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亭亭,張林,于琦,李紅
(1.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2.河南省高性能軸承技術重點實驗室,河南 洛陽 471039;3.滾動軸承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河南 洛陽 471039)
符號說明
Ke—— 外圈滾道對外徑面的厚度變動量
Ra——表面粗糙度
SD——外徑面素線對基準端面的傾斜度變動量
VCs—— 外圈寬度變動量
VDp—— 單一徑向平面外徑變動量
ΔCir—— 圓度誤差
傳統車加工效率高、經濟性好,但受機床和刀具的限制,只能加工硬度不大于55 HRC的工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高性能機床和高硬度材料刀具飛躍發展,使硬車削技術不斷進步,逐漸實現了淬硬鋼、冷硬鑄鐵等高硬材料的半精加工、精加工以車代磨[1-5],近年來在軸承行業也得到一些應用,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硬車削相對磨削加工顯現出諸多優勢:硬車削和普通車削可以在同一臺機床上完成,節省場地和成本;硬車削的金屬切削率是磨削的4~6倍;硬車削為單點切削,不需要磨床的成形砂輪,產品換型、工裝調整更方便,對于復雜輪廓零件的加工更具優勢。硬車削在大型軸承零件加工方面已日趨成熟[6],但中小型軸承零件的加工應用還較少,對于種類多、批量小的軸承,隨著市場對軸承交付周期要求的縮短,原有工藝已很難適應生產需求,因此,開展工藝試驗探索硬車削加工中小尺寸軸承零件的方案可行性。
試驗選取3種中小型軸承零件為試驗對象,試件基本參數見表1。
空心圓柱滾子結構及主要技術指標如圖1所示,滾子為非標結構,滾子輪廓修緣,凸度較大。滾子生產批量小,組配時按一定的尺寸公差分組,批直徑變動量、圓度和直線度為非重點考核指標,成品滾子主要精度指標見表2。

表1 3種試件基本參數

圖1 某型空心圓柱滾子結構

表2 某型空心圓柱滾子技術指標 μm
5302/01和3206/01均為雙溝結構,形狀類似,成品套圈主要精度指標分別見表3、表4。其中,3206/01對溝心距的要求非常嚴格,其溝道精加工主要精度指標如圖2所示。

表3 5302/01技術指標 μm

表4 3206/01技術指標 μm

圖2 3206/01溝道精加工主要指標
試驗采用美國哈挺公司的臥式高精度數控車床ELITE 51 ULTRA,機床主軸徑向跳動小于0.5 μm ,軸向跳動小于0.5 μm,最大加工尺寸為φ294 mm。選用進口SANDVIK的CBN刀具。
空心圓柱滾子以中心孔定位,一次裝夾完成端面及外徑面的加工。5302/01和3206/01以內徑面為基準面,加工外徑面和一個端面,再以加工后的端面和外徑面為基準,加工另一個端面和溝道。
根據軸承零件的加工余量(表5)確定零件端面、外徑面切削參數為:工件轉速800 r/min;切削速度0.5 m/min;進給量0.03 mm/r;背吃刀量0.05 mm。套圈溝道切削參數為:工件轉速1 000 r/min;切削速度0.3 m/min;進給量0.02 mm/r; 背吃刀量0.03 mm。

表5 軸承零件加工余量 mm
軸承零件硬車削后精度指標見表6~表8。

表6 圓柱滾子硬車削后精度指標 μm

表7 5302/01硬車削后精度指標 μm

表8 3206/01硬車削后精度指標 μm
由表可知,選取的3種軸承零件,硬車削后主要精度指標都達到了技術要求,尤其對于加工精度要求最高的溝道,其圓度不僅達到了工藝要求,甚至比傳統的磨削加工精度(表9)更高。

表9 5302與3206外圈溝道圓度對比 μm
另外對有特殊要求的3206/01溝心距和溝形誤差進行了測量,硬車削后溝心距為(13.38±0.003)mm,溝形誤差為7~9.5 μm。硬車削通過刀具的插補進給進行加工,最小進給量可達0.2 μm,設備自身整體剛性好,插補出的半徑形狀精度較高。
1)對于批量較小且結構特殊的中小型軸承零件,其精加工可以采用硬車削的加工方法,加工精度能夠滿足工藝要求,且加工效率高。
2)對于類似雙溝結構的軸承零件,采用硬車削的加工方法能夠很好的保證兩溝的溝心距,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傳統磨加工設備的不足,同時也提高了加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