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輝,徐振響(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四川 德陽 618000)
基于ERP模式下的生產路線研究
張亞輝,徐振響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四川 德陽 618000)
ERP系統的成功應用為生產計劃及項目管理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管理平臺。針對ERP的運行實際,研究并實施了生產路線編制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ERP對于前端基礎數據快速、完整、準確的要求,滿足現有生產模式下的產品按期產出。
ERP;生產路線;管理
ERP系統提供了能力計劃功能,生產路線是實現能力計劃的基礎數據。當系統進行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計劃)計算時,可以同時考慮生產能力,整個生產系統內的生產能力通過定義以時間為單位的設備情況來表現。當進行能力計劃時,系統會考慮各分廠所擁有的設備能力,由生產路線及串接的工藝卡片得到生產產品所需的設備期量等情況,綜合分析各車間是否有能力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產品零部件的產出。生產路線作為一項重要的綜合性生產工藝文件,它貫穿于產品生產制造的始終,對產品的制造成本、生產效率和公司的物流優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對ERP模式下的生產路線進行分析,研究并實施了生產路線編制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制造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單)根據產品的結構層次、生產流程、制造分工及包裝發貨等綜合要素進行構建,而生產路線反映的是每一物料的生產步驟和過程,并用于生產過程中確定某一產品(或零部件)的生產進度。生產路線在ERP系統中的作用是:
(1)計算加工件的提前期(期量),提供運行MRP的計算數據。系統根據生產路線和物料清單計算出最長的累計提前期,這就相當于人為提前了物料的產出時間。生產管理部門和生產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期量所需時間,及時下達毛坯采購計劃,保證產品能夠按期開工。
(2)跟蹤在制品。對生產路線數據準確性的需求和物料清單一樣,也應在98%以上,如果數據準確度達不到要求,必將直接影響MRP 和CRP(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能力需求計劃)的運算結果,造成產品生產延誤,甚至影響公司的聲譽。
汽輪機是單件小批量生產,而且制造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所以生產計劃制定一般都會提前機組產出12個月左右,機組準確的產出時間、準確的制造BOM和生產路線數據是MRP計劃數據準確性的關鍵。在ERP系統中,編制工藝過程卡是在生產路線基礎上進行的,但又有所不同。前者是計劃文件或管理文件,后者是指導加工制造的技術文件,通常并不包括與編制計劃沒有直接關系的參數數據。每道工序對應一個分廠,說明零件加工過程與分廠的關系,也說明分廠的負荷是由于加工哪些零件形成的。生產路線還包括了外協和外購工序,外協、外購都有自己的路線編碼;外協、外購工序的時間通常表示工件從送出到收回的時間,是固定提前期。除了說明基本的生產路線外,還要整理出多種分工模式的多生產路線,便于在調整計劃、平衡各分廠負荷或出現額外工作任務時,可及時對產出機組實施多路線的生產模式。路線編制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1 基于生產實際的制造BOM結構調整
設計BOM是由設計部門根據產品的功能、產品裝配系統圖以及產品零部件綜合明細表等產生,用于描述產品設計結構。其中產品裝配系統圖提供組成產品的零部件之間的設計裝配關系;產品綜合零部件明細表具體說明零部件的種類,如通用件、標準件、自制件、外購件和外協件等。制造BOM是制造部門用來詳細描述零件、裝配件和產品的制造方法和裝配順序的,M-BOM是運行ERP系統不可缺少的管理文件,是將制造業三項主要核心業務“銷售-生產-供應”的信息集成到一起的數據模型的報表格式。M-BOM物料清單上的每一件物料是同處理這個物料的業務聯系起來的,主要是為滿足銷售計劃而編制加工和采購計劃,把物料看成是計劃的對象,庫存的對象和成本的對象。因此,不僅所有相關的物料都必須包括在內,而且必須按照實際的加工裝配流程來描述。
設計BOM與制造BOM是兩種不同的產品結構視圖,由于設計BOM是按照功能對零部件關系進行劃分的,而制造BOM需要按照加工和裝配順序進行劃分,因此從設計BOM到制造BOM的轉換需要路線編制人員按工藝過程、生產流程進行調整,重點是對虛設件、工藝件和外協件等特殊部件的處理。由于設計變更或產品優化的原因,在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設計BOM的組成和結構經常發生變化,這就需要路線編制人員對設計換版進行及時的跟蹤,并對制造BOM進行相應的修改。
