過程中會產生揚塵、噪音等環境污染源問題。這些污染源比較難治理,而且對環境影響較大。因此有必要將鍋爐用的煤粉集中磨制、統一供應。磨制好的煤粉使用具有安全措施的全封閉罐車運輸,送至各個定點鍋爐廠進行倉儲,再由氣體輸送送至鍋爐爐膛內進行充分燃燒。由此可見,煤粉的集中制備有利于降本、增效和環保,值得大力提倡。隨著煤粉鍋爐的推廣使用,煤粉集中配送中心作為配套產業應運而生。
由于煤粉集中配送中心(以下簡稱配送中興)屬于新興產業,國內沒有相關規范和設計標準,設計依據主要參考燃煤電廠爐前制粉系統或者水泥建材的粉磨系統。但由于使用環境并不完全相同,很多建成的配送中心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筆者調研了國內十幾個已建成的配送中心,結合他們的運行經驗和教訓,提出一些設計見解,以供其他設計人參考交流。
配送中心生產系統根據生產工藝流程主要分為如下三個子系統:(1)備煤系統;(2)磨粉系統;(3)儲運系統。
配送中心經濟運輸半徑約為150km,而煤粉鍋爐一般用于工業園區或城市采暖,這就決定了配送中心一般建在大城市郊區或縣城周邊。煤粉制備的主要原料為煤炭,且以神府地區的長焰煤為主,來煤方式多以汽車運輸為主。原煤在運輸、倒運時會產生大量揚塵,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備煤系統的設計應給與足夠重視。
現有的原料煤儲存形式主要有露天存放、干煤棚存放、混凝土圓筒倉存放等方式。目前因環保壓力較大,露天存放一般不允許;混凝土圓筒倉占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安全環保,是一種比較好的儲煤方式,但因造價較高,實際建設中很少采用;干煤棚在小型燃煤電廠應用較多,其投資相對較低,環保效果好,但其卸煤采用汽車自卸,往磨粉系統上煤采用鏟車+受煤坑形式,自動化程度很低,工人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略。目前已建成的配送中心大都采用干煤棚形式,效率普遍不高。
筆者認為可將干煤棚改進為如下方式:汽車來煤卸入受煤坑,通過給料機、破碎機給如斗式提升機,然后給入干煤棚配煤皮帶,可采用梨式卸料器或卸料小車配煤;上煤時,干煤棚內布置一臺側式懸臂取料機代替鏟車。這樣既減少了地下通廊投資,而且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工作環境友好。
本環節是整個生產系統的核心環節,目前國內煤粉加工系統主要分為兩種工藝:“一步法”生產工藝(只適用于立磨);“兩步法”生產工藝(立磨、雷蒙磨均適用)。主要區別在于系統中是否加設烘干設備。
2.1“一步法”生產工藝
首先干煤棚內原煤由皮帶送入磨前倉,然后均勻喂入磨機進行磨制,其中磨機采用的熱源來自燃煤粉熱風爐。符合粒徑要求的煤粉隨氣流進入袋式收粉器,收集下來的煤粉由鏈式輸送機和提升機送入成品倉,潔凈乏氣由排風機排入大氣。
本工藝設備相對較少,占地面積小,投資成本偏小,但由于是熱態磨粉,成品煤粉溫度偏高,系統安全系數低,潛藏自燃、爆炸等危險。
2.2“兩步法”生產工藝
首先干煤棚內原煤由皮帶送入烘干前儲倉,通過電子皮帶秤計量和除鐵器除鐵后進入回轉烘干機進行烘干,其中烘干機采用的熱源來自燃煤粉熱風爐。烘干過程結束后,低溫乏氣經布袋除塵器過濾后由引風機排空。干燥后的煤料由密閉刮板機和提升機輸送至磨煤車間的磨前倉,再經稱重給煤機計量后,均勻喂入煤磨機進行磨制,符合粒徑要求的煤粉隨氣流進入袋式收粉器,收集下來的煤粉由鏈式輸送機和提升機送入成品倉,潔凈乏氣由排風機排入大氣。
該工藝采取干燥和磨制分離,設備布置成“串聯”,可以巧妙解決煤粉冷卻問題,使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但其占地面積偏大,投資成本偏高。目前國內已建成煤粉加工項目部分統計如下表所示:

目前已建煤粉配送中心項目
2.3推薦技術工藝
從上表可以看出,無論“一步法”還是“兩步法”均有使用實例,這和原煤水分大小、煤粉加工后在煤粉倉儲存時間長短、用粉地點距離煤粉加工項目遠近有很大關系。
從安全角度考慮,高溫立式磨操作簡便,可靠性高,可實現磨制、烘干同步進行,但在煤粉加工后進行長距離配送領域應用較少,尤其對高活性煤種,工藝安全性目前無法保證。因此本項目推薦采用更可靠的烘干、磨制分步進行的工藝,即“兩步法”工藝;同時配備CO檢測系統及惰性氣體保護系統,可以保證系統安全運行。
本環節主要是儲存成品煤粉,并將煤粉裝罐車外運。煤粉倉多采用鋼板倉。通過調研已建成配送中心,普遍發現煤粉倉單倉容量較小,數量較多。其優點是造價較低,裝車口多;缺點是粉塵跑冒點較多,除塵設備較多,除塵困難,設備運行費用較高。建議采用大直徑鋼板倉,鋼板倉容量約占生產系統3~5天產量為宜,并宜減少鋼板倉的數量。
配送中心屬于新興產業,尚無成熟經驗可供借鑒,筆者亦是管中窺豹,只能提出自己的一點見解。配送中心的建設需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設計,早日實現配送中心的現代化和標準化。
作者簡介:劉亞磊(1981-),男,工程師,煤炭工業石家莊設計研究院機械工程所設計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