1.2 基于生產計劃和分工原則的路線編制
生產分工原則是由生產管理部門根據各生產單位的產品定位、設備能力、生產負荷及公司外協、采購能力、公司產品生產分工共同決定的。路線的編制往往需要根據機組的產出計劃,按照機組的生產周期提前完成。特別是一些需要特殊采購的物料(例如:葉片的毛坯、閥門毛坯、汽缸的毛坯、轉子毛坯)往往因為采購周期長,路線至少需要提前8個月完成;但由于特殊原因(比如機組需要借用其他機組的毛坯或部套時,路線要在某兩臺或幾臺機組間進行變化)。對于需要內部加工制造和進行總裝的部套,因為生產分工調整或生產單位負荷平衡等因素,在整個生產周期內往往會對加工車間和總裝車間路線也要相應的進行調整,以保證ERP基礎數據及時更新,滿足生產要求。
在ERP運行環境下,生產路線的作用不單體現在機組的生產制造環節,在機組發運、返修、備件合同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產路線作為汽輪機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文件,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1 生產路線對技術部門的指導作用
生產路線由基本路線和結構路線組成。基本路線反映的是物料的外協、采購及生產加工的流程,結構路線反映的是物料的轉運過程。生產路線是由路線代碼、角號及連接字符組成,表1和表2為生產路線代碼和生產路線角號事例。生產路線角號緊附在路線代碼的后面,各路線節點通過連接字符進行串接。生產路線代碼表示了零件加工單位的同時也表示了與之相對應的工藝編制單位。生產路線角號是生產路線代碼的補充,當物料有中間工序轉運,無生產路線角號不能說明該單位所承擔的工藝內容時,或當某個物料在一個生產路線節點需要作跨專業工藝時則需加注生產路線角號。生產路線具有指導工藝編制的作用,當路線編制部門完成路線信息和物料毛坯尺寸后,工藝編制部門按照路線信息進行工藝的編制。

表1 生產路線代碼

表2 生產路線角號
3.2 生產路線對于生產部門的指導作用
生產路線的編制一般會提前機組產出12個月左右時間,當路線按照工藝要求確定原材料、毛坯的規格和型號信息后,ERP系統可以根據路線信息匯總出所需毛坯的規格和總量,方便采購部門和外協部門提前做好采購計劃。有了生產路線,在機組的在制過程中,生產部門項目管理人員可以在ERP系統中對物料進行實時跟蹤,了解物料的在制情況確保關鍵零部件按期產出;生產分廠計劃人員可以輕松的提取自己分廠生產任務和配套需求,減少了以前依靠手工臺賬繁瑣的數據管理模式和由于數據不能及時更新造成的計劃延期。通過生產路線的應用使分廠計劃員從反復比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提高了分廠的生產效率。
3.3 生產路線對發運部門的指導作用
為了滿足發貨部門直接運用信息共享平臺內BOM數據生成裝箱清單的要求,使物料在ERP系統內按照裝箱清單進行打包發運。路線編制部門在制造BOM的結構調整過程中還兼顧了汽輪機各模塊的發運實際,調整出與之相匹配的BOM結構,并按照制造BOM結構形式完成生產路線編制,使之符合ERP系統運行規則。
3.4 生產路線對已產出機組提供基礎數據備份
路線編制實現機組臺份化以后,對于每一臺已產出的機組都有自己完整的制造BOM結構和完整的生產路線。當機組運行一段時間需要返修時,售后部門和用戶根據電廠實際情況,確定出返修合同和備件合同清單。由于有生產路線的備份,備件的合同會在很短的時間完成生產發運,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
隨著ERP系統的廣泛應用,生產計劃管理水平和產品產出能力顯著提高。制造BOM和生產路線編制尤如一部車的兩個輪子,如何讓兩者按照產品的結構層次、生產流程、制造分工及包裝發貨等要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將對整個公司的生產物流優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產路線優化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合理的生產路線需要熟悉各個分廠設備資源配置、車間工人的技術水平和技術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在確定產品部套的責任車間時,應結合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的生產發展情況,準確地對各單位生產能力和負荷進行評估,對負荷失衡的單位及時地進行生產路線調整。在制定零件毛坯、生產路線及加工方案時,要合理把握負荷平衡與流程優化,生產效率與材料成本、加工成本間的關系,在保證產品質量和交貨期基礎上,努力使產品零部件的周轉環節最少、制造成本最低、生產效率最高。
[1]阮云峰,史曉瑋.關于生產技術數據在ERP中的運用[J].電站輔機,2006,6(02).
[2]汪路明.基于ERP環境下集團型企業的內部控制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1(07).
張亞輝,男,工學學士,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汽輪機設備生產管理工作。